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

第一章天盛大可汗也先

正統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這並不是什麼有意義的日子。

卻是一個朱祁鎮難道有時間靜下心來反思,這四年時光的時刻。因爲前不久他得到了消息,那就是也先終於邁出了他最後一步,進入他一生之中最高光的時刻。

他稱帝了。

朝廷的通譯有意貶低,稱之爲田盛大可汗,其實也先所選的是天盛大可汗。或者說添元皇帝。

他建元添元。

或許是他自詡爲大元添了壽元的含義。

面對這個消息,朱祁鎮百感交集,心中只能嘆息,什麼是天不與我,這就是天不與我。

也先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一步步走了回去。

正統十四年的前面的貓兒莊之戰,後面的黑山之戰,讓也先的聲望在草原上走了一個過山車。

不過,也先終究是沒有損失多少實力。

草原之上,還是講實力的,瓦刺的實力還在,不管草原之上各部是怎麼想的,他們都要服從瓦刺。

更不要說,黑山之戰,所謂陣斬十萬,其中瓦刺本部損失的不過萬餘上下,更多是草原其他各部的。

別人都損失慘重。瓦刺實力保存下來了,這對瓦刺來說,也是一種勝利。

更不要說也先將之前南下得到的戰利品,都奪到手中了,畢竟沒有了實力的人,是不可能享受戰利品的。

如此瓦刺實力立即得到了補充。

並沒有比黑山之戰前消弱多少。

但是有一個人的威望也在這一次大戰之中,得到了提高,那就是脫脫不花。

脫脫不花在遼河雖然也打了敗仗,但是並沒有損失多少。

這種敗仗在很多蒙古人來說,都不算什麼敗仗。蒙古人從來是見打不過就跑,有種你來追?

而黑山之戰卻不一樣。

也先在關鍵時候的決斷,讓很多人不滿,故而有不少人都投奔了脫脫不花。

一時間脫脫不花的實力大增。、

再加上脫脫不花有元帝的名義,一時間似乎能與也先平起平坐了。

也先也大肆緩和了脫脫不花的關係,脫脫不花似乎也知道,他的實力都是虛的,將虛的轉換爲實的是需要時間的。

故而雙方關係似乎一時間有君臣想得之感。

只是這只是一個假象而已。

雙方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大汗的位置只有一個。

在正統十五年間,雙方似乎都在和睦相處,但是背地裡到底有多少手段,卻沒有人知道了。

但是在正統十六年,因爲一件事情,雙方徹底撕破臉了。

那就是也先要脫脫不花立也先姐姐的兒子,作爲太子。

脫脫不花斷然拒絕。

倒不是脫脫不花對也先的姐姐感情如何,說實話,脫脫不花對也先的姐姐也不錯,因爲這是政治聯姻,脫脫不花也要考慮背後的瓦刺,在外面也算是一對恩愛夫妻。

但是脫脫不花決計不會立綽羅斯家族的外甥當太子的。

無他,脫脫不花爲了擺脫這個傀儡的地位,做了不知道多少努力,纔有了今天的局面。讓他說話有了分量。

如果將太子之位給了綽羅斯家族的外甥。

那麼他生前做再多的努力,他死後都可能被推翻。

他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而且往深裡想,有這個外甥傀儡在,還有脫脫不花做什麼?

