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

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

葉留宗很清楚自己下屬的能力,他的下屬,在一年之前,還是礦工,農民,工匠,各種身份都有,唯獨當兵的不多。

即便有一些衛所的逃亡士卒,但是南方衛所的戰鬥力,恐怕連正常的訓練都不能保持。這些逃兵也沒有什麼經驗。

他們的戰鬥能力,都是葉留宗一手一腳的教出來的。

全賴起兵一來,雖然到處轉戰,有過失利,但是卻沒有大敗仗。這才養出一股銳氣。

但是這一股銳氣,真面對大明精銳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他們真能承受住這一場血肉的考驗嗎?

葉留宗心中沒底。

但是郭登見葉留宗所部如此,心中就生出幾分佩服之感。

說一句實話,大明建國以來賴以打天下的是什麼?不是騎兵,而是步卒。不管是打陳友諒,還是打張士誠。

即便是鄱陽湖大戰,也不過是讓步卒上船打而已,難道當時大明真有成建制二十多萬水師嗎?

一直到漠北大戰失利,大明一直是以步卒包打天下的。騎兵不過是集中起來作爲突擊之用而已。

真正精銳騎兵,也就是朱元璋口中所言的:“拼得鐵槍”的騎兵並不多。在漠北決戰之後,才大力發展騎兵。

而今騎兵因爲馬匹等原因,戰鬥力漸漸消弱了,但是精銳步卒的戰鬥力,卻並沒有消弱多少。

如果是列陣而戰,大明步卒其實也不怕任何人,就怕上面腦殘。

所以葉留宗起兵才過大半年,這兵馬訓練的有模有樣的,能抗住第一波進攻。

郭登眼睛一瞄,暗道:“不過也到此爲止了。”

個體技能,甚至列陣而戰的技能,葉留宗訓練的都不錯。但這些雖然是決定勝負的因素之一,也僅僅是之一而已。

當一切都相差不大的時候,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顯露出來了,可以說是意志,也可以說是承受傷亡的能力。

很抱歉葉留宗所部,雖然不錯,但是京營兵馬更強。

他們之中有很多老將,跟隨過太宗皇帝北伐,各種戰事見多了。在面對大兩士卒陣亡的時候,可以臉不紅,心不跳,繼續廝殺,就好像死的是別人一般。

但是葉留宗所部的人馬卻不行了。

剛剛開始的時候,還能堅持,但是時間長了,即便是心理能夠承受,很多人都引起生理反應了。

戰場之上,差一分就是死。

他們稍稍的不適,立即讓戰鬥的太平扭轉過來。

葉留宗眼見自己的一個個方陣,就好像是雪崩一般退了下來,衝到了後面方陣之上,一時間前後混亂起來。明軍的步卒更加長驅直入,明明是葉留宗人馬比較多,但是此刻他卻有一種被圍攻的感覺。

他將預備隊也派上去了,但是根本起不到作用。

他此刻才意思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打敗仗的情況不多,在列陣之前,沒有想過怎麼收攏敗兵,給敗兵留的通道不大。

而今兵敗,一下子不可收拾了。

兵法這一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有什麼只有被毒打了,才知道我少想一件事情。

“大哥,不行了。”葉希八帶着數百人,渾身是血的逃過來,說道:“事不可爲大哥快走。”

葉留宗見葉希八也退回來,長嘆一聲,知道局面已經無可挽回了。

只是而今想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郭登等了這麼長時間,籌劃了這麼久,可不是爲了打一場擊潰戰的,而是想要將葉留宗一舉成擒。

故而郭登一聲令下,按捺許久的三千鐵騎衝了出來。

面對已經混亂的葉留宗部,縱然有數萬人之多,但是在成建制騎兵面前,都是渣渣的。騎兵一出,幾乎就好像趕羊一般,將這些人給趕了下去。

當數萬人失去了組織,一起潰逃的時候,這纔是真正的兵敗如山倒。葉留宗帶着葉希八,只能聚攏起幾千人馬,向西逃。

只是在所有沒有組織的人潰兵之中,這數千士卒還保留組織,看上去尤其礙眼。

郭登將楊信叫過來,說道:“這些人定然是葉賊所在,楊將軍敢不敢立這個功勞。”

