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

第一百五十二章出塞之前

他們在觀察楊洪的時候,楊洪也在觀察他們。

對李大川與石璟兩個人,楊洪更加欣賞李大川,因爲李大川很像他。

楊洪年紀大了,親身上陣的時間上了,但是他永樂年間襲職,也不過一個百戶,當初當夜不收的時候,戰績未必就比李大川差了。

對於石璟,他卻感覺不過是一個花架子而已。

當然這話,他是不會說的。

他淡淡的說道:“起來吧。”

“是。”兩人這才起身。

楊洪說道:“你們是陛下身邊的人,但是在軍中,該怎麼樣,還是會怎麼樣的?我不會留情的,此去開平大寧,出塞三百里,隨時都會遇見危險,你們不要給大軍添麻煩。”

兩人齊聲答應。

楊洪一揮手,就讓他們兩個出去了。

李大川與石璟兩個人出了楊洪的房間,這才鬆了一口氣。

李大川深吸一口氣,說道:“好熟悉啊,正統四年,我就是從這裡入關的。”

石璟說道:“李兄當初的壯舉,而今軍中無人能及。”

李大川一擺手,說道:“不過是敢拼命而已。”

兩人正說話的時候,卻聽見一個士卒說道:“石少將軍與人比武了,快去看了。”

一瞬間大批士卒都跑了過去。

石璟與李大川對視一眼,也跟隨人流過去了。到了一看,卻見人山人海,圍成一個圈。

石璟與李大川畢竟是軍官,士卒紛紛讓開一條路,卻見石彪與範廣兩個人,光着上身,雙手架實。雙足站定,互相用力。

正在角抵。

石彪與範廣都是二十出頭,血氣方剛,似乎石彪對第五名不大認,兩人言語之間起了衝突,就要一決高下。

當然了,這是軍中,又是大戰在即,看似很放鬆,其實看管很嚴。如果動刀兵,他們就是觸犯軍法。

但是∠抵就不一樣了。

這種軍中常有的,禁止也禁止不了的事情。

只是兩人都是高手,兩個人一擺開架勢,雙足就好像生根了,彼此之間,變成了較力之舉。

兩人滿臉通紅,滿頭大汗,甚至肌肉都微微抽搐了,還是撼動不了對方,卻是石彪先用一個巧勁。想將範廣摔倒。

但是範廣早就留心了,一下子避讓開來。

雙方從靜到動,一系列動作快如閃電,這一開始,雙方就用盡了各種辦法,要將對方給摔倒地上。

只是兩人力量與技巧相當,一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如此勢均力敵,雙方角抵更是精彩萬分。一時間圍觀的士卒,都大聲呼喊道:“摔他,摔他。”

“倒了,倒了。”

