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

第二百四十八章報仇

所有人都驚呆了。

吳瑾也是衝過去之後,這才發現,自己居然硬生生衝開一條路來。

不過這並不重要,眼前的“也先”才重要。

只見此人身形有些矮胖,一身西域盔甲,上面還有金銀紋路裝飾,此刻他驚魂未定,拔出彎刀與吳瑾對陣。

吳瑾大笑一聲,長槍一擊,就將此人手中的彎刀給挑飛了,隨即手臂一抓,就抓住了此人的腰帶,一隻手提溜在馬背上。轉頭就向回沖。

瓦刺各部見狀無不大驚,立即停了箭矢。

不管射中此人。

只是吳瑾雖然擄了此人回來,但是爲了掩護吳瑾,卻有近千士卒倒在路上,有爲他擋箭的,有我他抵擋兩側敵人的。

吳瑾神勇無敵背後,卻是吳瑾的親兵幾乎全部摺進去了。

此刻吳瑾想走,卻不是太容易了。

萬餘瓦刺騎兵四面八方將將吳瑾這一點殘兵敗將給圍住了,還派人來喊話,說道:“只要放下人,就放你們走。”

吳瑾聽了,哈哈大笑,伸手拔出一柄匕首,乾脆利落的將此人人頭割下來,掛在馬脖子下面,隨即鬆開手,就好像是扔垃圾一般,將無頭屍體扔在地面之上。

一時間所有瓦刺人都安靜了。

雖然哱羅不是也先,但也是也先的親弟弟,是脫歡第三子。位高權重。在明軍的軍法之中,凡是失陷主將者皆戰,如果能奪回屍首,可以免罪,但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下場近乎生不如死。

這就是爲什麼吳瑾這麼冒死,身邊的人士卒都不敢不從,一方面固然是因爲吳瑾的人格魅力,但另一方面,就是殘酷的軍法。

瓦刺這方面只會比明軍更嚴格。

所以瓦刺各部面臨的問題,也很簡單了,殺了吳瑾,或許可以免死,或者說那麼是被處死,家人可以不被牽連,如果殺不了吳瑾,就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了。

故而瓦刺也不說什麼了,圍住吳瑾就是一頓好殺。

雙方的戰鬥都打的殘酷之極。

瓦刺各部很明顯的開始拼命了。

就在這個時候,孟元終於到了。明軍大隊騎兵的到來,反圍住了瓦刺騎兵。

雖然在戰鬥之中士氣很重要,但是士氣並不能代替一切其他戰爭因素,縱然瓦刺各部存了搏命之心。

但是在明軍絕對數量優勢上,依舊不敵,損兵折將之後,只有數千騎逃走了。

吳瑾險死還生,甲冑都殘破了,上面有大大小小的缺口,都是刀傷箭傷。但是他依然似笑非笑,好像是一個傻子一樣,抱着一顆人頭,說道:“這是也先的人頭。”

此言一出,各部騎兵大驚,紛紛上來看,只是他們都不認識也先,也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也先。

古代就是這樣的人,很多人即便是如雷貫耳,對很多人來說,一輩子都見不到一面。

只是而今吳瑾所部已經沒有戰鬥力了,孟元立即讓吳瑾帶着人頭去向孟瑛報喜。

吳瑾覺得自己殺了也先,一時間身心空蕩蕩的,對外面的刺激,也顯示出反應遲鈍,似乎只想睡覺。

有一種意興闌珊的感覺。

雖然是報喜,但是他似乎也沒有多高興。

等他回到孟瑛所在小山頭上,這裡已經一座大營了。

防禦森嚴,從山頭到山腳小,不大小山,密密麻麻住滿了人。還有不少傷員。

孟瑛聽說斬了也先的頭顱,也是大喜過望。

無他,也先如果死了,草原上的均勢就會立即打破,再加上黃金家族與綽羅斯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

