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

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一是爲罪

一場大戰爆發的越猛烈,結束的就越快。

畢竟人的體力是有限的。

真正激烈搏鬥,一個人能堅持十分鐘就已經很不錯了。

甚至這大雨泥濘,雖然增加了雙方作戰的難度,但是實際上反而起到了降溫的作用,延長了作戰時間。

一日廝殺,雙方都到了精疲力盡的時候了。

而且丁列也不是尋常人物。

他幾乎是在安南朝廷之中,與阮熾並列的二號人物。

這樣大人物的死,這樣的損失,絕對不是一時間能夠彌補的。

故而即便黎思誠收攏兵馬,重振旗鼓,一時間也沒有再戰之力了。

這裡慘烈的廝殺落幕的時候,郭登與阮熾的廝殺也決出勝負了。

近六個月大戰,終於隨着這一場大雨落下帷幕了。

當夕陽時分,一縷陽光透過雲層,打在地面之上,一瞬間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覺,青山血水,似乎是一副用錯墨的水墨畫。

分外刺人耳目。

正如之前丁列所預料的一樣。

在慘烈廝殺,激烈的交換比之中,真正熬不住的是安南軍。

明軍很多時候的軟弱,應該視爲在戰場之上不想拼死作戰。大部分士卒都是爲了錢來的,也沒有什麼高尚的情操。而安南軍中倒是有一種保家衛國的硬氣。

但是將明軍給逼急了,反而將廣西蠻子骨子裡的狠勁給逼出來。

之前不拼命,是覺得不划算而已。

而今你想要我的命,就要看看有沒有好牙口。

這個時候,安南軍隊在素質上與明軍的差距,就暴漏無疑了。

雙方只能面對面的搏命,先潰逃下來的就是安南軍,特別是在雨水忽然停了,夕陽照射過來的時候。

讓明軍鬆了一口,在雨後清新的空氣之中,砍人更舒服。

不是安南士卒不拼命,不英勇。而是在戰場之上,不是久經磨礪的老卒,是很難適應這樣慘烈的廝殺。

就好像亞美尼亞機槍手將自己用鐵鏈綁死一般,他並非沒有拼命之心,而是他知道自己很難戰勝自己的本能。

而冷兵器的廝殺,比熱武器更加殘酷。更需要人鋼鐵一般的意志力。

即便明軍之中,這樣的人數也不是太多的。

而大雨遮掩了戰場,在暴雨的能見度能聽度下,每一個能顧得上的不過是自己眼前一片而已。安南士卒還能自我安慰。

但是大雨一去,看整個局勢的話,延綿十幾裡,被分割在十幾個山坡道路上的廝殺,彼此聲音相聞。

更加讓他們是去信心的是,明軍的總兵力佔優,此刻正在源源不斷的向前番補充人手。

但是安南人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但第一波安南士卒逃走之後,安南軍隊的崩潰,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這個時候明軍也殺紅了眼。

要知道第一波與安南軍接戰的明軍折損率非常之高,看着朝夕相處的兄弟們,在自己眼前被殺,不知道多少人都按捺不住怒火了。

安南說逃就逃,說降就降,問問他們答應了麼?

於是小面積殺俘,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安南人看到這樣的情況,知道投降不行,自然退往山中。

明軍大軍追擊,定然要斬盡殺絕。

而這個時候,安南軍陣之中,還有一處巋然不動。

那就是阮熾的本陣。

阮熾既然存了必死之心,也就是他的本陣衝得最猛,殺得最狠,也絕無撤退之心。

當安南其他各部都相繼崩潰之後,阮熾所部就成爲突出部,被明軍四面合圍了。

“爹。”阮師回渾身是血,手中駐着一柄長刀,說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阮師回因爲上一次憑祥之戰的情況,被阮熾帶在身邊了。本想過了風頭再做安置,但是之後與大明各種摩擦與戰爭。

