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

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

大明尚紅。

成國公朱勇一眼看上去,就好像一片燃燒的火焰一般。

紅旗的旗幟,紅色的鴛鴦戰襖,頭上的紅纓,腳下的紅毯,以及高級文官身上的紅衣,無不如頭上的太陽,相互輝映。

成國公有一種熱血上涌,好像是酒半微酣的感覺。

成國公踏上紅色的長毯時候,一時間號角齊名,鼓樂大做,每一個人耳朵之中,都聽見莊嚴的雅樂。

他向前走一步,身邊手持各式各樣的大漢將軍,都後退半步,跪倒在地,口中喊道:“恭迎大將軍。”

成國公朱勇所過之地,就好像是割草一般,大片大片士卒,紛紛跪倒,

成國公大步向前。朱祁鎮就站在點將臺之上。

成國公來到點將臺下,跪倒在地,說道:“臣成國公朱勇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祁鎮說道:“國公請起。”

成國公朱勇起身之後,立即有太監引成國公朱勇上臺。

朱祁鎮一揮手,範弘端着也個紅木漆盤,亦步亦趨的上了點將臺,躬身來到了朱祁鎮身後,朱祁鎮伸手掀開紅木漆盤上面的紅布,上面有一寸大小的金印。

朱祁鎮雙手拿起,只見下面寫着篆字:“徵虜大將軍總兵官成國公朱。”

朱祁鎮雙手遞給成國公朱勇,成國公立即躬身雙手捧起。

朱祁鎮又一招手,另外信任東廠提督杜寧又捧着一個紅木漆盤上來,上面放着一柄寶劍。

朱祁鎮雙手取下來,卻見連鞘長劍上面金光閃閃,單單看賣相,就是十分不凡,至於真正鋒利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在劍柄之上,一面刻着“倚天”兩個篆字,一面刻着“御製”兩個大字。

朱祁鎮親手將長劍配在成國公身上。後退一步,躬身行禮,說道:“軍國之事,就拜託將軍了。”

成國公朱勇,立即跪倒在地,雙手不敢將大印放在地面之上,單手拿着,磕頭說道:“臣萬萬不敢當此大禮。”

朱祁鎮上前將成國公朱勇給攙扶起來,說道:“國公何須如此,而今軍事如火,不能怠慢,倉促了許多。只是朕此心不變,倚天劍,乃是少府最近打造出來的。鋒利無比,切金斷玉,此劍與將軍,各路人馬,總兵官之下,可以先斬後奏。有不尊軍令者,可立斬之。”

“朕在北京等着國公的好消息。”

這一柄倚天劍,有朱祁鎮幾分惡趣味。

雖然很多朝代,有所謂的尚方劍,但是在大明卻是沒有這東西的。大明代表皇權的是王命旗牌。

只是在這個場合,將王命旗牌給成國公朱勇,有一點不大好。

畢竟亡命旗牌,就是一面旗子而已。

朱祁鎮就臨時改爲劍了。

不過,朱祁鎮所言不差,這一柄長劍,乃是劉定之帶領少府造出來最好的一柄長劍了。

材料用的是星星鐵,也就是隕石。打造的時候,雖然用的是傳統辦法,但是卻用上了水錘,何止千錘百煉,幾萬煉。幾十萬煉都夠了。

縱然是少府,在沒有技術革新的情況下,估計也造不出來,更好的長劍了。

這一次登壇拜將儀式,也是倉促之極。

真正的登壇拜將,首先要沐浴更衣數日,而今哪裡有這個時間,而且隨着皇帝的地位越來越高,登壇拜將的禮儀,已經很少出現了。

大明上一次登壇拜將,還是太祖皇帝拜中山王徐達爲大將軍,北伐大都的時候,那個時候大明剛剛成立,禮儀更是粗陋,連記載都不多。

經歷過的老人,更是一個也沒有。

朱祁鎮只能讓禮部專業人士,匆匆的拿出來一套方案而已。

但是即便如此,成國公朱勇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殊遇。

至於文官們,有不知道多少,此刻心中無數埋怨,覺得皇帝對武將太好了一點,很多彈劾奏摺都被人死死的按在衣袖之中,不敢拿出來,就當自己沒有寫過

當然也有一些明白人,如何胡濙心中暗歎:“陛下做的太過了一點,很多事情都是過猶不及,今後成國公有難了。”

