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

第二十三章從直隸開始

朱祁鎮對黃冊的怨念不是一天兩天了。

他很早就想將黃冊從南京後湖轉到北京了。

只是搬遷黃冊也是一個工程,而且黃冊都是很寶貴的資料,一路上出了差錯,可就不好辦了,所以整個黃冊搬遷持續了數年,纔算在搬到了北京。

只是那個時候朱祁鎮對黃冊已經不大感興趣了,因爲朱祁鎮拿着順天府的黃冊,有時候讓錦衣衛東廠去核實,有時候自己親自走訪,得出一個結論,順天府的黃冊繆誤太多了。

黃冊一般是一式三分,一分在後湖,一分在本衙門,一分在布政使衙門。

朱祁鎮拿得就是順天府衙門的。

東廠錦衣衛的能力,在北京附近還是值得依賴的。

不過,黃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有原因的。

你敢相信,十年一次的統計黃冊,就好像國家的人口統計一樣的大事,居然是沒有經費的。

洪武年間,太祖皇帝是爲了編纂黃冊,派了國子監的學生參與,好幾千人之多。在永樂四年,乃是太宗皇帝登基之後,第一次清查黃冊。有相當濃厚的政治意義,是太宗皇帝確定自己的正統的行爲之一,故而下面的人不敢不打起精神來。

所以在永樂四年之後,黃冊一日比一日爛了。

甚至爛到,只剩下總數是起作用的,因爲這個總數是定額。朝廷向下面要賦稅,是以這個定額來的。

于謙說道:“臣無能,不能爲陛下分憂。”

于謙當過地方官,知道地方黃冊是什麼樣子。而且重建黃冊又需要多大的精力,所以他也沒有碰過這一件事情。

但是他不會覺得自己有原因沒有做好,就不關自己的事情了。

朱祁鎮說道:“朕說過,之前的事情不關先生的事情,不過是陋習而已,只是而今直隸水利,各地田畝都要重新清丈,朕想請先生在這方面多上心,給朕一分可信的直隸黃冊。朕也會從內部多撥三萬兩爲經費。”

于謙深吸一口氣,只覺得工作量太大了一些。

新出爐的直隸省,有永平,保定,真定,河間,順德,廣平,大名,還有新出來的天津,八府,人丁決計有數百萬之多,特別是在這裡大規模以工代賑,讓山西,河南一部分災民也跑過來。

更是增加了不少難度。

不過,于謙做慣苦差事了,當初賑災的活,未必比現在輕鬆多少,不過是多費些心,既然朝廷要將河北水利全部修整一遍。自然是有時間,讓于謙踏遍直隸八府,以及順天府。

于謙說道:“臣不敢妄言,請陛下期以三年,三年之後,直隸黃冊呈該陛下,到時候有一處不符合,臣請陛下斬之。”

朱祁鎮說道:“好,朕等着河北大治。”

朱祁鎮說完之後,看了一眼曹鼐。

曹鼐雖然似乎插嘴。但也知道,今後他就是皇帝這一艘船上的人了。今日朱祁鎮與他們所說的話,或許能保密,或許不能保密。

但是這大壩上的密談,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

曹鼐心中暗道:“如果真能降服滹沱河水,我這一條賣給陛下又如何?”他說道:“臣代河北父老就拜託於大人了。”

于謙說道:“客氣,客氣。”

兩人相互躬身一禮。這兩位都是楊士奇的弟子,此刻卻結盟了。

朱祁鎮將這裡的事情囑咐過後,這才吩咐下面的人來見。、

首先來見朱祁鎮的卻是沈清。

沈清是一員老將,乃是太宗老人,前燕山衛的出身,五從車架北征,又在宣德中從宣宗皇帝北征。

也就是說,幾次出塞之戰,他幾乎是無役不與。

不過,而今卻老了。

在宣德年間主持過修繕北京城牆,這一次三大殿工程就是他負責組織施工的,但是同樣,雖然以工代賑,于謙用得都是災民。但是即便如此,也要有士卒維持秩序。

沈清就派了下面的人過來爲阮安調用。

這一次聽說皇帝過來了,自己連忙跑過來。

朱祁鎮見老將軍雖然滿頭白髮,但是氣勢昂揚,心中感嘆,太宗皇帝留下的老將,還在支撐着大明江山,只是能支撐多久,就不好說了。說道:“老將軍辛苦了。”

