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

第六十章久旱甘霖

這些奏摺,王振都已經過了一遍了。

王振看得最多的就是免糧這兩個字,于謙修河進度,已經各地地方官的報急,山西的旱情一點也不必直隸差多少。

只是山西的水利要比直隸強上不少。

朱祁鎮對山西賑災的力度,就比直隸差多了。

這也是有現實原因的。

首先糧食調度很難,其次朱祁鎮對直隸看成了大漢的關中,真是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將河北水利整頓好,至於山西,只能派遣重臣賑災,開倉放糧。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是明前期不僅僅朝廷有糧食,連各地官倉,絕大多數是滿的。

山西這纔沒有出什麼大亂子。

王振見朱祁鎮如此辛苦,心中也是難受的很。

不管怎麼說王振,王振對朱祁鎮的感情卻是真的,真是名爲主僕,親如父子。

雖然朱祁鎮而今換了芯,但是對王振心中有幾分芥蒂,但是依然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朱祁鎮是離不開王振的。

王振是一個他絕對可以放心的。

王振見朱祁鎮睡覺不舒服,正想讓朱祁鎮換一下睡覺姿勢。忽然聽到一陣風起,狂風任性吹進了乾清宮之中,“啪”的一聲,將一個題本給吹開了

隨即拉來長長的白條,古代的題本,就是這樣的長長一張紙,合頁摺疊起來的。故而一瞬間乾清宮之中一片狼藉。

朱祁鎮猛然驚醒,睡眼朦朧的問道:“王大伴,怎麼回事?”

王振立即說道:“是奴婢不好,驚擾了皇爺。”

朱祁鎮聽見風聲,不去看滿地亂走的題本奏疏,而是猛地起身,幾步走到殿外,似乎又顯着乾清宮的院牆遮擋了視線,繼續走出了乾清宮的宮門。

就站乾清宮門前,將三大殿廣場盡收眼底。

而今三大殿工程都停工了。

將這些錢全部投入治水之中,連各種工匠都投入其中了。

所以眼前三大殿半截工程,並不足阻擋朱祁鎮的視線,他一眼看向南方,卻見天邊一道黑線,駕馭着狂風而來。

幾乎在一瞬間,這一條黑線,就跳了出來,遮擋了半個天空。整個北京城有一般都籠罩在黑暗之中。

朱祁鎮張開雙臂,直接大風迎面而來,吹得他睜不開眼睛,雙袖就好像是翅膀一般,高高的飛起,整個人就好像是乘風而去的感覺。

“一點浩然意,千里快哉風。”朱祁鎮高興的不知道說什麼了,只是在狂風之中手舞足蹈,不知道從哪裡冒出蘇東坡的詞,反覆念起來了。

簡直如同瘋子。

王振見狀,立即拿了一個披風上前,大聲喊道:“皇爺,起風了,加件衣服,還是龍體重要。”

