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

第一百三十八章鹽業帝國的景願

朱祁鎮思忖一陣子,忽然心中一動,暗道:“不對啊,不是應該生產規模越大,成本就應該越低,爲什麼在這上面,民間小作坊生產,與朝廷的大鹽場,根本沒有區別?”

他隨即恍然大悟,暗道:“覺得生產規模越大,成本就應該越低。這是工業化之下的語境,而並這個時代的現實。”

從這個思路下來,朱祁鎮的思路頓時走通了。

這個時代的鹽業生產,其實都是小作坊式的。所以如果通行私鹽的話。很小的私鹽作坊,與朝廷大鹽場在生產效率上相差不大的。

但是因爲朝廷在管理鹽業之上,增加了不少的成本。單單論成本,朝廷的成本應該在私鹽販子之上。更不要說,朝廷徵收的重稅,幾乎是朝廷將食鹽生產成本,翻了兩翻。再賣出去。

這樣的情況之下,朝廷能與私鹽販子在價格上競爭就是咄咄怪事了。

但是如果,真如朱祁鎮所想,能在朝廷鹽場之中,推行分工。將一個在治理範圍內的鹽場,轉化爲一個大規模生產的單位。

層層分工之下,自然極大的提高鹽業的效率。只要能發揮出生產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的優勢,私鹽是無法與官鹽競爭的。

朱祁鎮隨即也想到了食鹽過剩的可能性。

如果食鹽真能走到過剩這一步的話,未必不能考慮外貿的可能性。畢竟不說遠的地方,日本從來是淡食的。

日本淡食,他們說是口味的問題,但是實際上也未必不是因爲食鹽價格昂貴。

如果曬鹽法加分工而形成的大鹽場制度,真能帶來廉價的食鹽,未必不能成爲大明對外的拳頭產品。

“或許,英國開啓的是紡織帝國,我大明開啓的卻是食鹽帝國。”

不過這個大計劃的開端,卻是曬鹽法與大規模工業生產,能讓效率大大增加,即便不能與現代的生產效率相比。

最少也能抵得過運費的增長。

而更讓朱祁鎮感到棘手的是人才。

朝廷之中,能全部負責朝廷運作的宰相之才,是有幾個人,治一府一縣的大臣,更是多如牛毛,乃至領兵決戰的大將之才,雖然稀少,但是並非沒有。

但是能實現,朱祁鎮心中工業化分工生產的人才,卻是一個也沒有。朱祁鎮甚至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培養出來。

但是人才這事情,先放一放,眼前卻需要朱祁鎮對曬鹽法作出一個判斷。

朱祁鎮緩緩的說道:“太祖自然也是有太祖的考慮的,只是而今卻要權衡利弊,兩淮鹽場爲朝廷最大,但是爲了供應鹽場燃料,海岸上有連綿不斷的蘆葦蕩。耗費不少田地,而今盛世滋丁,流民無處安置,不復開國之時的情況了。”

“這些地方,雖然不是什麼好地,但是也足以安置百姓開墾。”

“如果曬鹽法能節省柴薪,也省了朝廷不少事情。所以朕之意,福建鹽場無足輕重,既然曬鹽之法,也是從福建先行,就默許福建曬鹽,看看情況如何?”

楊溥立即說道:“陛下英明。”

其實這也是明代一直以來的政策,就鹽業生產來說,福建雖然也有鹽場,但是不要與兩淮比了,就是與長蘆比,也差了太多了。

在大明有六個鹽運司,兩淮,兩浙,山東,長蘆,河東,還有福建。

其他五個鹽運司都有各自的任務,比如說輸邊啊,上供啊。但是福建鹽運司統統沒有,每年鹽稅不過二萬二千兩。而且福建鹽運司銷售範圍,也不過福建一省。

其地位可想而知。

所以,福建鹽場之中,已經有很多人用曬鹽法了。反正福建鹽場只要能保證福建一省的食鹽供應,並如額繳納賦稅。

很多事情,上面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畢竟,如果真要整治的話,一來竈戶貪其便利,即便一時禁止,過了風頭也會死灰復燃。二來,這種整治行動也是需要成本,誰知道上面制定的政策,下面鬧成了什麼樣子。甚至搞出官逼-民反的鬧劇來。