甚至有一些兵痞居然開始壓寶了。

聲音傳出來,不用值勤的士卒大部分都來看了。

即便是衛所軍之中,也是有高下的,衛所分爲屯軍,與戰兵,剛剛開始屯軍佔據了三成而已,但是越往後衛所之中屯軍就越多。

常年種地的屯軍,比尋常農夫差不了多少。

但是這些騎兵,是沒有一個是屯兵出身,都是精銳。九邊之上,每年沒有什麼大戰事,但是小戰事何曾少過。

楊洪因斬首二百級的勝戰,讓朱祁鎮記住了名字。只是卻不知道,更多斬首更少的戰事,乃至沒有斬首的戰事,更是數不勝數。

這裡也要吐槽一下斬首制度了。

蒙古人之中有一個古老的制度,這個制度甚至可以說繼承於匈奴了,那就是將戰死的人屍體帶回來,就可以基層戰死者的一切。

所以蒙古人即便在戰敗的時候,也努力將屍體帶回去。

而且騎兵交戰,很難完全控制戰場,即便打敗,也難有殲滅戰,也就是說,大部分明軍即便是打勝仗了,只要不是殲滅戰,斬首功,也不會有很多了。

畢竟只有完全控制戰場之後,才能派人割首級,否則就等着你割首級的時候,敵人猛地反擊吧。

而一般來說,蒙古人損失絕對是明軍斬首數量的數倍。

在這樣的氣氛之下成長起來的邊軍,就帶着幾分今日不求明日的情況,因爲很多小仗並非不死人了。

對朝廷來說,大概有大戰與小戰,但是對普通士卒來說,這都一樣,都要命的。

所以,這些士卒大多不攢錢,有了錢,吃酒,賭博,找女人,不過數日都花光。倒是打仗的時候,從來不惜命。

當你一眼看見未來的時候,你也不會太拿自己的命當回事。

這麼多世襲的軍戶軍官,這些底層士卒,有幾個能如李大川這麼幸運,他們最大的可能,是戰死在某一場戰事之中。

或者說在一場戰事之後,受傷返回衛所變成屯軍。

就沒有其他的可能了。

所以,他們都知道,命不值錢。

這種狀態,即便是將領也很難違背衆意,即便有治軍嚴苛之名的楊洪,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在範廣與石彪相持不下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大漢除卻外衣,跳了進去,一手一個,將兩個人按在地面上,說道:“你們兩個臭小子,快要打仗了,勝下力氣吧。”

李大川見此人的身手,忍不住心中一嘆,暗道:“好厲害。”

卻聽見有一個士卒說道:“石將軍,我坐莊,你這樣算誰勝負?”

“呸。”這個石將軍唾了一口說道:“老子,沒有治你軍中聚賭之罪,你還敢饒舌,還有你一個白癡,他們兩個不勝不負,不是你通吃啊。”

這個士卒恍然大悟,說道:“對啊,老子通吃。”隨即雙手一攬,將身前幾百個銅板,都攬在胸前。

這些士卒叫得兇,其實也沒有多少錢。

但凡軍中發了賞錢,那軍中士卒都是大手大腳的,而今大戰在即,即便他們還有些錢,也都留給家人了,身上也就三五個銅板而已。

即便如此,有人見此人拿下這麼多銅錢,頓時不認了,一時間吵了起來。

卻見這個石將軍頓時臉色一變,說道:“吵什麼吵,怎麼想讓楊將軍來處置嗎?”

這些士卒聽了楊將軍的名聲,頓時如鳥獸散。

李大川心中這纔有底,這個人就是這一次出塞的副將,楊洪將軍的副手石亨。

石亨在大同鎮之中也是算得上猛將,既然要挑選精兵強將,將石亨已經石亨本部的騎兵,也都調了過來。

石亨卻沒有在意他,將自己的侄子與範廣給拉走了。

石亨親熱的攬着範廣,說道:“範賢侄,你是我侄兒的同窗,就是我石亨的自己人,在軍中有什麼事情,就報我的名字,我這侄兒是一個撅脾氣,只是不會說話而已,但是我卻知道,他對你向來敬佩的很。你們將來一定要互相照應。”

範廣見石亨如此,也不知道該怎麼拒絕,或者說無法拒絕。而且他與石彪在武學的關係並不算太好。

蓋因石彪在武學之中很是囂張,也算是一霸,不過被劉公公修理的沒有脾氣。只是他依然我行我素。

但是前三名帶着一些同學進入乾清宮當侍衛,而他們一批人都分各處都有,他與石彪分到了這一次出塞的軍中。

比起軍中很多彎彎繞繞的。武學之中的關係,卻相對單純多了。

雖然範廣當初看不上石彪,但是而今也覺得石彪雖然是一個混蛋,但是也算一個武學的混蛋。

而且範廣在軍中,也有很多地方依仗這個石亨副將,自然說道:“叔父客氣了,我們都是同窗,自然要相互照應。”

石亨說道:“對了,範兄弟可曾娶妻?”

範廣說道:“已經娶妻了。”

石亨的臉色忽然變成男人都懂的色彩,說道:“揚州瘦馬,大同婆娘,今日我帶賢侄見識一下。”

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三章 災年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四十章 輿情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
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三章 災年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四十章 輿情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