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

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

朱祁鎮雖然說打破吏有封建的格局,作爲第一把火,實際上第一把火,乃是以工代賑。

當然了,以工代賑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僅僅委託給於謙。

于謙擔當不起這樣的事情。

不過,在北京城地面之上,興大工,很多事情都繞不過於謙的。

所以在正統四年八月過去的時候。

幾乎休假一個月的太陽再次出現再天空之中。

在太陽出現之後,數日之內,北京城中內澇情況,也就退去了。只是盧溝河的洪水,想要退下去,還是需要好一陣子。

總體來說,是需要商議善後事宜。

在文華殿之中。朱祁鎮首先說道:“北京城中,諸多事務,事權不一,一旦遇事互相推諉。故而朕以爲,北京之事,當全部委於順天府。諸位先生以爲如何?”

楊士奇說道:“聖明不過陛下。”

朱祁鎮提議,楊士奇點頭,這一件事情就過去了。反正是給於謙增加權力,楊士奇樂見其成。如此一來,北京城之中就是順天府的地盤了。

當然了,城牆上駐守的士卒,宮城的防禦這些地方,還是順天府無法插手的地方。

楊士奇微微一頓,說道:“陛下,託陛下洪福,北京洪水已經退卻了,只是盧溝河沿岸的百姓,房舍全部被沖毀,即便城中也損失不少。”

“臣以爲當開倉賑濟。”

朱祁鎮說道:“自然要賑濟的,只是朕卻有意,以工代賑,楊首輔以爲如何?”

楊士奇說道:“陛下聰慧,臣老矣,居然沒有想到此節。可召戶部,工部,兵部相商。”

朱祁鎮纔不相信,楊士奇是沒有想到。但是對楊士奇的馬屁卻是十分受用。片刻之後,戶部劉士敷,工部黎澄,兵部柴車都過來了。

將這以工代賑的意思一說。

劉士敷立即說道:“戶部糧食充足。因爲洪水,大量漕糧就在天津衛,這幾日開晴在,還會有大批糧食運到。”

黎澄將需要做的工程,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比如城樓,比如鐘鼓樓,比如盧溝河堤壩,兵部也報上一些,驛道修繕等等。

所有人一彙總,卻需要百萬兩銀子之多。

朱祁鎮拍板,將這一件事情辦了。並定了徵召民夫的標準,一人一日一升糧食。明朝一升糧食,足夠一家三口活命了。

不過,到了三大殿工程的時候,黎澄卻卡住了。

朱祁鎮問道:“三大殿爲什麼不行?”

黎澄說道:“陛下,缺少木料,三大殿所需要的木料,非從西南轉運的金絲楠木不可。這種合抱大料,都在深山老林,人跡罕至之處。想要伐木出山,非經年不可。”

朱祁鎮說道:“耗費如此之大嗎?”

黎澄說道:“伐木之事,下面人常說,百人進山,五十人出。”

Wшw .тt kan .¢○ 朱祁鎮沉默片刻,他知道黎澄這話中,其實有勸諫的意味。朱祁鎮也實在不忍心,每一根金絲楠木上有如此多的冤魂,真不知道住在裡面的人能不能睡得着覺。

朱祁鎮說道:“朕聽說,遼東也有大木?”

黎澄說道:“陛下英明,只是遼東大木,大多是松柏之類,比不上金絲楠木,不過卻可以順水而下,放排到天津衛,省工省力。工部曾經在黑龍江上造船,對東北木料十分了解。”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從今之後,宮中禁用金絲楠木。全部用遼東大木即可。”

楊士奇爲首,向朱祁鎮行禮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說道;“天下百姓皆朕赤子。朕豈能不愛護。”

剛剛掌握權力的朱祁鎮,自然知道有一個好名聲有多大的好處。

今日之事,在東廠與錦衣衛的助力之下,一兩個月之內,就能傳遍天下。

朱祁鎮也知道,乾清宮的柱子也是金絲楠木,但是朱祁鎮一點感覺都沒有。不知道金絲楠木造的房子與松木造的房子,有什麼區別?