脫脫不花也很清楚,他最大的本錢就是孛兒只斤這四個字,一旦他立了這個太子,也先很可能用太子的名義,將脫脫不花做掉。

翻翻大元朝的歷史,這種事情屢見不鮮。

只是如此一來,孛兒只斤家族的重新崛起,就遙遙無日了。

這是一個不容脫脫不花退讓的原則問題。

而也先似乎也做好了準備,所以他下手了。脫脫不花也是早有準備,雙方在漠北開戰,脫脫不花雖然未必有勝過瓦刺的底氣,但是也因爲也先黑山之戰的事情,讓各大部落懷恨在心。

在脫脫不花的號召下,組成一個反瓦刺的聯盟。看上去與瓦刺勢均力敵。

但是也先還是勝利了,而且並沒有什麼損失。

卻是脫脫不花的弟弟,多爾濟背叛了脫脫不花,至於到底也先給多爾濟許諾了什麼,讓多爾濟利慾薰心,不惜親手將自己的哥哥至於死地。

朱祁鎮推測,、大抵是讓多爾濟擔任下一任可汗,大元的皇帝。

只是也先早已等不及了。

故而在勝利之後,隨即將多爾濟給殺死了。然後開始對草原進行大清剿,凡是姓孛兒只斤的,凡是在這一戰之中,與脫脫不花的在一起的部落。

在草原之上殺得人頭滾滾的,從正統十六年,殺到了正統十七年,殺得各個部落統統臣服瓦刺,殺得孛兒只斤家族,幾乎絕種。

凡是姓孛兒只斤的,不管老少,即便是一個嬰兒,也在殺戮之列。

孛兒只斤家族,畢竟是黃金家族,影響力根深蒂固,在也先的殺戮之下,很多地方部落都選擇了抵抗。

這也是草原上的內戰,能持續兩年的原因。

否則以瓦刺在草原上的優勢地位,根本沒有對手在。

所以,在那之後,也先稱帝在朱祁鎮看來,就是一種必然了,而今拖到了正統十八年,朱祁鎮只能說也先沉得住氣。

這一次,也先稱帝之後,也派來使臣向大明請和。

這已經不是也先第一次請和了,就在也先與脫脫不花決裂之後,也先就有意忘記了黑山之戰殺俘行爲。

是因爲,朱祁鎮在這幾年之內,進行了嚴格的邊境管理,錦衣衛直接駐紮在各關口,固然,數千裡的邊牆。

不可所有地方都監視到。

但是真正大規模交易,都必須通過這些關口,否則要這些建設這些雄關還有名聲意義。

爲了這一件事情,朱祁鎮是不吝嗇殺人的。

所以瓦刺在經濟上,已經陷入就困境之中,甚至脫脫不花能掀起這麼大的聲勢,未必沒有脫脫不花借明廷的聲望。

畢竟殺了也先,明朝就願意開邊市了。

這話朱祁鎮自然是沒有說過的,但是東廠的人有沒有對脫脫不花說過,那就不知道了。

因爲錦衣衛有人死在脫脫不花手中,錦衣衛對脫脫不花恨之入骨。但是有些事情脫脫不花的推斷也對。

爲了國家利益,不過之前的錦衣衛千戶是怎麼死的,朱祁鎮也只能忘記。於是就派東廠的人專線聯繫脫脫不花。

不過,脫脫不花就真以爲大明不記仇嗎?

東廠只負責將火架起來,當然了,即便不將火架起來,估計這一場戰鬥也是免不了的。

但是結果如何,東廠的人從來不負責的。

大戰的結果,從不在朱祁鎮預料之外,脫脫不花也是一個人物,但是他與也先相比,就差太遠了。

面對也先再次求和,朱祁鎮並沒有立即否決,而是下部議。

不是朱祁鎮改變心意了,而是他實際感覺到了四年過去了,正統十四年的一切都遠去了。

很多人也都離開了。

英國公在正統十五年離世了,一直鎮守甘肅的任禮,也去世了,在正統十四年發揮出重要作爲的武興老將軍,也已經不在了。

內閣之中,王驥與周忱也垂垂老矣。

特別是周忱已經多次請辭了。朱祁鎮卻不答應了。

這樣的情況之下,有不少人都覺得,既然瓦刺已經怕了,願意臣服,如果能恢復宣宗以來的局面,兩國和平相處,其實也是挺好的。

朱祁鎮下部議,就是要將這些人給釣出來,有時候院子也要時時打掃一下,才能保持乾淨與整潔。

其實也不怪他們這麼想,實在是這幾年朝廷過的太艱難了一些。

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六章 海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
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六章 海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