想來,一場內亂很快就會掀起。

到時候很有可能恢復到太宗年間的局勢,即面對混亂的草原局面,可以用支持弱者攻擊強者的辦法,維持草原平衡。

所以,也先如果死了,他非正常死亡的後果是戰略級別的。

重要到讓孟瑛都控制不住面部表情。

只是他高興的太早了。

雖然孟瑛也沒有見過也先,但是有人見過的,畢竟也先也常常出席重大的場合,見過他的人不在少數。

最少孟瑛身邊的錦衣衛就是見過的。

很快就確定了這個人頭並非是也先的,但看裝飾也是一位瓦刺的臺吉。算算年紀,應該是脫歡的兒子,或者侄子。

至於是誰,還要查。

不管怎麼說,都是大功一件。

孟瑛也就將吳瑾不遵將令這一件事情,按下不表了。

只是吳瑾聽說,此人不是也先,雖然精神振作了許多,卻也回不到之前的狀態了,大悲大喜是太消耗心力了。

他此刻只有一種身心俱疲的感覺。

吳瑾將自己的體力心力都透支的時候,也先也嚐到了切膚之痛。

就在這個時候,也先知道了他的三弟,父親脫歡六個兒子之中的第三個,身首異處。

也先大發雷霆,將護衛哱羅的軍官,全部處死,一口氣處死了一百多人。

他之所以如此,固然有因爲哱羅之死的原因,他作爲脫歡長子,向來才能出衆,一直壓制着兩個弟弟,至於老四,老五,老六,都太小了。在脫歡死的時候,都還沒有成年。

正因爲兩個弟弟無法挑戰哥哥的地位,所以兄弟之間的感情纔算不錯,也先也將兩個弟弟當做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外用來壓制脫脫不花,內用來制衡老將。是他政治版圖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刻死了,也先豈能不傷心。

但是,更讓他不能接受的是對瓦刺權威的動搖。

瓦刺是以什麼統治草原的,是高貴的血脈?不,是金錢的魔力?不,就是靠百戰百勝的權威。

草原上上下下都臣服在瓦刺的兵鋒之下。

這一場大敗,已經讓瓦刺顏面掃地了,也先還想辦法挽回局面,比如明日反攻明朝,不求大勝,只求小勝,還體面下臺。

畢竟,也先當機立斷,其實也是斷尾求生,將近十萬附庸部落當成棄子給了明軍,而他保全了瓦刺本部實力。

只要瓦刺本部的實力沒有受損,各部就不敢輕舉妄動。

在此之前,也先還想用外交或者政治策略,將引這一場敗仗引起的波動給按下去,但是哱羅的死,打破了這一切。

也先的親弟弟都死了,誰還相信瓦刺本部實力沒有受損嗎?

這比任何言語都給力。

所以草原之上,一場亂事即將掀起。

畢竟大家都想知道,瓦刺這個頭狼,到底行不行了,下面有不知道多少部落想取而代之了。

更不要說,一直心懷莫測的脫脫不花。

而今他也知道這一支突如其來的騎兵是從什麼地方來的,自然也能猜出來脫脫不花在背後的謀算,甚至他懷疑,脫脫不花爲明軍引路,否則遼東騎兵怎麼會這麼樣恰到好處的出現?

如果脫脫不花在,他估計要喊冤。

但是這是政治,不需要證據,只需要自由心證就行了。

這種種因素,讓也先明白,而今他的敵人,並非明軍了,而是草原各部。他要先行回去,與伯顏帖木兒匯合,將之前各部的物資搶佔爲己有,然後將這些部落的草場劃到瓦刺手中。

畢竟他南下之戰中,雖然謹慎使用本部主力,但是也損失不少,他估計最少折了三萬瓦刺本部士卒。

至於附從部落,很抱歉在也先這裡,他們沒有資格在統計數據之中。

他必須立即擴充,將這些缺額補充上前,才能繼續坐擁漠北。以應對將來的局面。

哱羅的死,就好像是一個臨界點,讓瓦刺的統治無可挽回的進入風雨飄搖之中。

不過,也先對這樣的局勢已經習慣了。

這對也先來說,並非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局面,只是今後三四年恐怕就難以大舉南下了。

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三章 都掌蠻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十二章 軍議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七章 聖誕安排
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三章 都掌蠻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十二章 軍議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七章 聖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