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

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

聲音剛剛落下,成國公就在一衆將校的簇擁之下,來到主位。

成國公身側有兩名家將都是成國公朱勇的子侄輩,一個雙手捧印,一個雙手捧劍。正是朱祁鎮賜下的劍印。

以此號令全軍。

成國公坐定。

下面所有將校同時起身,大聲說道:“拜見大將軍。”

一般來說稱呼上官,自然是稱呼各種官銜之中最高一個,成國公其實還有其他官銜。但是也就這三個最重要,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徵虜大將軍,可以說是本朝武將第一人,也未必有的頭銜。

這個官職,其實類似於天下兵馬大元帥,根本不常設。

這已經不是成國公第一次掛這個銜了,上一次瓦刺退兵之後,就立即上書讓了這個官銜。這一次也會是這樣。

一旦不打仗,誰也不敢一直掛這個銜。

即便是中山王徐達也是一樣的。

故而所有人一致稱呼成國公爲大將軍。

成國公淡淡說道:“坐。”

其實這也是朱祁鎮的影響。

朱祁鎮不習慣他坐着讓人站着說話,如果一會兒也就罷了。但是朝廷大事那一件事情簡單到一會兒可以說清楚的。

朱祁鎮一旦召集誰召對,只要不是那中請安問好的廢話,都要談上幾十分鐘,總不能讓人一直跪着,或者站着?

所以朱祁鎮賜坐已經成爲習慣了。

朱祁鎮這樣做,下面也都成功習慣。

之前中軍商議,其實也只有幾個大將有座位,其餘將領都是站在大將後面侍立而已。而且卻風格大變,大量椅子都擺到了院子裡面去了。

成國公雖然有些不習慣,但是隻能覺得山西都司的正堂有一點小,畢竟御前會議都是這個樣子的,他還想怎麼樣?

成國公說道:“剛剛得到宣府的消息,獨石堡失守了,守將楊俊棄城而逃。”

楊洪聽了,臉色刷一下白了。他立即出列說道:“末將教子不嚴,有誤國事,請大將軍責罰?”

“你是你,你兒子是你兒子,本國公不會因爲你的事情而怪罪你兒子,同樣不會因爲你兒子的事情怪罪你,只是楊將軍英雄一世-----”

楊洪臉色蒼白,雙眼之中複雜之極。

此刻他有一種想殺了兒子楊俊的想法,簡直是有辱門楣。

獨石堡地當要衝,他多次加固,即便談不上堅如磐石,但也差不了多少。楊洪自忖,如果讓他守此地,縱然有十萬兵馬,他也能守上半年有餘。

當然,他能守上半年,是因爲獨石堡之中水源糧食能支持半年而已。

他心痛之餘,也明白,他兒子楊俊大抵死定了。或許他再立新功,才能贖兒子一命,至於軍中的前程,卻是想都不要想了。

至於現在,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

原因很簡單,大明真正的軍中裁斷之權,都在皇帝手中。

即便賜下那種便宜之權,除非萬不得已,不會有任何一個大將軍去用的。這樣的事情,徐達就做過,一個將領犯罪了,徐達有處死的權力,卻也不過將這個將軍囚車入京而已。

太祖皇帝對這一件事情,訓斥中山王徐達,重申他便宜之權,可以先斬後奏,但是總就沒有臨陣殺將。

可以說,便宜行事臨陣殺將這些權力,朝廷是下放到某一個人了。說你可以這樣的。但是除非萬不得已,誰真這個樣做,一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高壓線一般是用來嚇唬人的。用來兜底。

