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

第一百二十四章情報速報

只是太子而今還沒有這麼深的感受。

他覺得朱祁鎮對他很好。

雖然一直天南地北的跑,西北,江南,湖廣,甚至將來的安南,都要轉一圈,聽話音,將來理政打仗都要負責。

但是這本質上是在栽培他。

畢竟他其中幾個弟弟,其中二弟也快成年了,但是依舊在讀書,也不見朱祁鎮做出安排。

這種歷練,本身說明了他的儲位穩定。

但是即便再叛逆的孩子,與父母之間,其實也是有一段蜜月期的。

如果每一個人都處處聽父母的話,也無所謂叛逆不叛逆的了。

太子而今之所以能聽朱祁鎮所有安排,是因爲他在政治上還沒有成熟,沒有自己的政見,但是如果他一直養在宮中,一心等待繼位,或許對於有些事情的看法,未必堅持。

但是太子深入天下各處,甚至親手耕田開渠,從上到下,各種崗位都歷練過了,又有這個時代最好的教育,以及強悍的幕僚團,以及天生的支持者,想要太子不形成自己的政見?可能嗎?

朱祁鎮與太子之間的矛盾是註定的。只看大小而已。

只是太子卻沒有心思關心這些,他關心的乃是太后的身體,他說道:“娘娘,放心,孫兒知道輕重。看娘娘好多了,我這就去叫太醫。”

皇太后微微一笑,說道:“不用了,去叫你爹吧。”皇太后自己都有感覺,而今她並不是好了,而是迴光返照。

此刻的朱祁鎮正在召見大臣。

召見的不是別人,乃是錦衣衛指揮使雲雷。

安全感這東西,對皇帝來說從來是稀缺的。

如果朱祁鎮如之前日日理政,天下的情況自然不可能瞞得過朱祁鎮,故而他對錦衣衛與東廠也不是太看重。

也不是日日召見。

但是而今,朱祁鎮不可能如之前一般處理朝政。每天只能處理很多機要之事,對其他事情都要委託到內閣處置。

朱祁鎮心中的擔心就生起來了。

召見錦衣衛與東廠的頻率就多了起來。

朱祁鎮一邊看錦衣衛的情報彙總,一邊問道:“內閣幾位沒有什麼異動吧。”

雲雷說道:“沒有,只是楊洪多次在公開場合說自己的年老體弱,想要退下來。”

朱祁鎮心中暗道:“這是楊洪想爲郭登讓位置。”

不過,朱祁鎮卻不想如此。

雖然而今的五軍都督府還改成樞密院還沒有完全改成,各種規章制度還在推敲打磨之中,但是朱祁鎮心中未來的武將方面,最少在內閣之中放一個,樞密院放一個,再有三軍主帥,總共有五位,作爲大明軍事集團的首腦。

用之與內閣相互制衡。

畢竟文官勢力龐大,武將在國家政策方面的發言權只有一個。不合朱祁鎮的心意。

之前朱祁鎮覺得這挺不錯的。

畢竟雖然武將不能被壓的太低,但是以文制武的總政策並不能改變的。

但是這一次清丈,並不僅僅是一場土地的清丈,還是一個政治勢力的清查。無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家族。

看整個大明的經濟基礎,就會知道爲什麼士大夫集團如此強勢。

即便朱祁鎮能用一己之力,暫時壓下去,但是這種經濟基礎不做出改變,將來還是還奪取權力。

爲了制衡,只能給勳貴這邊多加一點籌碼了。

朱祁鎮說道:“吩咐下去,給楊洪送一些虎鞭。”

朱祁鎮希望楊洪老當益壯,只是不知道這一層暗示,楊洪能不能聽出來。

朱祁鎮繼續問道:“外面的大臣有什麼異動嗎?”

