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

第一百二十六章其言也善

也先長嘆一聲,說道:“我死之後,向大明稱臣,不惜一切辦法,一定要向大明稱臣,甚至將你兒子,派往北京,幾乎不惜一切代價。”

瓦刺已經打不下去了。

也先很明白這一點,即便是整頓好內部,瓦刺想要反擊大明,也需要十幾年舔傷口,不要看,瓦刺而今如果傾盡全力,還是能夠湊足十萬兵馬。

但是兵馬與兵馬是不一樣的。

每一次大敗之後,重組的軍隊都差一個檔次。

到時候十萬大軍,大概類似於兀良哈各部的水平,明軍數萬騎兵足以橫掃。

所以,現在瓦刺對抗大明最大的力量,並非兵馬了,而是足夠寬的戰略縱深。

不惜一切辦法,與大明議和,什麼稱臣納貢,都不是問題,草原之上殘酷的自然環境,讓草原上人爲了生存,從來不在乎面子的。

哪怕是殺父之仇,在生存面前都足以讓步。

阿次帖木兒說道:“父汗的意思我知道。”

阿次帖木兒其實明白下面的輿情。

如果說,之前敗仗,瓦刺還有很大的不服氣。覺得不過是僥倖而已,但是燕然之戰,卻硬生生將瓦刺的脊樑骨打折了。

之前看藐視大明稱之爲南朝,而今都回到了大明,甚至朝廷的稱呼。

這種不約而同的稱呼轉變之後有多少惶恐不安之意,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從上到下,既沒有與大明打下去的實力,也沒有與大明打下去的心力。

所以求和是必然。

甚至在之前,也先已經派了不少使臣去北京求和。

當然了,當時也先還佔據瓦刺,在和議的條件之上,還有一些硬氣,卻沒有想到大明根本不接受任何瓦刺的使臣。

“如果,大明不接受該怎麼辦?”阿次帖木兒問出他最擔心的事情。

也先猛地咳嗽兩聲,又噴出一口血來,說道:“西行。”

阿次帖木兒說道:“西行?”

也先說道:“沿着當初長子西征的道路,一路向西。找到草原豐盛的地方,重新建立瓦刺的家園。”

阿次帖木兒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做。

在他想來,天山以北一帶,乃是瓦刺各部世代繁衍的土地,如果說漠北的土地,乃是脫歡從韃靼手中奪下來的。那麼天山以北這一大片草原,卻是瓦刺祖產了。

這是瓦刺決計不能放棄。

也先說道:“如果大明咄咄逼人,就西行吧,有水草的地方,就要牧民,有牧民的地方,就有瓦刺。”

也先之所以做出這個決斷,也是他不知道思考過多少次的。

他年輕的時候在西域征戰,可以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打大明的時候就束手束腳,即便有貓兒莊一般的大勝仗,卻也是不知道消耗了多少腦細胞了

總體來說,一個趨勢很明顯了。

那就是東強西弱。

這個趨勢,也先看到非常清楚。

他的西邊的敵人,乃是內部混亂的察合臺汗國,隨着帖木兒死亡而四分五裂的帖木兒帝國,可以說一盤散沙。

瓦刺十萬騎兵對大明來說,不夠一盤菜。

但是對這些勢力來說,卻是足夠決勝滅國的力量。

不過,有一點也必須考慮。

那就是打大明,什麼都有,那怕死上不少人,入關搶劫一次,也是賺的,但是打西邊就不一樣了。

雖然也有富饒的地方,但是不少地方比瓦刺還窮。

這就是爲什麼從馬哈木,脫歡,也先都向東擴張,甚至一度擴張到大海之側,卻不向西擴張的原因。

當然了,還有其他原因。

比如宗教上的。

瓦刺大多是信薩滿教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信佛教的,畢竟藏傳佛教在元代有很大發展。瓦刺也受其影響。

