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

第八十九章太皇太后的考驗

“臣妾拜見太皇太后。”錢婉兒第一次見太皇太后謹慎之極。畢恭畢敬,舉手投足,不敢有一絲越禮之處。

太皇太后高居正座之上,兩邊是胡仙妃與順德公主。

太皇太后輕輕說道:“起來吧。”

錢婉兒說道:“是。”錢婉兒起身側身站在一次,這個位置既不顯得太近,又不顯得太疏遠。

太皇太后說道:“聽說皇后是從太后那邊過來的,是不是覺得我老了, 不中用了。”

錢婉兒聽了心中咯噔一聲,立即跪在地面之上,一時間心中百轉千回,這一件事情,是皇帝讓她這麼做的。

她是不是可以將皇帝擡出來?

隨即她就放棄了這個想法,老老實實說道:“臣妾少不知禮,弄出了差錯,還請太皇太后責罰。”

太皇太后冷笑說道:“你爲天家皇后,乃天下之母,做事豈能如此不講尊卑。連長幼有序都不知道,傳出去,豈不讓天下人恥笑。如何做天下之母? 是不是有人給你進了讒言,說出來,本宮放你一馬。”

錢婉兒貝牙咬着嘴脣內側,幾乎要咬出血來。但是依舊說道:“是臣妾失了分寸,還請太皇太后責罰。”

“還嘴硬。”太皇太后冷哼一聲,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桌子上的茶杯猛地跳起來,噼裡啪啦的跳舞,差一點就砸在地面之上,她冷冷的說道:“真以爲你是新皇后,就覺得本宮廢不了你。”

錢婉兒這時候已經被嚇住了。

她再怎麼聰明,也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而已,哪裡經歷過這樣的陣仗,要知道太皇太后雖然現在在後宮修養,不過問前朝的事情,但並不是說,太皇太后威望不在了,太皇太后真發火了,楊士奇都抗不住,更不要說錢婉兒這個區區少女了。

錢婉兒一時間發懵,大腦幾乎不能轉動了。但是她見太皇太后如此發怒,反而越發不敢說出是皇帝讓她做的了。

只是磕頭說道:“都是臣妾的錯,請太皇太后息怒。”

她不敢擡頭,卻沒有發現太皇太后的眼睛之中閃過一絲滿意的神色。

太皇太后一輩子覺得最大的失敗之處,不是別的事情,就是讓宣宗皇帝擺了一道,廢了胡氏,立孫氏爲後。

孫氏但凡能撐事,至於她年紀這麼大了還操心宮裡的事情嗎?

看孫氏做的事情。明朝前期外戚是沒有封爵的特權的。

至於太皇太后家裡,那是人家跟隨太宗皇帝靖難功成,而不是因爲太皇太后成爲皇后才封爵。

而孫氏父親的會昌伯,卻是大明無功而封爵的第一例。

而錢婉兒與朱祁鎮成親之前,禮部想按照舊例,封錢婉兒的父親爲伯,卻被錢婉兒婉拒了。

太皇太后對外戚的限制也很深,太皇太后秉政,彭城伯一系的所有人都沒有在朝廷上露面。全部閒置。

畢竟大明限制外戚,卻是有祖宗家法在。

孫太后在小事上精明,但是在大事上拎不清。

這也是太皇太后親近胡仙妃,而不喜歡孫太后的原因。即便孫太后從小在太皇太后膝下長大。

所以太皇太后在爲朱祁鎮選妃的時候,下定決心一定不能重蹈覆轍。

對皇帝,太皇太后已經放心了。外朝的事情,她已經怎麼管了。她只想爲大明選一個好皇后。

不爲別的,從歷史上就能看出來,一般來說,皇帝都比后妃命短。一個好皇帝,能保證天家一代,但是一個好皇后,卻能保天家三代。

正因爲她存了這個想法,所以卻要試一試錢婉兒。

錢婉兒入宮以來所有作爲,都在太皇太后眼中,至於誰讓錢婉兒先去見皇太后,再來見她,她也清楚的很。

除卻皇帝沒有別人了。

因爲這是皇帝的習慣。

皇帝當年就是先去坤寧宮用飯,然後再來慈寧宮與她說話。這個習慣皇帝這麼多年都沒有怎麼變,每天早上上朝之前,也是先在宮中跑上一圈,順便問安。然後用早膳,等日出的時候,上朝。