楊信立即說道:“請將軍下令。”

郭登之所以用楊信,卻也是他將手中萬餘人馬全部打出來,除卻身邊的百餘親衛,再也沒有別的人馬了。

雖然看起來打的很輕鬆,但是葉留宗所部三萬人,還是相當有戰鬥力了。

此刻他能動用的也只有楊信所部五百騎兵了,更不要說楊信乃是皇帝身邊的人,有時候也要擡擡轎子。

骨頭都打斷,讓楊信去吃肉。楊信如何不肯。

於是楊信帶着五百騎,向葉留宗所部衝了過來。所過之處,潰兵紛紛逃竄,根本沒有人敢反身一擊。

葉希八見此對葉留宗說道:“大哥,你先走,我擋着。”

葉留宗心頭一震,說道:“老八。”

葉希八乃是葉留宗的同宗兄弟,當年帶出來打天下的葉家子弟,已經不多了。此刻將葉希八折在這裡,他於心何忍。

兩人雖然不是親兄弟,多少年相互扶持,與親兄弟也差不了多少。

葉希八說道:“大哥,我當年在家,就知道你是能成大事。今日我即便是死在這裡,也不枉一生了,如果你能成事,將來追封我一個王爺噹噹,如果不能成事,史書也該有我大寇葉希八的名字。”

“爲大哥死,我心甘情願,只要大哥記着,一定要追封我一個王爺。”

如此,葉留宗還能說什麼。他也知道此刻婆婆媽媽誰也走不了,他說道:“好,我記住了。”

隨即帶着人轉身就走,他沒有向西北逃,而是帶人泅渡過南浦溪,向南方而走。

面對楊信五百騎兵,葉希八還做了最後的抗爭,但是步兵陣勢不嚴,面對騎兵不過是一場屠殺而已。

就在葉留宗來到南浦溪南岸的時候,他回頭一看,卻見葉希八已經淹沒在騎兵掀起的滾滾煙塵之中。

葉留宗雙目含淚,心中恨極,卻也知道此地不可久留。他雖然在西北方向還有些兵馬留守,讓陳恭善掌管着。

但是此刻,向那邊逃,卻是有死無生,只能先行南下,再匯合了。

只是此刻葉留宗對於能不能東山再起,卻懷着一絲迷茫,但是不管能不能東山再起,他與朝廷之間,絕無言和之可能,無非一死而已。

葉留宗帶着殘兵敗將入了山。

楊信也在打掃戰場之後,才知道,這個在戰場之上一直大喊:“我乃葉留宗”之人,卻不是葉留宗。而葉留宗頭號大將葉希八。

他心中難免失望,畢竟葉希八的首級,與葉留宗的首級,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不是一個價碼。

郭登只是安慰幾句,就立即傳令下去,打掃戰場的打掃戰場,派兵收復賊人所佔的縣城,然後派人去向魏國公報捷。

這一場大戰,是一場真的大捷。然後向福建方面催促糧餉,將士打了這麼一場大戰,總要是給賞格的。

否則誰還給朝廷賣命。

而且這些賞賜也是越快也越好。

建寧府庫,早就空空如野了,自然是加緊從延平福州給調過來,但是此刻福建巡撫焦宏手中的錢糧也不多了。

這一戰從福建開始,其中募兵征戰撫卹,都是大筆的開支,再加上謝懷這傢伙,貪得無厭,府庫也爲之一空。

爲這些錢糧之事,焦宏都愁白了頭。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即便是向朝廷請撥款,一時半會兒也是到不了的。

焦宏也學習況鍾將心思打到了海關頭上。

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十章 經筵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
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十章 經筵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