就在朱祁鎮在文華殿,與大臣們商議善後事宜的時候。病體漸漸好的太皇太后,也收到了襄王的書信。

其實襄王的書信早就到了。

只是太皇太后前番身體不好,這些文書都被朱祁鎮攔下來了。

太皇太后一看襄王的書信,卻見襄王居然想如此從徵麓川,心頭頓時大怒。

宣宗皇帝已經去了,越王也剛剛走,而今襄王卻又要去麓川,一旦有一個三長兩短,難不成他所生的三個兒子,都要走到他前面嗎?

太皇太后立即說道:“將皇帝叫來。”

朱祁鎮剛剛忙完以工代賑之事,各部門都行動起來,今後一兩年之間,從宣德十年就中斷的塵土飛揚的情況,就會再次發生了。

聽到太皇太后召見,朱祁鎮卻不知道發生了事情。卻見來傳令的女官,低聲對朱祁鎮說道:“太皇太后見了襄王的書信,這才召見陛下,太皇太后的臉色不大好。”在宮中,所有人都知道怎麼做,對他們最好。

太皇太后身邊的女官,對太皇太后的身體最瞭解,自然知道,今後這紫禁城之中,真正能做主的定然是皇帝。

故而不用朱祁鎮去發展,已經有不少人自發的將各種消息,傳遞給朱祁鎮。

太皇太后從仁宗時代樹立起的威信,此刻早就開始動搖了。

卻不是有人打敗了太皇太后,而是太皇太后敗給了時間了。

時間乃是世間唯一的勝利者,他站在誰那邊,誰就能夠勝利。

朱祁鎮一聽是襄王,心中就有譜了。

朱祁鎮來的慈寧宮。太皇太后半靠在牀頭,將襄王的書信遞給朱祁鎮,說道:“這是怎麼回事?”

朱祁鎮見了,說道:“娘娘,你也知道,宮中的事情,從來沒有絕對的保密,想來是王叔聽到了風聲。想要自告奮勇。”

太皇太后盯着朱祁鎮說道:“你沒有逼他?”

朱祁鎮說道:“娘娘哪裡的話,孫兒只有這一個王叔了,怎麼可能逼他。娘娘如果不信,就召王叔進京,問一問便是了。”

太皇太后打起精神盯着朱祁鎮,但是太皇太后卻不能從朱祁鎮的臉上看出一點端倪來。好一陣子,太皇太后才放棄從朱祁鎮臉上看出什麼來。

太皇太后心中有些苦澀,暗道:“皇帝長大了。”

小老虎小的時候,自然是憨態可掬,但是長成成年老虎,卻是要吃人的。小時候,朱祁鎮的心思,卻是瞞不過太皇太后的。

太皇太后一眼就能看出來朱祁鎮是想什麼。

但是而今,太皇太后卻看不透他了。

作爲一個皇帝,或許合格了。但是好皇帝就一定是一個好侄子嗎?她忽然想起他的長子宣宗皇帝,已經被宣宗皇帝燒死在銅鼎之中的宣宗皇帝的叔叔漢王。

太皇太后忽然開口,說道:“讓襄王進京吧。”

太皇太后已經確定,即便皇帝真想做什麼,她也擋不住了,就算能擋得住一時,也擋不住一世了。

而且她一場大病之後,身子骨大不如從前了。

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去見仁宗皇帝了,能見老三一面,就見上一面吧,說不定今後就見不到了。

朱祁鎮心中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成功騙過了太皇太后,本應該高興,但是此刻卻有一絲心疼,因爲朱祁鎮再次確定太皇太后真的老了。

否則這一點小伎倆瞞不過她的。

曾經爲他遮風擋雨的大山,也是壓制他不敢輕舉妄動的大山,此刻傾頹了,他實在高興不起來了。

他收起心中雜念說道:“娘娘,朕這就傳詔,令襄王入京。”

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五十二章 礦亂
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五十二章 礦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