但是太皇太后要的就是錢婉兒本能的反應。

所以錢婉兒剛剛進來,太皇太后就一陣電閃雷鳴。就要看逼得極處的錢婉兒的反應。

而錢婉兒一口咬定是自己的錯,卻讓太皇太后滿意了。

不管是錢婉兒是智慧足以看穿了太皇太后計謀,還是寧可承擔太皇太后雷霆之怒,也不願意牽扯到皇帝身上。

都能讓太皇太后滿意。

但是太皇太后還沒有放過錢婉兒的心思,說道:“起來吧,你畢竟是皇后,總不能真廢了你,讓天下百姓看天家笑話,只是這一件事情,總是要有人擔着,你好好想想,你擔待的起嗎?”

錢婉兒還想說什麼,說道:“娘娘,”話還沒有說出口,就被太皇太后打斷了,說道:“下去好好反應吧。”

立即有女官出來,說道:“皇后娘娘請。”

錢婉兒只能行禮告退。

錢婉兒離開慈寧宮之後,心中是如何忐忑不安,她還要與常德公主敘話。就不必提了。

太皇太后見錢婉兒走了,鬆了一口氣,忍不住咳嗽兩聲。

歲月不饒人,不到真的老之將至,人們不知道衰老是何等可怕的力量。

太皇太后連發作一番,都覺得很累。

胡仙妃連忙爲太皇太后奉上茶水,輕輕拍着太皇太后的後背,說道:“娘娘,我看這孩子不錯,您是不是嚇着她了。”

太皇太后輕輕抿了一口茶,說道:“正因爲這孩子不錯,我纔要對她嚴厲一點,我老了,不知道能活幾年,如果皇太后是你,我自然可以安心。但是孫氏在,一旦我去了,不知道會鬧出什麼幺蛾子。我兒留下的爛攤子,我要給他收拾的了,看着孫氏的事情,將來就要看她了。”

太皇太后輕輕一嘆,說道:“說來,也是我當初太嬌慣孫氏了,纔將她養歪了,這一次萬萬不可重蹈覆轍。”

“寧可嚴厲一些,決計不可放鬆。”

“我也想看看,她這個時候怎麼與常德談,談些什麼?”

後宮之中,太皇太后對新皇后的考驗,正在進行之中。

但是朱祁鎮絲毫不覺得。

雖然太皇太后已經放棄了很多權力,甚至在宮中很多太監也都靠向了王振。但是總體來說,後宮的事情,朱祁鎮不怎麼管,也不怎麼問。

一邊是太皇太后,一邊是皇太后。一邊是奶奶,一邊是親孃,不管朱祁鎮站那邊都不大好。

所以朱祁鎮乾脆不去知道。

此刻,朱祁鎮已經在乾清宮之中,召見大臣。

這一次第一個召見的,卻是貝琳。

召見貝琳,卻是因爲總體來說,朱祁鎮還是在婚假之中。第二就召見大臣,固然是勤政,卻有一點太刻薄皇后了。

但是召見欽天監正,卻是可以用賞功的名義。

反正選黃道吉日,也是欽天監的事情。

而且很多事情,都是大事,都需要時間去處理,比如昨天于謙關於直隸蝗災的苗頭,這事情即便內閣想形成整體方案,也是需要時間的。

朱祁鎮就先問問欽天監的事情,總體來說,也要心中有底。

貝琳卻不知道朱祁鎮的心思,在皇帝大婚第二日,就召見他,貝琳心中惶恐之極,唯恐在黃道吉日上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特別前任欽天監的下場不遠,貝琳更是擔心之開。

心中越想,憂慮也就越多。見了朱祁鎮的時候,整個人都滿頭大汗,慌張之色,根本遮掩不住。

讓朱祁鎮一看之下,心中難免失望之極。

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九十章 貝琳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序章 我, 朱祁鎮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章 父子
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九十章 貝琳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序章 我, 朱祁鎮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章 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