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

第一百二十九章西征之議

朱祁鎮聽了這些內容。冷哼一聲,說道:“羣魔亂舞。你的意思是瓦刺大軍進入藏地之後,或許不會遇到大規模抵抗。”

雲雷說道:“臣不敢妄言,只是臣聽說,瓦刺派去烏斯藏的,乃是和碩特部,這一支本蒙古嫡系,出自科爾沁,本來就就信奉喇嘛教。”

“故而,他們如果願意與喇嘛教聯合的話,恐怕有一部分人會投誠。”

朱祁鎮只覺得頭疼。問道:“你覺得,和碩特部會信奉那一派?”

雲雷俯首說道:“臣不知道。實在是不清楚和碩特部信奉那一派。”

朱祁鎮說道:“去查吧。”

雲雷說道:“是。”

雲雷退了出去之後,這一次議事纔算是真正開始。

朱祁鎮說道:“諸位以爲此事當如何處置?”

李賢剛剛開口說了自己的意見,朱祁鎮有意無意的忽視了這一點,他們誰也不相信是朱祁鎮老年癡呆犯了,記不起李賢剛剛所說的話了。

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朱祁鎮對李賢說法,並不是滿意。

李賢的意見是從長計議,有很多事情,都是從長計議,從長計議給沒有了,這是太明顯不過的遁詞了。

楊洪只能開口了,說道:“陛下,今年委實不能動兵了。”

朱祁鎮說道:“那麼就明年動兵吧。”

羅通沉吟了好一陣子,說道:“陛下英明,藏地如果爲瓦刺所有,則如當年吐蕃一般,四川西寧都會被兵,與其這般,不如進軍,一舉剿滅。”

“只是怎麼用兵卻要從不可輕舉妄動。”

朱祁鎮說道:“羅先生請講。”

羅通說道:“徵藏有三難,遠途,從西寧道藏地數千裡之地,了無人煙,大軍行進困難之極,此其一也,氣疾,昔日唐與吐蕃交戰多次,但是在低地,唐勝多敗少,在高地,唐敗多勝少,就是因爲中原士卒不適應藏地氣候,普遍得氣疾,不堪爲戰。此其二也。時間,藏地冬多夏少,一旦秋日,就大雪封山,不能行軍,故而朝廷用兵的時間很少,只能夏季用兵。此其三也。”

“這還是臣在此遙想,一旦用兵,其艱難困苦,將百倍於臣所想。故而朝廷即便要動兵,也要擇精銳,選良醫,覓嚮導,審慎爲之。”

朱祁鎮聽了。就知道羅通其實也不想在這裡動兵。

西藏高原之上,行軍有多少艱難,朱祁鎮也是知道的。即便是放在後世,尚且有數百里的無人區,更不要說在這個時間,更是大片大片的無人區。

這都是衛藏的天然屏障。

瓦刺一部有多少人,其實並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如何將大軍平平安安的從西寧帶到藏地去。

只是朱祁鎮並不覺得,就不能征服西藏。

如果單單說經濟仗,這一戰完全是一個賠本買賣。甚至即便算政治仗,也未必划算。

但是朱祁鎮心中一直藏着的後世的中國地圖,在他看來,這個版圖是底線,只能多不能少。而今的大明版圖,在很多地方已經超過了後世中國地圖,比如漠北,也就是蒙古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外蒙古地區,,安南,朝鮮。乃至南疆地區,如果說的少一點,麓川襄王所控制的地區,就是緬甸密支那地區,如果說多一點,那就是緬甸泰國連同南洋舊港等地區,都是藩屬。

但是依舊缺了兩大塊,一大塊自然是西域了。

一大塊就是烏斯藏。

說起來,烏斯藏而今也算是大明的,雖然不是直接管理。

這種管控,朱祁鎮都不是太滿意的。更不要說而今這個名義都沒有了。

即便不談其他方面,單單說他心中股執念,這一戰也是必打的。

朱祁鎮說道:“于謙在西北也有很多年了,而今陝西一省人丁興旺,各衛軍戰鬥力都不錯,正是用兵之時,而且賊可往,我亦可往,如果朝廷不能看護藩屬,天下人如何看本朝。”