沈清說道:“不辛苦,老臣還能爲朝廷效力三十年。”

朱祁鎮說道:“只要老將軍能輔佐於先生修好河北水利,朕決計不吝嗇封爵之賞。”

沈清一聽,眼睛都亮了,說道:“此言當真。”

“大膽。”王振聽沈清如此一說,頓時惱火,訓斥道。

朱祁鎮反而覺得老將軍率性,一擺手,示意王振無妨,說道:“君無戲言。”

沈清裂開大嘴,白色的鬍鬚上下抖動,說道:“陛下放心,有臣在,下面這些人出不了亂子來。”

沈清年事已高,他與張輔年歲相仿,甚至比張輔還大上一兩歲。而今已經垂垂老矣了,讓他再上陣殺敵,卻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而且朱祁鎮也聽過沈清的名字。

卻是他雖然太祖北伐五次,宣宗北伐一次,他雖然無戰不與,但是都在車架之前,沒有獨領一軍,雖然立下不少戰功。但是多是苦勞,卻沒有大功。

而今年老,沈清最想的事情,就是後世爭一個爵位了。

只是沈清的功勞還差了一點。

這就是沈清不辭勞苦,不在家裡享清福,出來奔波的原因,就是想辦法立功,讓自己能封爵,廕庇子孫。

此刻得了朱祁鎮的承諾,一時間興致非常之高。

緊接着過來的人,乃是通州同知李經。

這個人于謙已經給朱祁鎮推薦過了,于謙不日準備讓李經成爲第一任天津知府,主持天津與順天府,河間府劃界問題。

這個人乃是于謙在順天知府任上的老部下,治纔出衆。于謙不能一直留在工地之上,很多事情都李經主持。

這盧溝河能在數月之內,修建一百八十里的河道,李經的功勞不小。

朱祁鎮倒是沒有與李經多說話,只是將這個人名記下來而已,這個人雖然名聲不顯,將來未必不能成爲一方青天。

朱祁鎮自然要時常注意。

本來見過這些人之後,又順着河堤走了數裡,令侍衛以長矛向河堤上刺,這河堤上的土,全部是夯土,而且這些夯土在打夯之前,也全部煮過,讓草木不能在這些土中生長。即便朱祁鎮身邊的侍衛奮力刺擊,也僅僅刺出一個小坑來,根本插不進去。

朱祁鎮說道:“不錯。”

王振見天色有些晚了,說道:“陛下,而今不回城嗎?”

朱祁鎮說道:“現在也回不去了,傳令下去,朕今日就宿在大堤之上,於先生。”

于謙立即出列說道:“臣在。”

朱祁鎮說道:“派人將附近各地的父老請過來,朕在這裡延請他們。”

于謙聽了,心中一愣。這是太祖皇帝提倡的鄉禮之一,地方官員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各地的父老,來治理地方的。

只是于謙卻不想朱祁鎮這樣來,心中也不由一嘆,暗道:“當今雖小,卻有聖明天子的氣象。”

隨即心中又微微一熱。

既然皇帝聖明,豈不是大有作爲之時。于謙建功立業之心,越發激昂起來。

要知道,這個時代理學數日從民間到官方漸漸成爲主體存在,但是這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如楊士奇等人,卻是多受元末明初各大家的影響,如劉伯溫,姚廣孝,他們這些人很難說是正經儒家士大夫。

于謙雖然儒家士大夫氣質很重,並不妨礙他有慷慨激昂之心。

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七十章 父子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十五章 香港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
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七十章 父子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十五章 香港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