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

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

五十萬石,這個數字不小,但是對龐大的糧食缺口,卻是遠遠不夠的。

朱祁鎮本來歡喜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按事先所言,應該有一百萬兩銀子,最少要買,兩百萬石糧食。

朱祁鎮說道:“後面有多少糧食?”

李時勉說道:“臣在廣東一共籌集了四百萬石糧食。”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四百萬石?怎麼會這麼多?”

李時勉說道:“臣回新安調動一百五十萬兩白銀,在廣東購置二百萬石,只是隨着安南蠢蠢欲動,這一批糧食不能輕易動用。”

“甚至因爲黃寬之事,安南使臣與廣西巡按朱鑑交涉,一時間風聲鶴唳,兩廣總督王翱,也不允許臣將糧食全部帶走。”

“所以這一件事情,就耽擱下來了。”

朱祁鎮問言大怒,道:“何不上奏?”在他眼中什麼事情都比不上京城腳下的饑荒的

李時勉說道:“臣以爲兩廣總督王翱所爲沒有錯,因爲他身負兩廣封疆之任,決計不可能在廣西戰事在即的情況下,抽空廣東的糧食。”

“王翱最後從官倉之中擠出七十萬石糧食。但是臣以爲這些糧食,對大明杯水車薪,於是派遣使臣,從南洋徵調糧食,其中舊港施家報效五十萬石糧食。有舊港施家報效,纔有南洋遺民報效共一百一十萬石糧食,其中,占城,蘇祿,暹羅,都有報效。這是名單。”

隨即李時勉從袖子裡面,討出一疊名單。

王振接過來,隨即遞給了朱祁鎮。

朱祁鎮一看,絕大多數南洋國家都在列,乃至於滿者伯夷也有。只是除卻舊港最多之外,還有一些海外華商的報效。

朱祁鎮立即知道,這施長安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雖然幾年來南洋都不是朱祁鎮的關注重點,但是錦衣衛與東廠在南洋的線並沒有斷。

施長安在南洋而今可是興旺之極,有一個外號叫做南天王。因爲大明在新安開海,對舊港網開一面,而李時勉看管的又嚴,所以凡是想在新安找海上生意的,都要去舊港落戶。或者卻萬生石塘嶼曾氏哪裡落戶。

於是乎,有這樣的貿易權,施長安爲首的漢商集團,勢力急劇擴張。這纔有財力物力,支援大明這麼多糧食。

當然了,這也與南海一帶,很多地方都是糧食產區,糧食並不是太值錢的原因。別的不少,單單是萬生石塘嶼守島曾氏,就報效了三萬石糧食。

要知道宣德年間留在哪裡的人,不過是一些船工而已,沒有多少錢的,而今卻能拿出來三萬石,這已經是一個小縣一年的賦稅了。

朱祁鎮心中感嘆:“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看來我這個南天王日子也不好過啊。”

漢商的急劇膨脹,極大的擠壓了本地商人與阿拉伯商人之間的利潤。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

似乎西方人沒有道南海的時候,東西方的貿易是存在的,不,這種貿易一直存在,不過是在阿拉伯商人手中。

如此一來,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也就非常大。

施家與南洋霸主滿者伯夷之間的大大小小摩擦與戰鬥已經好多次了。

而今大明內部很多地方開海的風聲傳出來了。

但是怎麼開海,對施家影響很大,其實施家最希望保持現狀的。因爲如此一來,與大明直接貿易的權力,足夠讓支撐施家的戰爭經費。不要看新安海關幾年來,關稅掙了好幾百萬兩之多,但是朱祁鎮感肯定施家獲利決計在這個數目之上。

只是施家在南洋各方面都要用錢,恐怕結餘不了多少。

朱祁鎮心中暗道:“朕記着這個人情了。將來必有回報。”他粗粗看過名單,說道:“如此說來,也不足兩百萬石,剩下的糧食卻是從什麼地方而來的。”

