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

第四十章武學派系雛形

楊信的職位很多人都羨慕,乃是皇帝近臣。距離皇帝只有一步之遙,有時候和能陪着皇帝聯繫弓馬騎射。

與皇帝有這樣的情分。將來升遷自然是一路綠燈。

只是楊信的苦楚,別人卻不知道。

在宮中,幾乎遇見一個人,背景都比他大。

楊信即便有一個在外統兵的伯父,但是那又如何?

他每天見到的人,都是連他伯父都不敢招惹的人。那是不敢說錯一句話,不敢走錯一步路,甚至不敢多看一眼。

每天等到下班的時候,楊信只覺得渾身心力都被耗盡了。

他住的地方,距離皇宮不遠,是一個小院子。不是他買下的。楊洪知兵嚴苛,爲人簡樸,手中也不是太寬裕,自然沒有能力在京城皇城腳下買下一個院子了。

京城居大不易,自古皆然。

這是朝廷分配給他的,他在乾清宮當值的時候住的官方,等他什麼時候調走了,這房子還是要還給朝廷的。

這也算是朝廷給官員的福利。

但這福利並不是誰都能享受的,畢竟朝廷手中的房子也不多。皇帝一再賜宅,留下的就更少了。

只是楊信畢竟是在乾清宮當差,缺誰的也不能缺他的。

楊信一邊活動筋骨,一邊緩緩踱步,忽然見到自己的房門前面有一團黑影,走進一看,卻是石彪。

只是石彪這個時候,卻沒有當初的趾高氣昂不可一世了。蜷縮在角落裡,活像一個乞丐。

楊信走過去,說道:“石兄。”

石彪見楊信來了,整個人都跳起來,說道:“楊兄。”

楊信說道:“進來說話吧。”他冒出銅鑰匙,將鐵將軍給捅開。引石彪進去。

進去之後,乃是一個小院子。

三座正房,兩間倒腳房。中間有一顆大樹,大樹似乎是棗樹,蔥蔥郁郁的,落了一地小棗花。

楊信說道:“家中簡陋了,還請見諒了。”

楊信左鄰右舍都是京城小官,楊信每日在宮中蹭飯,衣服讓隔壁家的僕役洗了,也不要錢的,隔壁的小官也樂意與乾清宮侍衛統領有一分人脈。

所以楊信每日回來睡覺之外,這房間也就空無一日了。

石彪也不知道該怎麼行賄,直接將一直揣着的一千兩白銀放在桌子上,結結巴巴,小心翼翼的說道:“楊兄,你在陛下面前當值,能不能幫我叔父說一句話。不求他免罪,只求能讓他不要發配到南邊,最好還在大同。算是小弟求你了。”

楊信見狀,心中不勝唏噓,在武學之中,仗着自己功夫好,從來是驕縱不可一世的石彪,也有此刻落魄的樣子。

但是楊信卻沒有爲難石彪的樣子。

在乾清宮值勤這一段時間,楊信處於朝廷的最中心,接受到各個方面的消息,很多事情都瞞不過乾清宮侍衛的眼睛。

楊信也是一個有心之人。他多思多想之餘,政治敏感度,也是與日俱增。

他對石亨這一件事情上,有自己的判斷。

大明與瓦刺,必有一戰,這一戰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但是卻不會太久,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

而大明朝廷之中老將凋零,前番鎮守宣府的老將軍永寧伯譚廣,鎮守涼州的老將軍會川伯趙安,紛紛傳來喪信。

可以正統年間,這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

幾乎每年就有當初鎮守方面的大將凋零。

楊信見皇帝每每見到這樣的消息,都不是太高興的。

對於石亨,他也通過伯父楊洪瞭解一二。石亨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能打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這樣的將領,即便是有罪,朝廷也不會放着不用的。

