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

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

隨即他乘坐馳道上的馬車向北京而去。

他是朝廷宣詔來的,雖然沒有官身,但是卻能乘坐驛傳。只是北京附近的驛傳都已經通過馳道進行了。

雖然朱祁鎮一直想將馳道民間運輸化。就好像是火車一樣。

但是最後,卻發現馳道的運載量,運營成本,管理問題,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而今不過僅僅能將所有驛傳都通過馳道進行,大規模運輸的時候,還需要臨時加強。各驛站參與保養才能保證大軍或者輜重,一天兩三百里的行軍速度。

即便如此,孔希路已經決定很稀奇了。

到了北京之中,更是誠惶誠恐之極。

因爲他來到京師第一件事情,就聽說了,他的本家,前任衍聖公已經被朝廷明正典刑處決了。

不僅僅讓天下人認識到了皇帝變法的決心。同時也將孔希路嚇得 兩股戰戰。

在北京的第一夜,他並沒有睡着。

而且這一夜,他聽見了很多聲音,第二天起來之後,才知道,卻是當天夜裡月食了。而這個月食正是貝琳所預言的。

這其中意義,孔希路沒有多想,也沒有心思多想,他都在想第二日要見的皇帝。

禮部並沒有怎麼培訓孔希路。

畢竟孔家的家傳還在,宮廷禮儀就是其中一部分。雖然大明而今的禮儀與洪武朝有些變化,但是變化不大。

所以當天下午,就到了孔希路覲見的時候了。

孔希路跟隨這一小太監走進宮城之中,快到了乾清宮的時候,才聽見小太監叮囑道:“進去之後,少數話,多磕頭,不要多停留,皇爺昨天看月食,沒有睡好。你早早退去,皇爺也能打個盹。”

孔希路不敢多話,連連點頭。

到了他進去之後,孔希路縱然心中緊張的不得了,但也行禮如儀,並沒有出什麼差錯。

朱祁鎮看孔希路滿頭白髮,眼袋低垂,整個人有一股書卷氣,還真與孔子畫像上有幾分相似。

說道:“起來吧。坐。”

孔希路答應一身,淺淺的坐了半屁股。

朱祁鎮說道:“孔弘緒的事情,你可知道?”

孔希路說道:“臣已經知道了,臣爲孔家出了此等敗類,慚愧無地。”

朱祁鎮說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而今皇家子弟,也不可代代富貴,唯獨孔子之裔,能夠千秋萬代享受富貴。你以爲是爲什麼?”

孔希路說道:“是先祖聖德。”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如此,孔家能守德,則天下間,即便是朕敢加一指於孔家乎?而孔家如果不能守德,反而沾污夫子之德,休怪朕爲夫子清理門戶。”

孔希路說道:“請陛下放心,再有如此之事,臣不用國法,先行家法,不會令之有辱家風。”

朱祁鎮聽了,感覺有些不舒服。

雖然有很多地方,家法凌駕在國法之上,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如此明確的在他面前說。

朱祁鎮雖然不舒服,也沒有什麼可發作的。

因爲他知道,他殺孔弘緒,並將南宗代北宗,其實已經是對孔家懲罰的極限了。

歷史上的孔弘緒也是東窗事發,但是怎麼樣,不過,廢除爵位,令其弟代理,等孔弘緒老了,居然因爲遷善改行,復其冠帶,並衍聖公傳承依舊在他孔弘緒這一支的。

就能看得出來,朝廷在處置有關衍聖公的犯罪的時候,是何等謹慎與寬容。

朱祁鎮的權威比歷史上明代皇帝要大多了,即便如此,也只能適可而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可能因爲他不喜歡,就處罰這個孔家南宗家主。

雖然有小小的不襯意,朱祁鎮覺得這個孔家南宗家主,總體上是見過風雨,知道該怎麼辦事的,既然識趣就行了。

畢竟,朱祁鎮對孔家也沒有什麼期望,只需識趣就行了。

不要像孔弘緒那個蠢貨,爲了一點點錢財,就自己的捲進大風暴之中。

朱祁鎮說道:“孔子的祭祀,不可一日有缺,你就去禮部,讓禮部派人送你去曲阜,記住朕說的話。否則,朕能殺一個孔弘緒,也能再殺一個。”