李時勉說道:“此事卻要謝謝保定侯了,保定侯一戰定麓川,震動天南,安南的態度大爲改變。似乎是擔心朝廷問罪,願意以三百文一石,賣給朝廷一百萬石糧食。王翱見此也就放心了,又從各地徵收糧食一百多萬石。再加上臣從民間購買,總共有四百萬石糧食。”

安南一年三熟,也是一個糧食產區。

安南向大明出售糧食,其中的政治態度,朱祁鎮自然很明白。

安南是以這個姿態,緩解與大明因爲邊境問題的緊張形態。

當然了,安南在黃寬這一件事情上,是決計不會鬆口的,這代表着安南朝廷的政治正確,如果遠人來投奔,安南不敢接納的話。

安南朝廷的權威就會受到質疑。

所以,他寧可在其他方面放低姿態。在黃寬一事上,也不做妥協。

當然了,這也是他看準了大明其實也不想與安南大戰,最少也不願意爲了區區二十幾個村子,與安南再打一場幾十萬人的大戰。

“此事暫且記下來。”朱祁鎮心中暗道:“欽州的事情,還沒完。”朱祁鎮暫且不理會一點邊境糾紛,說道:“海關的銀兩夠嗎?”

李時勉說道:“這一點,臣要請罪。臣在與安南結算的時候,其實用貨物付賬,而並非銀兩,所以購買糧食的成本,在三百文以下,又從廣東拆借了一些銀兩。這才籌夠的。”

朱祁鎮頓時明白了。

其實這一次是糧食換中國貨物的範例。

安南達官貴人難道就沒有對中原器物的渴望?有的中國各種精緻貨物,一直是古代的硬通貨。所以安南糧食款項定然是直接與新安的貨物抵消。

當然了,朱祁鎮也能想明白,李時勉一定在兩頭壓價。

對中國的商人,那麼背後有後臺。面對有便宜行事之權的李時勉,他們也頂不住的。對於安南人來說,他們心中的價位,自然要比產地高上一截。

所以,李時勉採購成本,纔在三百文以下。

朱祁鎮估計,安南的糧食的價格也未必在三百文以下。

這裡面到底誰吃虧了。

一時間朱祁鎮估計不清楚。但是他卻明白一件事情。那就不是以爲古代人就不通權變之道,真要是有必要的話。

他們玩得也是賊溜的。

朱祁鎮說道:“你帶來多少船隻,運力有多少?四百萬石分能分幾趟運完?”

李時勉說道:“臣只是第一趟,大約半個月一趟,共三趟,如果沒有意外的四百萬石都能運到京師。”

朱祁鎮默默一算,大約在六月中,這四百萬石糧食就足夠到北京。

有這四百萬石糧食,朱祁鎮鬆了一口氣,說道:“今日有先生,才讓京城百姓免於做餓殍。”

李時勉說道:“臣萬萬不敢當,這是陛下先見之名,如果沒有陛下當初開海的決定,臣也不可能籌集這麼多船隻。只是有一件事情,臣請陛下寬恕。”

朱祁鎮說道:“講。”

李時勉說道:“臣許諾各船主,到了北京之後,能夠覲見天顏。陛下也有賞賜。”

朱祁鎮一聽,就知道李時勉定然是給這些船主開了空頭支票了。

想想也是,李時勉手中的經費有限,收購糧食就花光了,從廣東運糧食到天津,恐怕單單是運費就不是一個小數字。

如果這些海商都是大明良民,倒也好辦。

畢竟大明官府徵召民間船隻的事情,做過不是一次兩次的。

但是這些人可不是什麼老實人。可以說這個時代,在海上廝混的,都沒有什麼老實人。

如果沒有利益,想讓他們效力,可是一件難事。朱祁鎮大手一揮,說道:“多少錢?”

“一百萬兩。”李時勉說道。

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
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