而且楊信也知道,他在乾清宮侍衛統領的位置上,是不可能待一輩子的。這一兩年武學之中好苗子不多,這才讓他在這個位置上坐下去了。

否則他早就被換下來了。

他將來也是要混軍中,多與石亨這樣的大將拉拉關係,也是好的。

楊信說道:“石兄,何須如此,你我同窗一場,你叔父與我伯父,也是有同僚之誼。這個忙我是一定會幫的,只是你也知道,我不過是一個侍衛而已,在宮中人微言輕,能不能幫上忙,就不知道了。”

石彪聽了,大喜過望,立即跪在地面上,說道:“只要你肯幫忙,今後你就是我石彪的大哥。”

楊信說道:“何須如此。”一把將石彪拉起來了。

楊信既然答應了石彪,就想將這一件事情辦好,他將石彪留在宿舍之中,沒有要石彪一兩銀子。找時間爲石亨進言。

忽然有一日,朱祁鎮射箭,一連十枝箭,具中紅心,朱祁鎮大喜。他射箭連弓馬,其實是爲了強身健體,活的時間更長一點而已,所以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技術,這樣的發揮,已經是超長了。

朱祁鎮就問楊信道:“軍中如我這般的能有多少人?”

楊信立即說道:“步弓校射,三中其二,就算合格。但在軍中百發百中之人,卻也是有的。”

朱祁鎮一聽就知道楊信在避重就輕。

朱祁鎮就知道,不說別的,楊信的弓箭遠在他之上。大明百萬軍中,如朱祁鎮這般,簡直是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朱祁鎮問道:“軍中善射之人有誰?”

楊信說道:“石亨石將軍,就是百發百中,箭無虛發。”

朱祁鎮聽了,沒有怎麼說話,而是輕輕的看了楊信一眼,楊信立即跪在地面之上,說道:“臣有罪。”

朱祁鎮慢條斯理的彎弓搭箭,說道:“你有什麼罪?”隨即一鬆手,卻不知道是不是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面了,居然射偏了。

楊信說道:“臣不該因私爲石將軍開脫?”

“私情?”朱祁鎮似乎忽然提前性質了,將手中的弓箭扔給他護衛,一伸手就有人遞上一塊沾溼的手帕,擦了擦臉。說道:“什麼私情?”

楊信說道:“石亨之侄乃臣武學同窗,當年列名前五。而且臣雖然有私心,但也有公心,石將軍乃是陷陣之將,雖然有罪,但因此折了一員大將,委實可惜。”

朱祁鎮看了一眼楊信,說道:“起來吧。”

楊信心中這才長出一口氣。

楊信在朱祁鎮身邊也有一段時間了,知道真有什麼事情,與朱祁鎮實話實說,即便有錯,也不會被責罰。

但是如果說謊的話,下場就慘多了。

朱祁鎮既然讓他起來,說明這第一關已經過去了。

朱祁鎮說道:“你持朕手令,去將石亨提到這裡來。”

楊信一聽說道:“是。”

朱祁鎮看楊信走遠,心中暗道:“這楊信倒是有幾分機靈。”

其實楊信今日打動朱祁鎮,固然是因爲石亨人才難得,朱祁鎮也沒有想要殺石亨的意思,只是石亨這樣桀驁不馴之徒,自然要多熬熬性子,以朱祁鎮的本意,要讓他在大牢之中待上一年。

反正朱祁鎮已經吩咐下去,不許石亨死在獄中。

但是楊信的一句話,卻讓朱祁鎮改變注意了,就是武學的同學請託。

而今掌權的靖難勳貴們,朱祁鎮是早就看不順眼了,但是他們下臺之後,誰上位,這也是一個問題。

朱祁鎮自然是屬意武學學生,但是問題是,很多時候,不是朱祁鎮屬意誰的問題。如果本身沒有那個才能與心機,朱祁鎮屬意誰,誰就能上位嗎?

而今天,朱祁鎮從楊信身上看出了一點點契機,不知道今後楊信會不會成爲武學一系的扛把子,但是朱祁鎮願意給楊信這個機會,讓他試一試。

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四章 太后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九十章 少府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章 都掌蠻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
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四章 太后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九十章 少府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章 都掌蠻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