有今日這麼一出,成國公府,今後就是文官之中眼中釘肉中刺,估計常年在大明文官彈劾排行榜前列

至於如果大敗的話。

成國公府恐怕要比當年淇國公府更加慘了。

只是即便胡濙這個老狐狸,也沒有想過會打敗仗,無他,從永樂年間到現在,大明上下,可以說大國驕民,從上到下,都習慣了勝利,甚至覺得勝利是一種必然。

縱然,瓦刺擁兵數十萬,一統草原。

縱然,瓦刺擁立脫脫不花爲帝,整合了蒙古各部,蒙古各部自己的間隙,都被大元帝國這個名字,暫時彌合了。

縱然,種種這樣那樣的消息。

也不可能打消,滿朝文武的感覺。

就歷史上正統皇帝,那個樣子,天下各處紛亂,簡直有土崩之勢。京營空額頗多,又臨時出兵。正統還敢親征。

這固然是正統皇帝對軍事沒有基本的理解。也同樣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其中整個朝廷之中瀰漫着一種必然勝利的感覺。

正統皇帝甚至覺得對瓦刺取勝之後,對其他諸般事務更要處理一些。

而今,這種情緒只會更加濃郁。

畢竟朱祁鎮登基以來,雖然瓦刺在關西七衛,木蘭河衛之戰中取得戰略優勢,但是對很多大臣來說。

那都是什麼?那些都不是大明官軍,而且海西戰役上下,朝廷打得不是不錯嗎?

對於大部分盲從的人來說,其實曹鼐還是比較清醒的。

他看到了一旦打仗,就必然長期化的趨勢。

只是他上不容於皇帝,下不容於羣臣,皇帝不會需要一個不支持打仗的首輔,而羣臣也不會要一個想對瓦刺妥協的文官領袖。

在這種氛圍之中,成國公眼睛之中充滿血絲,高聲大喊,說道:“臣此去,定爲大明清淨大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國公此刻也是有一些口不擇言,只是而今所有人都沒有留意而已。

此刻,兩邊禮官大聲喊道:“拜。”

所有文官與武將,只能聽從禮官的指揮,向點將臺上行禮。

朱祁鎮一手握住成國公的手,坦然受之。他作爲皇帝,已經無數次出席大禮儀的場合,這種羣臣朝拜的情況,他已經習慣了。

成國公卻從來沒有經歷過。

有些時候,成國公作爲勳貴也代替朱祁鎮出席一些禮儀的場合,比如去昌平祭奠太宗皇帝,祭拜天地,求雨等等。

但是同樣的禮儀,即便是成國公是代替皇帝出席,也不可能與皇帝一個待遇。

此刻受如此大禮,成國公剛剛所言的話,就多了不少真心實意。他真有士爲知己者死的衝動了。

這種衝動,對幾十歲的老將軍,老政客來說,其實很少見的。

登壇拜將的禮儀,匆匆結束了。

朱祁鎮又帶成國公在武英殿之中說了一番話,將此處出征的任務說了一遍之後,成國公就回去準備了。

因爲朱祁鎮早就準備好了。

京營各路人馬,談不上枕戈待旦,但也處於警戒之中,只用了一天時間,各路人馬都準備好了。

特別是各路騎兵,帶了十日干糧,成國公親自帶領,三千營在前開路以武進侯朱冕爲主將,五軍營爲中軍,由成國公親自帶領,還有其他騎兵都放在中軍之中。

五軍營就是太宗皇帝抽調天下騎兵精銳組成的,與三千營的區別,就在於三千營那是韃降搭組成,而五軍營全部是漢騎。

之後就是浩浩蕩蕩的後軍,除卻少數騎兵之外,大多是步卒,壓着後勤跟上。

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七十章 諸子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
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七十章 諸子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