竈戶本來就夠苦,最好的辦法,就是少折騰。

朱祁鎮的心,被鹽業帝國這個設想,不住的誘惑着,一時間也沒有心思與他們談下去來,而且此刻也談的差不多了。就說道:“數日之後,召集御前會議,就將這一件事情給定下。首輔,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了。”

楊溥說道:“請陛下放心,此事萬無一失。”

這一件事情,朱祁鎮雖然決定了,但是外部未必沒有反對意見,即便是所有部堂級別的大臣,也未必都同意。

不過,與加薪的消息放在一起,想來下面的大臣們,也要考慮一下屬下們的心思。

楊溥準備這一兩日,就要與所有參加會議的大臣先談一談,在御前會議之前,達成共識。

楊溥思量這一件事情,與周忱聯袂走出了皇宮。

周忱一直在後面亦步亦趨,忽然行禮道:“閣老,下官有下情上秉。”

楊溥看了一眼周忱,心中有些揣測,輕輕一笑說道:“恂如,走吧。”

楊溥在大街上找了一家酒樓,讓人包了一個院子,屏退左右。周忱一直小心翼翼奉承。酒過三巡,周忱纔將事情轉到正事上面來了。

周忱說道:“首輔,雖然首輔已經將鑄銅錢一事交給工部,但是下官畢竟是戶部尚書,有些話還是要讓首輔知曉。”

楊溥含笑,說道:“哦,恂如說來聽聽。”

楊溥與周忱之間的關係,有些尷尬。不過楊溥也看得出來,周忱這個人,固然是能臣,能辦事。但是卻不是一個道德君子。

周忱就任戶部尚書以來,對楊溥的態度就親近了不少。這些楊溥都看在眼裡。只是周忱與楊溥的關係,還不是楊溥身邊的核心人士。

自然也不可能將周忱叫到家中去了。

這樣的行爲,楊溥還沒有擔任首輔的時候,偶爾還有。但是而今擔任是首輔之後,反而以政絕私門的態度。

即便是關係親近如馬愉,也不會讓他談論公事。故而楊溥在這酒樓見周忱,已經是一種非常親近的示好了。

兩人幾乎有一拍即合的默契。

周忱知道,他想在戶部尚書任上做一番事業,即便有皇帝的賞識,也必須有首輔的支持,否則成事難,壞事卻很容易。

更不要說想壞他事情的是首輔了。

而楊溥也是摸清楚朱祁鎮脾氣了。

在朱祁鎮的眼中,有地方實際行政經驗的人,纔是社稷之臣。不管這個觀點對與不對,反正朱祁鎮挑選人選的時候,就是按這個來的。

看朱祁鎮重用的人,于謙就不用說了,單單說劉定之,正統一朝第一個狀元,是什麼下場,先是去西北養了數年馬,隨即又放在問題最多的京縣上面。

如果說,皇帝厭惡劉定之,也說得過去,但是偏偏皇帝對劉定之很是關愛,甚至給劉定之牌子,讓他可以進攻覲見。

這不是一般待遇,由此可以推斷出來,朱祁鎮用人思路了。曹鼐也是因爲當過地方官,才高出一籌,成爲實質上的次輔。

楊溥想要擴充自己的班底,就要找一個能與于謙履歷相差不大的能臣。周忱雖然是楊士奇的人,但是周忱的履歷太漂亮了,爲人也聰明的很。

想來也不會在楊士奇這一顆死樹上面吊死。

而且說起來,楊溥畢竟與楊士奇配合多年,雖然是他將楊士奇弄下去,要說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也未必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
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