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

第九十九章潯州城下

孟瑛說道:“陛下,而今的雲南其實並不需要一個能戰之將,需要的卻是一個能讓下上信服的將領,沐家在雲南的影響力,足以做到這一點。”

朱祁鎮沉吟片刻,也明白這一點了。

而今雲南總兵的作用,其實就是鎮壓土司。

而云南土司,乃至於南邊的緬甸等外藩,都是很安分的。

在內,經過王驥,曹鼐兩任鎮守雲南的大臣,都梳理的差不多了。有什麼隱患,在兩任大臣的管理下,也得到了緩解。

在外,有大明襄王在。

緬甸有所企圖,首先要對付襄王。

襄王幾十年奮鬥,也算是站穩腳跟了。

除非大明向南下,否則戰事很難燒到雲南內域的。

只需一個能令上下信服,心安的人。只能支持襄王,有安撫雲南土司,就足夠了。

所以,沐斌只要不標新立異,做到太過,他姓沐,做到這一點很容易的。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着內閣就如此安排吧。”

朱祁鎮感受到了廣西局面可以帶來的不穩。

但是他還是低估了這個種不穩。

就在他做出決斷的時候,柳溥調離廣西的影響力也擴散開來了。

柳溥在廣西鎮守這麼多年,雖然與地方勢力牽連很深,但並非柳溥沒有能力。他還是有些威名的。

所以在柳溥一離開。

大藤峽中侯大苟立即放肆起來。他大舉東進,圍攻潯州城。

駐守潯州城的,乃是潯州知府葉盛。

葉盛乃是正統十年進士。

在葉盛這一批進士的時候,朱祁鎮的權威已經很高了,所以在正統十年以後的進士培養,有想打一部分人都是按照朱祁鎮的意思,要在中樞與地方反覆歷練。

葉盛就是其中之一。

他先是在六部觀政,然後在河北擔任一任縣令,第二任進入兵部任職,隨即再遠放廣西潯州。

算起來葉盛潯州這一任知府一滿,都就可以調入京師。

再擔任一任京官。

當然了,不是所有的進士都是這樣安排的,必須在科舉之中科名在前,甚至也不是每一個都會按照這個流程走下去的。必須每一任的考評都好。

否則,說不定什麼時候,地方官就一直是地方官了。

葉盛就是那種各種考評都很好的人。

即便在潯州也是如此。

他擔任潯州知府以來,走遍了潯州大大小小的府縣,編練民壯,並且招徠大藤峽之中的瑤民,下上屯耕。

並在這些瑤族百姓之中,招募民壯,用來抗衡大藤峽中侯大苟所部。

可能在山中的侯大苟看來,這些人都是叛徒。將瑤民與漢民之間的仇殺,變成了瑤民自己的內部廝殺。

故而對葉盛也恨之入骨。但是同樣拿葉盛無可奈何。

但是葉盛所能做的,也不過是守護潯州一地的安穩而已。更多的也就做不了了。而且葉盛所仰仗的就是他編練的民壯。而不是大明經制之軍。

大明在廣西沒有士兵嗎?

