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

第四十一章石亨的心思

金凡察與董山,這兩叔侄在歷史上關係並不是太好的。

後世建州之所以有三衛,凡察與董山分家,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只是而今,兩人不用爲建州衛這一點基業而內鬥,一個在邊軍任職,一個在京營任職,自然要互相照應。

他們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改換門庭,成爲一家勳貴。這樣一來,他們自然需要彼此。

所以,在這個時空,叔侄兩人關係特別好。

只是,此刻金凡察也沒有時間與董山多說話,就被董山帶到石亨那邊了。

石亨一身盔甲,威武之極,只是氣質卻有很大的改變。

如果說之前的石亨,身上有一種亡命徒的氣息,那種敢打敢拼的狠勁,但是而今的石亨身上,卻有幾分富貴氣了。

只見石亨的盔甲上,有各種浮雕,兇猛之極,腰間的長劍上,劍柄與劍鞘之上,都鑲着寶石。似乎還有一個北斗圖案。

只是位置不大好,他看得不真切。只是連用的水囊上,似乎都染了一層金粉。

一副暴發戶的氣質。

大明對勳貴的待遇自然是不錯的,年俸,賜田,還有軍中任職的餉銀,石亨每年下來要有大概有數千兩到一萬兩之間的收入。這是正項。

當然了,勳貴真正來錢的自然不是正項。

可以這樣說吧,北京的商業幾乎都在勳貴的控制之中,再加上土地兼併,每年一兩萬的進項,決計不少了。如果想撈偏門,只會更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石亨雖然僅僅是一個伯顏,但是他的收入,要比伯顏帖木兒要多不少。

石亨也不是那種收規矩的人,他私下的做過很多撈過界的事情,很多言官都彈劾過石亨。

但是朱祁鎮卻沒有動石亨,只是屢次訓斥。

當然了,石亨撈錢的辦法,都是在外面,而不是在軍中。

因爲朱祁鎮對軍中掌控最嚴苛,但凡有人貪污軍餉,朱祁鎮敢毫不猶豫的借人頭一用。

不過,石亨對而今的富貴,卻不是太適應的,畢竟石亨一直以來都不多富裕的,當初石亨犯事進去之後,石家砸鍋賣鐵,不夠能湊出幾千兩銀子。

而今卻每年金山銀山的進項,石亨自然表現出一副爆發戶的奢侈。

金凡察說道:“末將拜見伯爺。”

石亨說道:“都是老兄弟, 客氣什麼?坐吧。”

金凡察說道:“是。”

石亨雖然這麼說,但是他卻不敢真這樣做。

石亨說道:“金兄弟,敢不敢跟着我做上一票大的。足夠你封一個爵位。”

金凡察說道:“伯爺儘可吩咐,屬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石亨說道:“而今伯顏貼木兒拿大,居然將大軍分屯數次,進退留戀,正是天要將這份功勞給你我兄弟。”

“我想打這裡。”

