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

第六十一章郭登到

有時候一個問題,朱祁鎮必須召見會議,或者召見不同的大臣,分別徵詢意見之後,自己才能斟酌下結論的。

這已經夠讓朱祁鎮累了。

如果大規模讓下面人密摺專奏,朱祁鎮自己根本處理不來,要麼專門養一個秘書班子處理,或者將這些事情分給內閣。

如果分給內閣的話,那還叫什麼密摺?

如果再養一個秘書班子,除非用太監,但是很能對內閣絕緣。

不要小看內閣大佬們的影響力,如果從翰林院之中挑人,真以爲皇帝不讓他們知道,他們就不知道了嗎?

幼稚。

而朱祁鎮一直壓制太監。

實在是太監忠誠有餘,做其他的事情,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且做的所有的事情,都要皇帝來背黑鍋。

雖然文官一個個也是千年老狐狸,但是寧可聰明人打一架,也不與蠢人說話。

太監之中並非沒有聰明人,但是蠢人更多。

更多是一上位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幾了。

王振與他們比起來,已經是夠聰明瞭。但是與文官大佬們相比,王振是在是智商堪憂。

除非皇帝一直護着,拉偏架,否則沒有一個太監是文官的對手。

而朱祁鎮有病才一直找一個豬隊友,於是太監就安心在宮中伺候吧,最多在少府辦一些差事。

所以密摺專奏制度,朱祁鎮也不曉得雍正是用什麼程度的工作量,來維持這一點,或者他找人代辦了。

但是朱祁鎮已經是007了,實際不想累死。

故而很少派出密匣。

同樣物以稀爲貴,真正有這個權力的也不過數人而已,比如於謙,太子,江淵。

朝臣之中很少有,因爲只要大明朝臣,到了一定級別,只要求見,朱祁鎮沒有不見的,只是按照官職排隊而已。

比如大學士是隨時可以覲見,尚書是在大學士後面,而侍郎就要先到宮門稟報,然後每天派人在宮門處等候,到了你會派人通知。

至於侍郎以下? ωωω. TTKдN. C○

除非是新官就任,或者外官任滿回京,成批見一下皇帝之外,就等吧,或許半年之後,就輪到你了。

所謂的越次,就是讓這個官員不用排隊,直接覲見。

很多大臣更是越次覲見的超級選手,所以五品官大多數只能在早朝之上見一見皇帝,真要重要的事情,只能在早朝上鬧出來點動靜。

雖然早朝儀式化嚴重,但是你真要在早朝奏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下子就將事情搞大了。

至於五品官以下,之前只能敲登聞鼓,而今可以試試能不能刊登在明報之上了。只有這兩個途徑能上達天聽。

否則就只能層層上報了。

朱祁鎮與徐有貞之間君臣相得,彼此之間如何虛情假意,就不多說了。

卻說郭登,終於在冬季之後來到了京師。

而他自然是越次覲見的一員了。

朱祁鎮召見郭登之後,先問問大寧的情況。

郭登說道:“陛下,而今漠南蒙古百姓安居樂業,牛羊滿山,百姓樂而忘憂,蒙古上下皆願爲不惜赴死。”

“只是也有一絲隱憂之處。”

朱祁鎮心中很是寬慰,畢竟漠南蒙古的統治,乃是朱祁鎮打下框架的。此刻的他非常有成就感。

其實漠南蒙古的情況,不用郭登說,朱祁鎮也是瞭解不少的。

端木瑞做的相當不錯。

只是端木瑞畢竟不是科舉出身,有天然的天花板,能擔任一地巡撫,已經是到了極點了。不可能再升遷了。

否則內閣與吏部都不會願意的。

當然了除非有一些苦地方,很多大臣不願意去的地方,纔有端木瑞的分。

而且漠南蒙古在青貯法的幫助之下,還有與關內無限量的貿易支持之下,恢復的非常好。不管是人丁,還是牛羊數量,數年下來,都增長的相當好。

唯一讓朱祁鎮有些遺憾的是,羊毛紡織雖然大有長進,但是還是入不了大雅之堂,倒是邊地很多百姓,用羊毛作爲保暖的填充物,倒是不錯。

七章的問題是羊毛有一股羊騷-味,分外難聞,但是貧苦家庭不在乎這個。

中國百姓都是很勤勞且節約的。不會浪費東西,這些羊毛紡織的布匹,雖然還不能直接穿上身上,但也有百姓發展出這樣那樣的作用。

用來當棉花來用,僅僅是一例而已。

很多是朱祁鎮想都想不到的。

這也朱祁鎮能自我安慰,雖然我沒有搞出來成熟的羊毛紡織品,不知道是羊的人問題,還是人的問題,但是百姓這樣一點點擴大羊毛製品的使用範圍,也能讓羊毛成爲塞外經濟的重要一部分。

同樣能達成目的。

還有漠南馬匹數量,已經超過百萬匹了。

也就是僅僅的大寧,開平,東勝三地在冊馬匹數量總和,並不算遼東,海西,甘肅,青海,寧夏,漠北等地的馬場。

這樣一直缺馬的朱祁鎮,感到一絲欣慰,大明馬匹總數應該已經在一百五十萬匹上下,當然了,這僅僅官馬。

而且還在迅速繁殖之中。

等數年之後,朱祁鎮再攻西域,馬匹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他可以讓數十萬大軍,全部騎馬行軍。解決了馬匹問題,西域根本就沒有問題了。

而今郭登卻猛地說有隱憂,卻讓朱祁鎮心中咯噔一下,無他他細細想來,他接到漠南蒙古消息,全部是喜訊,很少有報憂的,什麼樣的事情,要讓郭登來說。

朱祁鎮說道:“出了什麼事情?”

郭登說道:“陛下,而今未必有什麼事情,但是時間長了卻不知道,臣爲大明國公,不得不爲陛下先言之。”

朱祁鎮說道:“講。”

郭登說道:“當日大破瓦刺之後,陛下建立三鎮,遷宣大邊軍入三鎮,三鎮合計邊軍大概有十萬之衆,蒙古各部編戶加起來有百萬之衆。”

“當時多屯田以安邊軍。還有一些百姓隨行屯墾。”

“只是草原不必宣大,很多地方很難種地,而今能屯耕的地方,大多已經爲衛所所佔,很多地方還有百姓北上。”

“臣以爲如果繼續下去,恐怕會讓沙漠南侵。”

朱祁鎮聽了,心中暗道:“這是一個問題。”

朱祁鎮之前並沒有考慮過草原生態。

畢竟控制草原纔是他要想的,不是自己的東西,多想那麼多做什麼。

而今卻不一樣了,漠南已經是朝廷的了,自然要長治久安之法,草原之上能不能屯墾,答案是有些地方是能的。

比如一些河流旁邊,種一些糧食還是可以的。

畢竟在元代嶺北行省每年能產量二十三萬石,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也能說明其中可行性。漠北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漠南了。

但是也是有些地方能的,更多地方是不能的。

草原生態破壞很容易,但是恢復過來卻是很難的。

再加上邊民與蒙古之間,可以有血海深仇的。種種矛盾與仇恨,可是不好化解的。

朱祁鎮一想清楚,只覺得有些頭疼,他拿大拇指輕輕按按太陽穴,他早已習慣這種感覺了,畢竟天下間,凡是能讓他知道事情,大多都是頭痛事。

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八章 斷事官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十章 真相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十四章 遺詔
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八章 斷事官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十章 真相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十四章 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