“臣明白。”孔弘緒說道。

朱祁鎮說道:“懷恩送一送衍聖公。”

懷恩上前說道:“衍聖公請吧。”

孔希路聽了衍聖公這三個字,心中一陣歡喜,歡喜之中,又是一陣恐懼。

在此之前,孔希路最擔心的是,這爵位飛了,要知道,雖然孔弘緒有罪,但是北孔還有一大家子人的,個個都有希望繼承爵位。

而今這個衍聖公坐穩了,他又擔心,皇帝剛剛說的話了。

只是他有很多不明白,卻不能讓皇帝給他解釋。

孔希路眼睛一瞄,就看向了懷恩。

等懷恩送他出來之後,孔希路行禮道:“公公,孔某不過是山野鄙人,什麼都不懂,而今承蒙祖蔭,爲衍聖公,有太多不明白的地方,還請公公指點。”

隨即拿了一個五十兩的銀元寶,就要塞給懷恩。

懷恩微微一笑,說道:“如今肯收衍聖公的銀子。衍聖公有什麼不明白的,儘管問便是了。”

懷恩纔不是清廉如水。只是朱祁鎮對身邊的規矩是很嚴的,懷恩雖然是一個閹人,但是卻是大內太監第一人。

雖然而今的太監遠遠比上王振在的時候了,但是依然朝廷之上重要的人物,故而朱祁鎮是按照幾位大學士的每年進項給懷恩發俸祿了。

再加上他在御前時間最長,各種賞賜都是少不了他的。

於是懷恩一年有萬餘兩的收入。纔看不上這區區五十兩的。而且懷恩知道朱祁鎮讓他送人,就是讓他與孔希路談談的。

這已經是主僕之間的默契了。

畢竟,有些人在皇帝面前是不敢說話,或者有些話不敢說的。

此刻讓懷恩去與他們私下談談,就會有新的收穫。

孔希路就是這樣一個人。

孔希路謝過懷恩,問道:“前任衍聖公到底是怎麼壞事的?”

孔希路而今也大半歲數了,雖然沒有在朝廷之中混過,但也不是單純的認爲,前任衍聖公是因爲濫殺無辜之事被殺的。

不是說,濫殺無辜沒有罪,而是朝廷有八議,前任衍聖公決計是罪不至死。

懷恩說道:“孔弘緒這小子根本是一個傻子。有些事情是不是他能摻和的。”隨即將其中內情,或能明說,或暗示給孔希路。

孔希路這才完完全全明白,這個問題他之前並非沒有想過。他心中早就琢磨,只是沒有懷恩說的這麼透徹而已。

孔希路繼續問道:“皇爺希望我去了曲阜怎麼做?”

懷恩說道:“皇爺的心思,我怎麼好揣摩的。”話雖然這麼樣說,但是懷恩繼續說道:“不過,以我之見,皇爺已經告訴了。你們老祖是因爲什麼流傳千古的,你們要子孫相乘,而不是一直想着金銀,土地,山東一省容不下一個孔,這像話嗎?”

孔希路心中一動,他暗道:“這難道就是陛下不取北宗其他人來繼承衍聖公之位的原因?”

他越想越覺得就是這個原因。

無他,不管北宗誰繼承了衍聖公,對這樣的家業,決計是善財難捨,除卻了南宗的人,南宗與北宗在歷史就不是太和睦的。而今更是崽賣爺田不心疼。

北宗龐大的家業,他也是有所耳聞,但是他並不在乎,即便沒有了這些家產,尚且有二千大頃祭田,還有千餘頃學田,就是一個龐大的家產,比南宗而今的狀況好上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要能將衍聖公的位置掌握在手上,就是最大的勝利。

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十五章 禮樂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六章 新天子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
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十五章 禮樂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六章 新天子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