因爲風聲很大,王振必須大聲說話,才能讓朱祁鎮聽見。

朱祁鎮卻渾然不在意。

下雨了,今秋不管怎麼說,不至於絕收。直隸百姓能鬆了一口氣,朝廷也能鬆一口氣了。正統五年上半年所有的事務都被旱情耽擱了。

這大雨一來,朱祁鎮終於能忙一點別的了。

只是朱祁鎮有幾分樂極生悲。大雨可不給朱皇帝一點面子,不過片刻,就劈頭帶臉的砸了下來,最開始那兩下,居然還冰雹。

朱祁鎮當頭捱了好幾下,只好在侍衛的保護之下,狼狽回到了乾清宮之中。

即便如此,朱祁鎮依然很高興,不許人關乾清宮的殿門,就在正座之上,看着無數雨水從門外打了進來。

朱祁鎮心中就有一種莫大的歡喜之感。

這一場大雨不僅僅是覆蓋了北京,似乎是因爲無數人日思夜想一般,這雨不來則已,一來就相當大。

將大半個直隸都覆蓋進去了。

直隸南方降雨甚至要比北京早上幾個時辰,只是地上的人,卻是跑不過天上的雲。

所以,朱祁鎮想要收到各地下雨的奏報,卻還要等上好幾日。

大雨來到,雖然給萬物帶來了生機。但是未必沒有別的隱患。

就在燕山,太行山之上。

這裡的山峰大多都是光禿禿的,因爲歷朝歷代伐木活動,將這山上的樹木全部給砍伐乾淨了。距離最近的大規模砍伐,就是營造北京城。

雖然北京城之中有很多珍貴的木料都要從南方運過來,但是更多尋常木料都是從燕山,太行山之中砍伐的。

至於百姓家中,燒火做飯,更是少不了木材。

這樣看似不起眼,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砍伐,河北生態已經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了。所以這大雨還沒有下幾天,在太行山深處,已經有無數水流彙集在一起,衝擊着山中的泥土石頭,夾着着無邊大力,將無數水流染成滾滾泥漿,衝了下來。

本來乾涸的河道,在雨水的彙集之下,幾乎一天一個樣子。

從剛剛開始的涓涓細流,到後面一丈一丈的擴大,充滿了河堤之間的所有空隙,然後還不滿足,就好像是咆哮的巨龍一般,一次又一次的拍打着堤壩。

至於白洋澱,三角澱,大陸澤,以及那些知名不知名的澱澤,乃至於溼地,一下子都變得充盈起來了。

如果有衛星的話,就可以看見三角澱,就好像是吹氣球一樣的長大了起來。

本來三角澱之中,因爲乾旱,已經分割成好幾個小湖泊,中間有各種各樣人活動,或者動物活動的路線分割開來。

于謙走的那一條路,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此刻水又淹沒了一起,將三角澱變成了本來面目。

甚至僅僅這樣還不夠,三角澱排水不暢,無數河流都匯入此間,三角澱急速擴張將自己與得勝澱聯繫在一起,甚至還想要向西蔓延,與白洋澱千里相會。

而聯繫兩處的大清河,不過百餘里的河道,就更是危險重重了。

剛剛因爲大雨緩解旱情而高興的于謙。此刻又出現在堤壩之上。

之前遠遠看過去,不過一線的河道,可以縱馬而過的水流,此刻逼向兩邊的堤壩,甚至直接撲到了于謙的腳上。

于謙站在最前面,看着百姓一點點的加固堤壩。

抗旱的時候,于謙用盡了不少辦法,才讓這一帶的百姓多種了一點糧食在,此刻如果決堤的話,一切辛苦都要白費了。

甚至明年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還是兩說的。

于謙只能硬撐,不帶斗笠,不撐雨傘,讓所有參與守堤的人都看到,他于謙在這裡。這才能安衆人之心。

如此一來,不過短短十幾天之間,無數奏疏又飛到了乾清宮之中。

朱祁鎮看了,忍不住狠狠的打了一個噴嚏,卻是他當初的任性,此刻付出了代價。他感冒了。

只是這個時代醫療條件與後世還是不同的。

在他看來是很普通 感冒,卻讓宮中上上下下的緊張的不得了。

特別是王振暗地裡都哭了好幾次了。

朱祁鎮先是覺得好笑,隨即又感到害怕。宮中之人爲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宣宗皇帝在臘月之間,還一切沒有沒有變化,健康的很,但是就臘月二十幾發病,正月沒有出初五就去了。

這個時代,看似一點小命,卻真的能要人命了。

朱祁鎮這才安分下來,積極配合太醫,該休息休息,該吃藥吃藥,甚至來早朝都聽了好幾日,反正正好像下雨。

奏摺僅僅看節略,不再多看。

但是即便如此,朱祁鎮都有一點受不了,看着各處水情告急,特別是于謙奏報大清河水情的奏摺。

朱祁鎮心中有一句曹尼瑪,早就想說出來。

這賊老天,這是在玩我嗎?我哪裡得罪你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四章 遺詔
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四章 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