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

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

雖然很多時候說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很多事情人一多,就不是法律問題了,而是政治問題。

法不責衆,古今如一。

如果秉公執法真的可以的話。寇深爲什麼要見陸永。

畢竟這樣的事情在整個江南地區大面積存在的。

難不成寇深將江南地方士紳給犁上一遍。即便寇深敢做,江南地方官府也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工作量。

別的不說,抓上幾萬人,連監獄都不夠用。

一旦很多事情上升到政治的局面,就要發揮妥協的藝術了。

但是而今陸永的樣子,似乎是油煙不進。這就有些難辦了。

寇深並不是非要查得清清楚楚的。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即便是技術上計算上的一些誤差,都不可能避免。

但是最少讓江南這邊的黃冊的真實性,能被中央參考吧。

否則與之前的黃冊有什麼區別,一堆廢紙而已。

這樣的話,寇深可就在皇帝面前無法交差了。寇深決計不會想看到這樣的情況。

陸永也是明白的。但是他騎虎難下,說道:“老朽,年事已高,聽不懂寇兄再說些什麼。”

寇深說道:“好。”隨即將一揮手,叫一個人上來,將手中一疊文書放在桌上,說道:“那就說說陸家的事情了,陸家總共侵佔了三百多畝土地。這一件事情該怎麼說?”

陸永在家裡,其實並不是太管事情。

自然有自己的兒子孫子去管,但是家裡的田畝數量還是知道的,這三百多畝隱田,自然是有的。

其實這個數目隱田並不算多。

甚至可以算少了。

如果陸永願意給寇深低頭,這一件事情,寇深也不會拿出來說。但是陸永這個態度,寇深只能用另外的辦法了。

陸永心中還是有一些底氣的。

畢竟他也是大明三品致仕官員。

大明的退休制度雖然有些坑,退休之後,就沒有俸祿了,只有得到特別恩旨之後,纔會有退休的俸祿,大概也是半俸。

而陸永顯然不在這種皇帝特別欣賞之列。

但是致仕官員的政治地位是會保留的,這也是爲什麼陸永敢在寇深面前如此說話的原因。

他不覺得寇深敢將自己怎麼樣?

陸永說道:“這是小輩無知,我回去之後就好好教訓一下。這田畝也是會報上去的。”

寇深嘆息一聲,說道:“在刑部的時候,遇見大案,涉案人數衆多,牽扯極大的時候,該怎麼辦?”

寇深好像是在問陸永,又好像是自己問自己,繼續說道:“自然是抓大放小了。是不是小兒輩不懂事,卻是要查了才知道。”

陸永頓時一愣,心中微微發寒,但是這個結果,他也有所預料。說道:“不用查了,我是陸家家主,家中的事情都是我一手操辦的,功也是我,過也是我。”

寇深說道:“那就得罪了,請陸兄在我這裡盤桓幾日,想來北京那邊的文書,很快就要到了。”

陸永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好。”

即便陸永是致仕官員,如果寇深想要處置陸永,也不能輕易動手,需要在上面報備的。

到了這一步,矛盾就已經上交了。

寇深將陸永扣押在自己別院之後,也沒有閒着,大舉查抄陸家。

怎麼說?

任何一大家族如果用放大鏡來看,都能找到毛病的。陸家也不例外,很快有些事情一件件都給翻出來了。

陸家詩書傳家,倒是沒有什麼殺頭的罪過,但是零零碎碎罪名卻是不少。

侵佔田產,截留稅款,等等。更重要是陸永乃是官員,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陸家在江南是一等一的豪門。

而今的舉動,讓江南士紳大驚失色,清丈的事情一下子都僵持住了。

大家都在拖着,看陸傢什麼下場。

只有看明白陸傢什麼下場之後,其餘的人才知道該怎麼做?

而今這一件事情的關鍵就到了北京。

朱祁鎮對這一件事情也覺得很頭疼。

他有兩個不滿意。

第一個不滿意就是不滿意寇深這個老臣。

他之所以啓用這個老臣,就是想將這一件事情順順利利的辦下去,朱祁鎮本身沒有在江南興起大案的意思。

第二個不滿意,就是他感受到了強大的阻力。

這種阻力不是來自江南,而是來自朝中。

大部分南方官員之前在清丈土地上,還是能保持沉默,而今卻一一個上書,認爲清丈田畝是察察之政,大壞人心。

朝廷治國,應該是教化百姓。而不是斤斤計較,令百姓互相告發,地方上人心大壞。

誠然,下面所說的問題。還真有發生了。

古代官府一直以無訟爲治理標準。

但是關於土地的問題,卻是太重要的,很多事情能含糊過去,但是土地問題卻是萬萬不能含糊過去的。

清丈土地又是將土地登上黃冊,今後是稅收標準。

這也就是說很多有糾紛的土地,必須在清丈這一段時間之內,有一個結論出來。

不管你是永佃,還是分家,不管你是抵押借貸了,還是別的什麼事情,總之,黃冊上只有一個名字。

這些問題鄉里面很難解決。

於是乎,都鬧到府縣去。

這一兩年地方案件多了不少,細細看來,都是清丈時候的案件。

刑部尚書徐有貞之所以能收集清丈的很多問題,也與地方上這些關於土地問題的案件有關係。

而且很多時候,百姓秉着我不好過,別人也不能好過的樸素惡意,真有不少將別的隱田告發出來的。

這又引了很多矛盾。

爲此殺人,不是沒有。

所以,從這裡說大壞人心,並不是沒有。

清丈就好像一塊大石頭,打破地方上田園牧歌一般的幻覺。

只是這樣的話,卻瞞不過朱祁鎮。

朱祁鎮是一點都不相信的。

地方上的矛盾始終存在,只是在水面以下而已,而今不過是被清丈這一件事情,給砸出來了而已。

問題不解決,只會越來越大。

當然了,清丈的一些副作用,朱祁鎮也能看得到。

但是總體上來,朱祁鎮怎麼看都是利大於弊。

而今朱祁鎮也能感受到了,其實如果朱祁鎮在中樞,或者說在北京附近做出一些改革與革新,難度並不是太大的。

也很可控。

但是一旦推行四方,波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的時候,纔會出現普遍的反對之聲。

就好像他在上層做的某些事情,反對之聲其實僅限於內閣之中。當然了,這也是朱祁鎮與李賢之間有默契。

很多人都不知道朱祁鎮這樣做的用意而已。

“開弓沒有回頭箭。”朱祁鎮心中暗道:“既然到了這一步,我是萬萬不可能退的。”

不管他滿意不滿意。

如果在這一件事情上讓步,清丈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將來其他改革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效果了。

甚至危及到朱祁鎮的威信。

所以陸永冤枉不冤枉,他都必須得到重懲。

事不宜遲,朱祁鎮立即召集了內閣會議。

一時間內閣七位都已經到了。

朱祁鎮將這一封奏疏讓衆人傳閱,說道:“諸位覺得這一件事情該怎麼辦?”

文華殿之中沉默了一陣子。有一個人出列說道:“陛下,江南乃是錢糧重地,朝廷而今正在用錢的事情,任何關係到江南的事情,都有慎重,不僅僅是戶部,連少府也在蘇州有不少產業。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不慎重。一旦出了什麼事情,朝野都會受到影響。”

朱祁鎮定睛一看,第一個出來說話的人,不是別人,居然是劉定之。

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章 外戚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
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章 外戚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