阮熾也不敢將阮師回下放了。

第一個原因,就是擔心阮師回的安全,阮師回固然是一個不成器的,但是畢竟是阮熾的兒子。其次就是害怕阮師回懷了大事。安南的情況阮熾是最知道的。看似兩國相持,但是稍有不慎,安南就是萬劫不復的地步。

就讓阮師回在身邊歷練。

阮師回在阮熾身邊倒是真學了一些本事,看上去也算是一員合格的將領了。只是他骨子的紈絝子弟的氣息,卻是不能完全消除。

在這個時候,他終於忍不住了。

阮熾看着阮師回,淡淡的說道:“你覺得該怎麼辦?”

阮師回說道:“而今仗打到這一步,我家也算對得起黎家了,昌國公對父親,還是很欣賞的。如果------”

阮熾輕輕一笑,一伸手說道:“我兒過來。”

阮師回上前幾步,還不等說話,卻見阮熾輕輕拍着阮師回的肩膀,說道:“我兒長大了,你從小做錯事,爹從來是能教你的,但是而今卻不能了。”

阮熾上前一步,將一柄短刀插入阮師回胸腹之間,阮師回渾身之震。口中鮮血淋漓,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阮熾將阮師回抱住,說道:“我兒。大越天下是我與你爺爺乃至各房的長輩,跟着太祖,身經百戰,屢敗屢起,前後二十年打下來的,這天下不僅僅是黎家的,也有我家的一份。”

“事已如此,天要亡越,無可奈何,但是作爲大越貴胄子弟,決計不可屈膝降敵有辱祖宗。”

“有些錯,你犯再多,爹給你兜着,而有些錯,卻是絕對不能犯的。”

阮熾說着說者就已經老淚縱橫。他緩緩的將阮師回放下來,將一面大越的軍旗放在阮師回身上。

不管怎麼說,此刻阮師回還算是殉國。

阮熾看着身邊的士卒,不過三五千殘兵敗將,甚至有些人已經站立不起了。

阮熾目光掃過所有人,說道:“事已如此,想投降的可以去投降,想跟我一併死的,就留在這裡跟我一併死。”

沉默了好一陣子,不知道誰先說了一聲,說道:“願隨大帥赴死。”

阮熾哈哈大笑,說道:“有諸位相陪,黃泉路上也不寂寞。”

他話音剛落,沉悶的號角之聲響起,大隊明軍從數個方向殺了過來。

不過兩刻鐘左右,就結束了戰鬥。

片刻之後,阮熾的頭顱被送到了毛銳面前。

此刻的毛銳比兩年前多了幾分沉穩,即便如此毛銳看見阮熾的人頭,也忍不住痛罵道:“老賊,你也有今天。”

說起來毛家子弟折在安南人手中,已經有十幾個了,即便毛家算得上是大家族,也傷筋動骨了。

更不要說毛勝的死,也能間接的算在安南人身上。

雙方可謂仇深似海。

而其中最深的就是阮熾了

而今大仇得報,毛銳豈能不高興,看着阮熾的人頭,反覆端詳之後,才命人送到郭登那邊去。

“大人,抓住一千多俘虜。”一個毛姓將領說道:“只是------”

雖然有小規模殺俘,但這是好幾部聯合作戰,衆目睽睽之下,不好做手腳,只能俘虜了。

毛銳眉頭一挑,說道:“只是什麼?”

“這些人不老實,口中污言穢語的。”這個將領說道。

毛銳微微一頓,說道:“你剛剛說什麼?”

這個將領說道:“他們不老實。口中污言穢語。”

毛銳說道:“不是這一句,是上一句。”

這個將領說道:“抓了一千多俘虜。”

毛銳說道:“我沒聽見。”

這個將領一時間愣住了,不知道毛銳是什麼意思。毛銳見狀,只能再次強調說道:“我沒有聽見。”

這個將領頓時心領神會,說道:“末將明白。”

如此安排下去,千餘俘虜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
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