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

第四十三章萬方有過,罪在朕躬

王直說道:“已經湊集了五十萬石糧食,只是就近拔給府縣,發了下去。”

朱祁鎮心中默唸:“杯水車薪。”

因爲楊士奇採取的就近原則,南方各省就近支援河南,鳳陽,至於山東是得了運河之便。如此一來,朝廷在這一段時間內,得到的糧食,只有遼東,朝鮮,還有王直剛剛籌借的糧食。

足夠才一百多萬石。

但是面對這樣的局面,數百萬人嗷嗷待哺,根本不夠用。

特別是去年有嚴重的水災,百姓積蓄早就付之洪濤之中,大多數百姓一點積蓄都沒有了。

朱祁鎮對楊士奇說道:“首輔,差多少?”

楊士奇說道:“如果不放棄以工代賑之策,臣估計缺口在三百萬四百萬左右,但是放棄的話,大該在一百多萬石左右。”

“臣會想盡一切辦法,在兩月之內,爲直隸運如一百五十萬石糧食。”楊士奇說道:“決計不會讓京畿鬧出事來。”

朱祁鎮相信楊士奇的能力。

楊士奇給太宗皇帝組織過糧草,太宗北伐能打到長城之外,數千裡處,糧道之重要誰都知道,但是以夏元吉爲首的班子,也就將這一件事情給撐下來了。

而今運輸糧食進北京,兩個月之內一百五十萬石,未必不能。

但是三四百萬石,卻是決計不行了。

甚至朱祁鎮就懷疑,而今南京各倉的糧食,有三四百萬石之多嗎?

只是朱祁鎮心中依然不忍心,因爲他聽懂楊士奇所言,是不讓災民鬧事。而並不是不讓災民餓死。

這裡面有很大的區別。

楊士奇已經判斷出讓所有人不餓死的政策,是決計完成不了的,所以楊士奇已經將目標放在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朱祁鎮一直擔心的糧價,在這個時候根本不重要了。

恐怕等將來糧食的價格不是一兩一石,二兩一石,而是不管多少錢都買不到糧食。因爲朱祁鎮通過錦衣衛已經知道,楊士奇這一段時間,直接接管順天府的衙役,讓劉定之給他跑腿,只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將京城之中,所有的糧食都找出來。不管是誰的糧食。

楊士奇已經做好接管北京城所有糧食的準備。

到時候除非身上有官職,有朝廷供應,否則其他人除卻口糧之外的糧食,恐怕要被朝廷強制徵收。

說起來,如果不是去年大水,北方糧食並不太缺的,畢竟仁宣以來,休養生息十幾年,並非一點成果都沒有的。

即便現在,楊士奇也相信民間很多人是有糧食的。

只是這是最壞的辦法。

也是朱祁鎮最不想用的辦法。

倒不是這個辦法不行,而是朱祁鎮通過幾年的時間觀察這個時代,他相信大明的行政系統,做不到如此精細的管控。

如果這樣來做,即便糧食充裕,足夠每一個人活下去,依舊會有很多人餓死的。

只是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有京營十幾萬人在,想來餓死的人只是少數的,或者說這些人即便餓死,也將騷亂壓制在小範圍之內。

也就是楊士奇所言的,不會在京師鬧出事來。

楊士奇心狠?

不,而是朱祁鎮心太軟了。

後世的人習慣了每一個人生存權,似乎每一個人活下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實上,並非如此。

爲了更多人活下來,讓一少部分人去死,到底是不是正義?楊士奇自然知道,這樣做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在這個時候,最壞的秩序,也好過無秩序。

朱祁鎮說道:“朕早先已經派了李時勉去廣東採買糧食。”

楊士奇說道:“此事臣也有耳聞,只是李時勉而今人在何處?糧食在何處?”

