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陳懷

第八十四章陳懷

蔣貴從西南迴到京師,也是需要一些時日的。

不過,再次之前,朱祁鎮也要將蔣貴的情況打聽清楚。

蔣貴,出生於洪武四年。祖父蔣從道,從太祖起兵,父親蔣可,在洪武二年爲漳州衛百戶,落戶漳州。洪武二十七年繼承父親百戶之職。後調入京營之中,隸屬神策衛。洪武末年徵蒙古,抽調京營人馬。蔣貴調入燕山衛。

太宗靖難起兵,蔣貴從徵。封爲昌國衛指揮同知。

後跟隨張輔徵安南。又跟隨太宗北征,後爲彭城衛都指揮僉事,後松潘叛亂,蔣貴跟隨總兵官陳懷平定松潘。

朱祁鎮看到總兵官陳懷,心中也是一閃念。

這個人他見過,就在朝會之上。似乎是因爲有什麼罪過,被落職閒居了,就在京城之中。不過即便是閒居了,待遇還在。朝廷很多大禮儀,他都不可能缺席。

朱祁鎮有留心。

只是有一點,讓朱祁鎮遺憾的是,又是一員老將。

蔣貴一去松潘,就一直鎮守在松潘,已經有小十年了。勞苦功高。

朱祁鎮看完之後,心中對蔣貴放心不少,最少朝野上下,一致認爲蔣貴乃是平定西北的合適人選,並非沒有道理的。

最少讓朱祁鎮看了蔣貴的履歷之後,對蔣貴也放心不少。

唯一讓他不放心的,就是蔣貴的身體狀況,洪武四年生的人,而今也六十多歲了。這麼多年又是戍守一方,身體能不能支撐下去。這讓朱祁鎮很擔心。

他想了想問石璟,說道:“侍衛之中可有蔣家子弟?”

石璟先是一愣,他要想是那一個蔣家。

說實在的,在朝廷之中有封爵的,才能被稱爲誰家的,否則天下姓蔣的人多了,蔣貴資歷雖然深厚,但是行軍打仗總是缺少一點運氣。

而今雖然是軍方總將,掛平蠻將軍印,但是並沒有封爵。

或許在西北一戰之後,就能封爵了。

石璟一直在張軒身邊,對朝政自然很是瞭解。故而聽了朱祁鎮的話,立即反應出來了。說道是蔣貴。

石璟說道:“並沒有,蔣貴只有一子,體弱多病。常年在江陰休養,蔣貴帶在身邊的,有一個義子蔣琬。除此之外,別無蔣家子弟在京師。”

石璟雖然僅僅管了幾十個人,但是幾十個人之中,有不知道多少勳貴子弟。所以時間長了,石璟的消息網也是相當密集的,最少對勳貴家的家長裡短,明白不少。

朱祁鎮皺眉不語。

畢竟很多事情,紙上得來總是生硬的,蔣貴來到京師,還需要一段時間。朱祁鎮想了解一下蔣貴身邊的人。來看蔣貴怎麼樣。

卻不想,蔣貴的家眷居然留在江陰了。估計他當初調入南京神策衛的時候,也將家人從漳州衛調了過來。

石璟見朱祁鎮皺眉。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如果想找一個瞭解蔣總兵的人,不如召見陳老將軍。”

朱祁鎮知道平鄉伯就是陳懷。

朱祁鎮想了想對身邊的人說道:“將陳懷的檔案拿來。”

錦衣衛的情報網雖然在朱祁鎮看來詬病多多。

對外情報一片空白,什麼瓦刺,朝鮮,越南,日本,哈密,南洋,這些地方根本沒有一點觸角。敢情威風赫赫的錦衣衛也只能在大明內部橫,即便大明內部,對西北邊境的反應也很不敏感,被朱祁鎮敲打過後,才速度快一點。

但是錦衣衛東廠,並非一無是處。

最少監察百官這一件事情,做的很利索。大明各級官員,只要朱祁鎮能叫上名字的,錦衣衛檔案之中都有,比吏部的都詳細。

這也是應該的,吏部就有錦衣衛的坐探,也就說,這分檔案的底本,就是從吏部拿來的,然錦衣衛再派人調查覈實一遍。

自然要比吏部的還詳細。

不過片刻陳懷的檔案就出現在朱祁鎮的面前。

朱祁鎮細細看了平鄉伯的履歷,不由苦笑道:“也是一員老將,而且是優點與缺點一樣突出的將領。”