最典型的是袁崇煥,他殺毛文龍的時候。即便是文貴武賤,即便他有便宜行事之權,但是在此之前,不知道有多少有這個權力,卻沒有一個像他這麼用的。

所以,不說他其他過錯,單單是這一項,他就死的不冤。

楊俊雖然官職不是太高,但畢竟不是一尋常千戶百戶這樣的小官,即便要處死他,也要過北京一關。

郭登不會輕易下手的,他會給楊洪一些情面的。

成國公朱勇並不是有意給楊洪一個下馬威,而是這一分軍情非常重要。

朝廷不可能在向宣府派援軍了,成國公朱勇就要負責整個戰場,包括宣府在內。

朱勇繼續說道:“閩西伯剛剛來報,瓦刺大隊騎兵南下,被他阻擋在龍門所,只是龍門所地勢雖然險要,但畢竟不是天險,閩西伯擔心撐不住。已經向大軍求援了。”

“諸位覺得大軍該如何決斷?”

“國公,”武進侯朱冕起身說道:“閩西伯郭登,國公也是知道,他是一個穩妥的人。他只是擔心撐不住,但是以我對他的瞭解,他想封鎖龍門一帶,卻還是可以的。”

“所以,瓦刺騎兵要多於我朝,末將覺得,應當這趁此機會,先擊破瓦刺一部。再論其他。”

成國公朱勇也點點頭,這也是兵家至理。如果分兵兩路與瓦刺兩部去打,反而落了下乘。

成國公說道:“那麼也先,與阿刺知院兩部,該先打那一部。”

“打也先。”吳克忠說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也先一破,瓦刺各部無主,自然星雲流散,不足爲懼。”

“對,打也先,讓閩西伯先撐一撐。”

一時間下面將領也是議論紛紛,但是大多的人都是畢竟贊同這個觀點的。

雖然誰都知道,瓦刺最強的一部一定是在也先的手中,但是京營將領,幾乎都不在乎這一點,在他們看來,無非是多費一些功夫,與少費一些功夫的區別。

但是打也先功勞大啊?

雖然而今大元有一個大元皇帝,但是在座的將領都是明白人。所謂大元真正的權力都在這個寫作也先,讀作曹操的權臣手中。

如果誰能手刃也先,換一個世襲罔顧的爵位,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成國公朱勇手輕輕一按,下面的將領立即靜音,說道:“諸位還有什麼意見嗎?”

自然沒有人有意見。

成國公朱勇心中早就下了決定,此刻不過是統一意見而已,他當機立斷說道:“好,既然如此,就這麼定下來了,前線探哨,說瓦刺大軍就在貓兒莊,距離大同不過三百里而已。明日三千營,五軍營,各部騎兵帶十日干糧,與我奔襲貓兒莊,取了也先的項上人頭。”

貓兒莊乃是也先入侵的開始,瓦刺打贏第一仗,就是貓兒莊附近。而且即便成國公朱勇來的快,但是蒙古並非沒有收穫的。

對於大量掙扎在生死線的蒙古部落,大同附近已經算是一塊富庶無比的寶地。即便瓦刺撤軍,也有大量部落善財難捨。大包小包的帶着。

就是瓦刺本部人馬,也並非沒有帶戰利品。

不過也先治軍嚴格,最少戰兵之中沒有人攜帶多餘的負荷,有專門的附從人馬押運戰利品,而此刻,南下搶來的糧食物資,都囤積在貓兒莊這一帶。

想要運回去,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當然了,也先從大同城下撤退速度來看,這個時間也不會太久。

所以,成國公朱勇決定不等後軍,帶領精選的十五萬騎兵,大明京營,乃至大明所有軍事力量之中最有戰鬥力,也是最大的騎兵集團,在貓兒莊與瓦刺打一場決戰。

畢竟瓦刺這一次南下損失不小,如果一點收穫都沒有的話,也先的能力也會被質疑的。

畢竟草原聯盟,從某種程度上,與一個搶劫團伙相差不大。沒有能帶領成功搶劫,反而損失慘重的老大,會被很多人反對的。

此刻的貓兒莊,在成國公看來,乃是瓦刺決計不看放棄的地方。

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八十章 經筵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章 外戚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
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八十章 經筵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章 外戚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