朱祁鎮說道:“先生是知道李時勉的,李先生既然答應了,決計不會負朕。”

楊士奇說道:“臣信得過李時勉,但是數百萬百姓之重,不能寄託在一個人的信任之上,臣相信,李時勉既然答應了,他除非死,他除非死,一定會做到的。”

“但李時勉一旦不幸,京畿百姓難道與之共死。”

楊士奇猛地起身,幾乎走到窗戶前,一巴掌將窗戶打開了,一股熱氣衝了進來。楊士奇說道:“臣知道,李時勉答應陛下,南風來的時候,他就來的,但是南風已經來了,他現在在什麼地方?”

朱祁鎮一時間控制不住臉上的表情。

自從他被太皇太后多次敲打之後,他早就學會了喜怒不形於色,儘量不露出喜怒。只是此刻他覺得整個身子都被抽空。一伸手說道:“就聽楊先生的吧。”

楊士奇看着朱祁鎮的樣子,卻沒有一點壓過皇帝感覺,反而感覺身子沉重之極,說道:“請陛下放心,所有事情老臣一肩擔之,不會讓陛下爲難的。這是老臣爲陛下做得最後一件事情了。”

楊士奇之意,就是將這一次就災失利的事情一肩擔之。

朱祁鎮心中感動,說道:“先生何須如此說,萬方有過,罪在朕躬。”說到這裡,朱祁鎮再也忍不住了,眼睛一動,流下淚了。

不是他不堅強,實在是他知道,他這個命令下達之後,有什麼結果。

說實話,而今他如果要殺一個人,根本連眼皮都不眨一下。但是這不是一個人,這一次要餓死的人,最少有幾萬之多。

甚至到底餓死多少,是朱祁鎮一輩子也未必能夠統計清楚的人數。

但是他卻知道,一定很多很多。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這一句話,朱祁鎮說得絕對是真誠。他在宮中享受到這個世界最好的待遇,一言可令人生,一言可令人死。大臣如張輔這般滅國名將,如楊士奇這般元老重臣,對他十幾歲的小孩子,都要畢恭畢敬。

就是因爲他是皇帝。

作爲皇帝掌管天下權柄,擁有無限制的權力。但是權力的反面就是責任,有無限制的權力同時,自然有了無限制的責任。

可不就是萬方有過,罪在朕躬。

這大明天下什麼事情,功也是他,過也是他。

這就是所謂朕即國家。

如果有一個兩個人餓死人,朱祁鎮還可以自我安慰,是時代侷限。但是就在京城腳下,有幾萬人可能要餓死。

朱祁鎮可說不出,何不安安做餓殍的話。

只覺得嚴重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以及完完全全不能接受。特別一想到數萬人要生生的餓死,而自己卻又無能爲力。

這種自責之情,讓朱祁鎮情緒都有幾分崩潰。這才失態落淚。

“臣等萬死。”楊士奇立即跪在地面上,其他大臣都跪在地面上,不敢起身。

朱祁鎮也才察覺自己的失態,深吸兩口氣,說道:“朕失態了。諸位先生輔佐朕何罪之有,快快起身。”

楊士奇說道:“陛下衝齡登基,南平麓川,興修水利,安撫百姓,不弱於古之明君,乃是我等輔弼不利,乃有如此。還請陛下收回此言,否則我等萬事難以恕罪了。”

皇帝永遠沒有錯的。

這是最大的政治正確。

所以楊士奇一定要讓朱祁鎮收回這一句話,否則這一句話傳出去,立即就能引起言官御史飛蝗一般的彈劾。

楊士奇倒不是怕彈劾,而是這個時候,實在不是添亂的時候。

朱祁鎮也想到了,說道:“先生,朕明白,是朕失言,先生快快請起,朕片刻也不能少了先生。”

楊士奇這才起身,朱祁鎮也沒有說什麼話。只是目送楊士奇等人離開了文華殿。王振小聲問道:“皇爺該用午膳了。”

“免了,朕要去奉先殿向祖宗告罪。”朱祁鎮目光微微垂下來。

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八十章 經筵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
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八十章 經筵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