雲雷沉吟一會兒,說道:“朱儀與石亨發了矛盾,差一點火併,朱儀已經彈劾石亨,作威作福,無人臣禮。具體情況,龍城方面正在收集情況。”

朱祁鎮沉吟了一會兒,輕輕敲着桌子。

“石亨這個瘤子,該摘掉了。”朱祁鎮心中暗暗的盤算。

石亨應該慶幸。

慶幸皇太后的病牽扯到了朱祁鎮太多精力,否則石亨早就被拿下來了。

無他,因爲北京經過大寧,到台州站,轉到西北龍城的馳道,已經修成了。

一路上安置幾十個驛站,都有大量的草場,可以在換馬不換車的情況之下,驚數千明軍在十日之內,送到龍城。

如果從大寧,或者東北方面調兵,只會更短。

所以最難的交通方面已經打通了,說起來而今龍城對北京來說。全面接管,並非什麼難事。

唯一有些不方便的是,因爲冬季常常有大雪,所以這些馳道只能半年能用,半年不能用。

而且石亨做事還是粗陋了一些。

領兵打仗他或許是一等一的名將。但是在爭權奪勢上面,他卻不如很多人,如楊洪,郭登在政治上的表現都比石亨強太多了。

否則石亨但凡有幾分政治目光,也不至於鬧到而今的地步。

朱儀在龍城是石亨的部下,但是他僅僅憑藉手中的兵馬拉攏各處將領,在龍城造成了與石亨分庭抗禮的局面。

這自然是有朱祁鎮暗中支持。

畢竟朱祁鎮想拿下的不過是石亨,可不想鬧出一場龍城平叛。

這對朱祁鎮有些得不償失。

朱祁鎮忽然問雲雷說道:“你說石亨敢反嗎?”

錦衣衛與東廠本來就是爲朝廷幹髒活的,雖然朱祁鎮愛惜羽毛,很多時候都不用,但是在石亨這一件事情上,錦衣衛一直是高度參與的。

雲雷說道:“陛下,石亨並沒有反意,他最多是想世鎮龍城。”

朱祁鎮淡淡的說道:“你確定。”

雲雷不敢擡頭,說道:“各方情報都彙集證明了這一點。臣不敢肯定,但是石亨百分之八十是沒有反意,當然了,石亨做事太粗陋了,他即便想反,臣也敢保證在地一事情取他性命。”

朱祁鎮似乎是自言自語說道:“是讓他暴斃好了,還是還京師閒居?算了,這一件事情先放放。非常時期,就不要大動干戈了,看看石亨要走到那一步,朕再做處置不遲。”

雲雷立即說道:“遵旨。”

雲雷內心之中捏了一把汗,他感覺朱祁鎮那一句話不是說石亨的,而是說他的,雲雷敢確定,他身邊就有東廠的密探,甚至具體範圍,是那些人,他也有所察覺。只是他不敢查。

就好像是他雖然能要了石亨的命,他也敢確定,龍椅上的那一位,也能隨時要了他的命。

天心難測。

朱祁鎮又問道:“其他地方都有什麼異動?”

雲雷一一說明,道:“日本方面似乎多佐渡島有些眼紅,多有不遜之言,而且足利將軍內室之間相殺,各地叛亂都不止,朝鮮方面郕王的病情時有反覆,而且朝鮮餘孽似乎有作亂的跡象,安南方面情況不明,南洋方面因爲諒山之戰,大爲震動,不敢妄動。西域瓦刺方面卻有異動,瓦刺本部以及各部都在召集兵馬,去向不明。”

雲雷流水一般將各地需要注意的情況一一說明。

朱祁鎮聽了,對日本情況先排除了,無他日本即便再不滿,他打得過大明水師嗎,朝鮮滅了這麼多年,縱然餘孽也成不了氣候,,南洋方面形式不錯,也不會擔心,唯獨瓦刺異動,卻讓朱祁鎮掛了心了。

畢竟瓦刺縱然破敗,也不是尋常國家可比的。

朱祁鎮正要詳細問問的時候,懷恩小步快跑的過來,在朱祁鎮耳邊輕輕說道:“樓太醫說了,皇太后迴光返照,請陛下立即過去。”

朱祁鎮一聽此言,就將什麼瓦刺不瓦刺的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立即起身向慈寧宮而去。

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
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