當然不是了。

大明在廣西有十一個衛所,二十一個千戶所,在額人馬有十二萬之多。但是現實情況是,額定數量有十二萬之多的廣西衛所,滿打滿算有三萬人馬。

甚至可以說,還不如廣西土司所有兵馬加起來多的。

十二萬人馬,面對四面出擊的大藤峽瑤民,要四面防守,處處設卡,也是未必夠的,更不要說只有區區三萬人馬。

這就是爲什麼柳溥不想出擊,想要招撫,並調動大量土司,令桂西土司的力量向東擴展的原因所在。

柳溥在的時候,這三萬士卒還能發揮出一些作用。但是在柳溥離職之後,廣西各衛所將領,難免有一些人心浮動。

這就讓侯大苟鑽了空子,大軍直入潯州城下。

居然大舉開始圍攻了。

侯大苟之前的舉動,都是零敲碎打。多次派出多批量的人馬,多則五百,少則三百,這些都是精壯之士。

打破一些小屯子,村落是毫無問題的。

一些小的百戶所,如果防禦鬆懈的話,也不是他們的對手。甚至還敢試一試縣城。

侯大苟攻破的縣城,很多都不是強攻下來的。

都是派人裡應外合,或者乾脆突然搶下城門才得手的。死在侯大苟手中的千戶,縣令已經有好幾個了。

但是侯大苟強攻城池,這還是第一次。

葉盛坐在一太師椅上,身上穿着單衣,嶺南的氣候,即便是冬天,也不會覺得冷。他看似對眼前的局面絲毫不在乎。

手中卷着一本書,正在細細的品讀。

葉盛是一個出名的愛書之人,他不管在什麼地方爲官,都必定遍尋當地的書籍,使人抄錄收藏。每日一旦有時間,就閱讀不輟。

當然了,如果細細看葉盛讀得書,就知道葉盛的心中未必是一點擔憂都沒有。

他讀的書,正是宋代的陳規的《守城錄》。

他之所以如此作態,示百姓以安,也是有原因的。

因爲他麾下守城的都是民壯,乾脆就是城中的百姓。讓他們有信心,這城才能守得下去,葉盛的官聲不錯。百姓見葉大人,居然一點不擔心,他們也就安心了。

當然了,葉盛敢如此託大,也是看出來了,侯大苟看上去搞的風風火火的,但實際上,不過是烏合之衆。

別的方面不說,他們是決計攻不下潯州城的。

倒不是潯州城的城池多高,而是守城一方,自然是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攻城一方,就有經驗了沒有。

比起大明邊境的攻城戰,這裡雙方根本就是菜鳥互啄。

作爲攻城一方,攻城器械,近乎沒有。最多有幾架長梯,記住是長梯,與尋常百姓所用的長梯沒有什麼區別。

而潯州城上,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火器的,大大小小的火炮,不少都是洪武年間的。與而今少府打造出來的火器,差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打散彈,卻沒有什麼問題。

所以葉盛才能如此安定,只要不出什麼大紕漏,沉着應對。侯大苟所部,是得不了什麼好處的。

“大人,您看烽火。”一個百戶跑過來,指給葉盛看。

葉盛頓時起身,遠遠的一看,果然發現一道煙柱從北方而來。

葉盛立即大笑道:“是援軍來了,傳下去,讓下面的人都知道。”

隨即舉城歡慶,但是葉盛卻叫人吩咐下去,道:“沒有我的命令,誰來了,也不許開城門。”

葉盛心中卻擔心有詐。

畢竟他很清楚,真正一場廝殺,他手中的民壯,可打不過外面的賊寇。

不過片刻外面就開始亂了起來,侯大苟所部開始退兵了。

退兵最能反應出一支軍隊的素質,侯大苟所部自然稱不上精兵,故而退去的時候混亂之極,忽然一支騎兵不過兩三百人,猛地殺了過來,居然如入無人之地,硬生生的殺到了潯州城下。

卻見爲首的乃是一員老將,白髮飄飄,手持長槍,在城下叫門。身後有一面大旗,上面寫着:“田”字。

葉盛自然知道,這是田真。

也算是廣西境內最高階的武將了。

只是廣西方面大將,卻只能帶着兩三百騎衝陣,固然顯得勇猛無雙,但是內裡卻透漏出廣西衛所到底爛到了什麼地步。

葉盛立即令人將酒肉銀兩從城頭下吊了下去,令田真在城下休息。但是絕口不提開城門的事情。

在葉盛確定危險解除之前,他是萬萬不肯開城門的。

田真也沒有辦法。

過了大概一個時辰左右,明軍大隊人馬,大概有數千人從北邊而來,卻是韓雍到了。

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
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