但是西邊的各部,大多都是伊斯蘭化了。

向西進攻也會遇見這樣那樣的困難。

也先臨死之間判斷,也算是真知灼見。

因爲,在也先死後幾十年間,就有一個從中亞征服了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而當時莫臥兒的建立者,在中亞一帶顛沛流離,猶如喪家之犬。

但是一到印度,就大展神威了。

如果瓦刺願意西征,然後轉道進攻印度,印度是決計抵擋不了瓦刺十萬鐵騎的。

不過,阿次帖木兒沉默了。

雖然蒙古人並不如同漢人一般安土重遷,似乎在不斷的遊牧,但其實他們的遊牧也是有一定的範圍的。

此刻拋棄他們的熟悉的草場,向西去不毛之地,這裡面的政治風險,軍事風險,實在太大了。

不到萬不得一。誰又想要這麼樣做?

也先見阿次帖木兒如此,也知道他的顧慮,說道:“我也希望,你一輩子都不遇見這樣的決策,但是真要有那一天,記住西行。”

阿次帖木兒說道:“父汗,孩兒記住了。”

也先說道:“好,叫他們進來吧,有些話也要說了。”

阿次帖木兒立即出去將各部落首領叫了進來。

也先強打精神,說道:“長生天召喚,我不久於人間了,此番大敗,萬般因果都在我,希望你們好好輔佐阿次貼木兒,保全我瓦刺最後的基業。”

下面的人很多人都淚流滿面,說道:“請大汗放心。”

敵之仇寇,我之英雄。

在大明看來,自然是恨也先入骨,但是在瓦刺人看來,也先雖然有這樣那樣的錯誤,但也不失爲一個偉大的領袖。

特別是在大帳之中,大多都是也先與綽羅斯家族的死忠之臣。更是與也先感情深厚,到了這個時候,不管是真還是假,都顯示出悲痛非常。

也先說道:“伯顏。”

伯顏帖木兒立即說道:“弟弟在此。”

也先說道:“我死之後,你就是我綽羅斯家族的長者了,你要盡到當叔叔的職責,好好的輔佐阿次。”

伯顏帖木兒悲痛之中,心中微微一寒。

草原民族的權力傳承從來是相當之粗糙的。即便也先早早確定了阿次帖木兒的繼承權,但並不是說,就一切萬事大吉了。

伯顏帖木兒就是一個能威脅到阿次帖木兒的一個人。

當也先死後,他乃是綽羅斯家族建在之中,年紀最大,也常年征戰,在軍中人脈很廣,而阿次帖木兒卻長在西北,也是這一戰之前才調過來的。

與這些軍隊各部,都不大熟悉。

這有好處有壞處。

好處就是阿次帖木兒對西域熟悉。

漠北丟失之後,西域就是一瓦刺最後的地盤了。阿次帖木兒對這一片土地掌控力很強,是阿次帖木兒的主場。這對阿次帖木兒繼承也先的權力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不利的地方,就是阿次帖木兒對瓦刺主要戰力 ,也就是從漠北退下來的大軍關係就比較疏遠了。

也先不忍殺了弟弟,而且瓦刺而今已經經不起內鬥了,纔要如此問伯顏帖木兒,在臨終之前確立起名分。

伯顏帖木兒心中也有一些不甘心。但是他也明白,他沒有能力收拾這個爛攤子,興凱湖一戰,將伯顏帖木兒給打明白了。

伯顏帖木兒說道:“請大汗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輔佐阿次帖木兒。”說完,他還怕也先不放心,退後幾步,跪在阿次帖木兒身前,說道:“拜見大汗。”

阿次帖木兒如此做,其餘的人也都知道該怎麼做了,紛紛向阿次帖木兒行禮,說道:“拜見大汗。”

阿次帖木兒立即說道:“諸位請起。”

這個時候,瓦刺未來的大汗已經確立了。

此刻也先心思中無數念頭紛涌,矛盾非常,一時間對眼前所有人都嫉恨起來了。

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七章 錢氏
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七章 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