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內閣

第五章新內閣

按照官場的慣例,大部分貪污腐敗瀆職等罪名,雖然不至於罰酒三杯,下不爲例。但是大多數時候,都不至於死刑。

就好像是現在一般,如果在開國之初某些案例來判,我大中國從街道辦事處開始,大批官員都逃不過花生米。

一般來說,大明官員都是罷官判贖刑,或者說發配。只要不是牽扯到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中,很少一刀斬了。

所以,按刑部的意思,這些查出來有問題的官員,大多不過是罷官而已。少數或許有牢獄之災。

但是按大明律來辦,他們乃至他們的家人都逃不過家破人亡大套餐。

這樣的事情李賢是絕對不敢點頭的。

原因很簡單,這還是以現在的處罰標準,查出來的官員,如果按大明律來辦,天下官員要查出來要多幾倍。要殺的人更多。

百官不安,朝廷要怎麼辦事?

李賢萬萬不肯按朱祁鎮的意思辦,同樣他也不想讓皇帝修大明律。

皇帝要修律,他的意圖是什麼?李賢豈能不清楚。

皇帝要更改祖制的想法,李賢一直是反對的,只是這種反對,更多是綿裡藏針,柔中帶鋼。

朱見濬細細品讀了最近一兩個月內國內外變化,心中不由暗歎:“父皇真不容易。”

只是朱祁鎮並不覺得。

就在遠在蘭州的兒子覺得自己老父親苦的時候,朱祁鎮卻在乾清宮之中,卷着《大明律》細細的品讀。

對舉國上下的情況。似乎充耳不聞。

在正統二十三年初,也就是去年。

朱祁鎮調整了內閣。也明白一件事情,或許找一個聽話的屬下,作爲領導是比較舒服的。但是如果想做成大事業,就要挑選最頂尖的人才。

只是每一個頂尖的人才,都不是好相與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將他們全部壓服,卻要看朱祁鎮自己的手腕了。

不過,朱祁鎮卻對自己有信心。

而今新內閣就確定了這一點。

內閣首輔李賢,次輔昌國公楊洪,隨即財相劉定之,兵相羅通。工相王永和。至於原本的大學士江淵,被朱祁鎮出外了。

外出東北總督,節制遼東,海西,朝鮮三地。

一方面,就是江淵的能力不被朱祁鎮看重。

雖然江淵在內閣之中排名在後,但是並不是說內閣之中的排名就代表了在內閣之中的話語權。

如果說內閣排名不分先後,那是假的。

但是如果說內閣排在前面的大臣,就一定能壓制住後面的大臣,那也是假的。

除卻首輔之外,誰也不比誰高一頭。有能力的人,未必不能架空首輔。而江淵弄得自己很沒有存在感。

之前還可以在內閣充數,而今朱祁鎮要做大事,自然不能留了。

另外一方面,東北方面的確是需要一位重臣坐鎮。

王翱這位三朝元老已經不能支撐了。但是在龍城建立之後,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到步步爲營。在東北大片土地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統治體系。

這比打一兩場勝仗更重要。

而以東北現在的情況,人力物力薄弱,如果再分成三省,反而不好,於是乎,朱祁鎮就設立了東北總督這個職務。

也是不常設。

等東北發展的好了,自然會分成三省。

江淵還負擔有一個秘密使命,那就是改朝鮮國爲海東省。

雖然朝鮮的國名是在太祖皇帝所起的,但是現在依舊不合時宜了,爲了消除朝鮮人的反抗意志,朱祁鎮已經確定了,今後朝鮮平壤以東南都劃爲海東省,而平壤西邊是遼東省,西北邊卻是海西省。