劉定之說道:“陛下,安南正在用兵,且從兵事來看,明年未必能夠抵定,如果再開一處戰場,恐怕朝廷國力吃不消。”

朱祁鎮說道:“這一次徵烏斯藏,自然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傳令命範廣爲徵西將軍,從西寧等地,招募不懼氣疾的將士,令和勇招募漠南蒙古勇士前往西寧助戰。”

“總兵力在萬人上下,多備馱馬。朕相信,萬人足夠破瓦刺數萬大軍了。”

楊洪沉吟了一會兒,行禮說道:“陛下英明,臣等歎服。”

楊洪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面是朱祁鎮的權威不可撼動。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朱祁鎮這個方案是可行的。

首先,短短一年,瓦刺人未必能夠在烏斯藏站穩腳跟。

畢竟烏斯藏內亂,其實是多少年內部矛盾的一次爆發。縱然是讓瓦刺人佔據了西藏,他們也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有支持者自然也會有合作者。

所以,明軍真正要對付的其實是瓦刺和碩特部數萬騎。

只是瓦刺騎兵已經今非昔比,不是變強了,而是變弱了。

自從燕然大戰,瓦刺敗北之後。

瓦刺雖然恢復了元氣,但是瓦刺精銳的戰鬥力,也比不上正統十四年南下的時候,但是明軍精銳騎兵的戰鬥力卻是比之前翻了數倍不止

即便不說,火器裝備上的進步,也不說明軍騎兵從瓦刺手中一次次大戰磨礪出來,單單說,漠北漠南爲大明所有,爲大明提供了數以百萬計的戰馬。

明軍騎兵甚至可以做一人三馬四馬,如此一來機動能力,已經不下於瓦刺騎兵了。

白刃相接,明軍騎兵從來不怕瓦刺騎兵。就是在機動力上一直是弱手。而今這一塊補齊了,再加上明軍各種裝備優於瓦刺。

明軍騎兵對瓦刺騎兵的壓制不是一點半點。

更不要說,朱祁鎮要加強了這萬餘騎兵。

想想就知道,這一支騎兵更是明軍精銳的聚集,不,不僅僅是明軍精銳的聚集,還有大量蒙古精銳的聚集。

如此一來。以一萬破不隸屬瓦刺本部的數萬騎兵,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而且範廣這個將領,楊洪也是知道的。

久經戰爭,又多在西北,也算是磨礪出來了。有他帶兵,即便沒有大勝,也不至於有大敗。即便退一萬步來說。

大明就是大明,且不說而今軍強馬盛,即便是正統十四年,一下子砸進去十萬精銳,也沒有見有什麼大礙,而今不過萬餘騎兵,真折損進去,也沒有什麼。

大明損失的起。

而且這些人用度也是有限的,幾十萬兩打發了,這一點錢,即便戶部不開張,五軍都督府與兵部,以及陝西三邊總督等地方籌籌也能籌齊。

不至於因爲這一件事情,與朱祁鎮硬頂。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我有一件事情,想與諸位商議一二,朕當初立罪己詔,尚在太廟之中,每一想到這裡,就坐立難安,愧對列祖列宗。而瓦刺如果各守疆土,也就罷了。朕也不爲己甚了,但是阿次帖木兒卻大軍入藏,犯我藩屬,其心可誅。如此,就不要怪朕了,朕欲起兵西征,破瓦刺,收西域。”

朱祁鎮一言即出,很多大臣內心中都有十萬個曹尼瑪。

罪己詔的事情,在大勝瓦刺之後,已經不知道多少次奏請收回,是朱祁鎮自己不批的,至於對瓦刺,瓦刺幾乎每年都使臣來京師, 後來乾脆不讓他們入關了。

但是瓦刺使臣還是年年扣玉門關。分明是皇帝不容瓦刺。但是而今說起來,卻是瓦刺罪大惡極了。

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十章 真相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十五章 香港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
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十章 真相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十五章 香港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