金凡察一看,卻見石亨將手指點在地圖上一點,卻是夾金溝之上。

石亨對於瓦刺在海西的殺戮,從來不在意

他所在意只有勝利,勝利,還有勝利。

只有打勝仗,對武將來說,只有打勝仗,纔有他們想要的一切的一切。

所以石亨在出徵那一顆,所思所想,就是打勝仗。

至於爲了這一場勝仗,要死多少,石亨心中從來是沒有概念的。畢竟他在邊軍長大,早已習慣且熟悉死亡這一件事情。

都麻木了。

他如果來到這裡,直接進駐海西,想想就知道,當伯顏帖木兒知道石亨到了,他定然會多加小心。

畢竟石亨而今也是大明名將,特別是黑山一戰,震動天下。

但是隻有敵明我暗,纔有大破敵人的可能。

所以,他對瓦刺大軍的殺戮,視而不見。如果這些人的死,能讓瓦刺確信明軍支援還沒有來,這也算他們沒有白死

當然了石亨也知道,這個時間也不會有多長的。

大概十天上下。因爲超過這個時間,也先那邊的戰報估計就到伯顏帖木兒這裡,伯顏帖木兒或許就知道了,有一支軍隊通過了遼東,沒有在遼東停留。

他就會提高警惕性。

如果不是石亨覺得他手中兵力有一點少。

三萬精騎,卻要面對對面近十萬人,雖然石亨也估計對面兵馬之中雜牌有很多。但是畢竟數量在哪裡放着

正好,金凡察回來了,如此一來他麾下就有四萬精騎了。再加上瓦刺大軍沒有屯駐在一地,就足夠一戰了。

金凡察皺眉,小心翼翼的說道:“伯爺,夾金溝可是建城了。雖然不是一座大城池,但是瓦刺人聚城自守。就不好辦了。”

夾金溝雖然隸屬少府,但是所得黃金大多歸爲海西鎮的軍費。每年六千兩,甚至更多的黃金,乃是海西最大一筆財源。

少府自然要建立城池的。

只是在海西比不得中原,中原只要有錢,大部分東西都能弄到,但是在海西,物資匱乏,即便有錢,也未必能修建出一個高大的城垣。

所以,夾金溝這一座金城,甚至比不上內地一個縣城。故而瓦刺大軍來的時候,一擊得手。

完整的落到了瓦刺大軍手中。

只是這座城池的主事是一個太監,這一座城池也不在大明經制地圖之上,

這一件事情,纔沒有鬧大。

不過,石亨不在乎這一點,他雖然與施聚有一些香火錢,但是石亨並不在乎,海西鎮將來有多大的板子打下來。

他只是看到了戰機。

石亨聽了金凡察所言,哈哈大笑,說道:“你不要覺得瓦刺是我大明,我就是給他一座北京城,他也要會守城纔是。”

區區小城,城牆不過一丈多一點,城外護城河不全,我們這麼多人難道還攻不下來嗎?

金凡察聽了,也鬆了一口氣,說道:“是末將想差了。”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慣,比如瓦刺,幾乎每一個成年壯丁,都是騎兵好手,大明卻要努力培養騎兵,招募也只能從沿邊地區徵召。

即便如此一來,在輕騎兵上,大明騎兵比瓦刺騎兵還差一點,如果打一場追逐戰,輸的一定是大明。

但是城池卻是每一個大明百姓都熟悉的東西,即便有真有鄉下人根本不進城,但是在這個語境之中,也是大體瞭解一座城池,或者一個院子該怎麼守。

這些習慣都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了。

故而危難之際,滿城壯丁,只需稍稍訓練一下,就可以上城了,但是對瓦刺人來說,卻不是這樣的。

他們很多人都根本沒有進攻什麼城池。

畢竟而今,還不是明後期,蒙古人在草原上都建立城池。

他們對城池概念都不清晰,倒不是他們不能守城,而今訓練成本太高了。而瓦刺軍隊一般訓練就是圍獵。

一時間進城了,哪裡能搞清楚其中的竅門。

所以這裡有很大的機會。

石亨說道:“你遠道而來,本該讓你休息一下,但是而今時間不多了,我們這就出發,立即去金城。”

“是。”金凡察。

石亨所選的道路,並非平地,一路穿山走嶺。所過之處都是高山深林,很多地方都行不得馬,只能下馬步行,更不要說有深山猛獸之類。

總之,種種萬苦千辛。

石亨只需向東行上幾十裡,就能出山,但是瓦刺斥候密佈在海西這一片平原之中。

大軍出動,是很難不被發現的。

如此一來行動速度必然很慢,所以石亨要提前出發。

只有如此,才能按照原本的時間,到達夾金溝附近。

老天爺總是多變的,此刻他也不知道,是天公做美,還是天公不做美,忽然下起雨來。

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
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