不過,江淵的駐地卻不在朝鮮,也不在海西,更不在遼東,而是在吉林。

這個吉林並不是吉林省,而是吉林市。

這裡原本就是朝廷在松花江上造船廠所在地,有漢人百姓聚居。而朱祁鎮給江淵的重要任務,就是開拓東北平原,沿着松花江一線,建立城池,並招徠百姓屯田。

當然了,從內地遷徙過來的一些衛所,也會沿着松花江開闢一個個衛所。

而今有龍城在前線頂着,這一帶的戰略形式很安全。

不過因爲氣候的原因,想要將東北建立成爲一個糧倉,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江淵在任內,能做到讓肇州城到遼東之間,城池相連,就已經夠了。

江淵注意的重點,就是肇州,鬆陰,吉林這三個城市以三角形圈出來的土地,從吉林到鬆陰乃是長白山,從肇州到鬆陰乃是松花江。

而松花江,卻是從吉林向西北而流,在肇州城西邊,折返向東。這就現在吉林省與黑龍江省的一部分。

也被化爲遼東省管轄。

再往北,就是還保持編制的奴兒干都司,但是它已經被遼東與海西兩個編制佔據了大量土地了,再向西北就是漠北都司,歸龍城五衛所轄。再往西南一點,就是漠南巡撫所管轄。

這是朱祁鎮專門設的一個巡撫。

巡撫大寧,開平,東勝等轄地。

這個職務任免,也是臨時的。

朱祁鎮還不確定,漠南蒙古一帶到底該怎麼做,是劃出一個省來,還是分別隸屬山西,或者遼東。

這個事情倒是可以先放放。

畢竟大明在草原上的統治,雖然有了一些進展,但還不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等大明馳道交通網遍佈三地,沿着馳道有各個定居的放牧點。這纔是真正將三地歸爲一省的時候。

朱祁鎮增補的兩個大學士,也與之前不同。

朱祁鎮之前增補的原則,就是想辦法選能聽話辦事,百官也願意答應的人。但是這一次,朱祁鎮卻一反常態,提拔的都是老臣,還是一個比一個有脾氣的。

一個是從吏部尚書任上提拔上來的王文。

另外一個就是在都察院坐了十幾年的劉球。

說起來王文固然是老臣,也是能臣,地方中樞都做過。幹練之極,可託大事,但是真正讓朱祁鎮感到一些頭疼的,還是劉球。

劉球在都察院任上十幾年,不知道多少次犯言直諫,大名享譽天下。真要說起來,縱然是于謙的名聲與他的名聲,也不過在伯仲之間。

無非於謙多做實事,名聲多在各地,而劉球爲天下士林發言,名聲多在士林之中。

如果真按威信,劉球很多年前都可以入閣了。

只是朱祁鎮覺得劉球入閣之後,恐怕耽擱他做事,所以一直將劉球放在都察院的位置上,監察天下,劉球做的也不錯。

但是而今,此一時彼一時也。

朱祁鎮越發明白一件事情,有些事情,是可以一意孤行的,比如與瓦刺戰鬥到底,只要軍方有人支持,朱祁鎮是完全可以將文官甩在一邊的。

但是如果變法還這麼樣做的話,就是找死了。

即便朱祁鎮用自己的威信將這一件事情給壓下來,最後也逃不過人亡政息,或者硬生生將變法變成了黨爭。

所以,朱祁鎮改弦易轍,寧肯將最頑固的反對者都召入內閣之中,想辦法先統一思想,儘量讓朝廷之上大部分人都真心實意的,願意推行朱祁鎮的新政。

如果這樣都不行之後,再想其他手段不遲。

也算是先禮後兵了。

只是,朱祁鎮感到非常艱難。不過,朱祁鎮感覺隨着白蓮教李天保造反,朱祁鎮終於艱難的贏下了第一局。

大明律修訂已經是一種必然,因爲內閣承受不了,因爲這種朝廷上的僵持,導致各地正常政務受到很大的影響。

必然會做出讓步。

但是朱祁鎮卻不在乎,或者說不能說朱祁鎮不在乎,是他能承受的住。

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八章 斷事官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十四章 遺詔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
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八章 斷事官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十四章 遺詔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