這陳懷能打不能打。

當然是能打的。

松潘就是陳懷平定下來的。手段很是狠辣,將松潘一帶的土司都殺怕了,一旦打仗,動則松潘死傷墜崖不計其數。將土司都殺怕,幾乎可使小兒止啼。

但是他鎮守松潘期間,卻也不是一個安分的。什麼對部下的功勞,隱藏不報,虐待下屬,干涉有司。種種越分行事。

甚至宣德三年已經平定松潘之亂,到了宣德五年又重新亂起,與陳懷脫不了干係。

這也是他功勞未必下於蔣貴,卻被按在京城閒居的原因。

朱祁鎮心中暗道:“陳懷可用於外,不可用於內。”

以陳懷性子,讓他持劍披銳,自然是可以的。說不定做的很好,但是讓他鎮守一方,恐怕卻是不行。

西北戰事,如果是單純的出塞,或許讓陳懷去做還可以。

不過,朱祁鎮從楊榮的話裡也聽出一件事情,那就是此去西北,恐怕蔣貴還有一項使命,就是整頓西北軍務。

所以,這個事情陳懷是做不得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陳懷也算是大明的柱石之臣,一員將才。見一面也不多。

朱祁鎮看完之後,令人去召見陳懷。

不過半個時辰之後,就看見一員老將,跪在地上,說道:“臣左都督陳懷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祁鎮說道:“將軍請起。”

陳懷說道:“謝陛下。”

朱祁鎮見了陳懷,發現陳懷要比蔣貴年輕一點。不過四十多歲的模樣,立即讓朱祁鎮感興趣了。

他剛剛看蔣貴從陳懷徵松潘,就以爲陳懷也是一員老將,而且卻發現判斷錯誤。

這樣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有時候時運不濟,也是很無奈的事情。不是誰年紀大,就坐上位的。

蔣貴的年紀註定了,這一員老將,能用十年就已經不錯了。但是陳懷年紀能用二十年。還在當打之年。

雖然沒有方面之才。最少是衝陣之將。

朱祁鎮對陳懷的態度也有了改變,說不定今後陳懷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能不好一點嗎?立即說道:“來人,賜座。”

陳懷也不客氣,道謝一聲,就結結實實的坐下了。立即問道:“陛下,可是因爲西北戰事召見臣,臣願意爲朝廷效力,西北跳樑小醜,只要讓臣出馬,定然將他們料理的乾乾淨淨,不留一人一馬。”

朱祁鎮不知道該誇陳懷忠誠,還是覺得陳懷沒有政治敏感性。

而今朝廷各級官員,但凡有一點政治敏感度,就知道,朝廷大事,乃是太皇太后拿主意,而不是皇帝。

只要陳懷這人一上來就向朱祁鎮請戰。

朱祁鎮卻不知道,陳懷本身的性格就不好,不是那一種謹慎人。他之所以爬得這麼快,乃是因爲他的世職乃是鎮定副千戶。

所以永樂二十多年,就混到總兵官一級別。而蔣貴因爲世職乃是百戶,所以六十歲才混到陳懷三十歲時候的職位。

蔣貴是沒有能力?不,僅僅是世襲職位的差別而已。

這也是衛所又一弊端,如此下去,哪裡有人才。恐怕沒有一個世襲軍職根本不可能有出頭之日。

朱祁鎮說道:“此事朝中已經議定了,令蔣貴爲徵西將軍,總領此事。朕尚沒有見過蔣將軍,今日召見陳將軍,是聽說蔣將軍之前將軍麾下爲將,問問他能力如何?”

陳懷聽了,說道:“蔣貴安撫百姓,倒是有一手,只是脾氣太好了一點,殺伐果斷就遠遠不如臣了。”

“臣以爲令蔣貴出征,不如選臣出征。”

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八章 斷事官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
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八章 斷事官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