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

第九十一章整頓衛所的分寸

劉定之慌忙起身。

劉定之雖然是狀元出身,也算是朝廷大員了,又是高升在即。但是面對郭登也絲毫不敢怠慢。

畢竟,郭登乃是武定侯府出身,又是皇帝心腹之臣,打了一場勝仗,風傳封伯在即。前程廣大,一點也不差於他。

郭登說道:“劉大人不必客氣,我本想與劉大人詳談。只是劉大人明日就要赴京了,有些事情,只能今晚來說了。”

劉定之立即酒醒。

他很清楚彼此之間的政治標籤,不管是他還是郭登,身上都貼着一個共同的標籤,陛下心腹。

郭登來找他。自然是有事情來問。

劉定之說道:“將軍稍待。”他立即起身,用冷水洗了一把臉,頓時精神抖擻。說道:“將軍有話請講吧。”

郭登就將朱祁鎮的密信拿了出來,說道:“大人不是外人,這是陛下的密旨。”

劉定之細細看了,頓時皺起眉來了。

他第一個感覺,就是陛下做事太急了一些。

劉定之在北京期間,與朱祁鎮相處時間不斷,對朱祁鎮的心思也是比較瞭解的。只是他更知道,很多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整頓衛所如果那麼容易的話,朝廷早就做好了,而不是從宣德年間開始到現在,一遍遍的派清軍御史,但是也沒有什麼卵用。

劉定之看完之後,說道:“恭喜將軍,如果將軍能將這一件事情做好了,將來內閣之中就有將軍一席之位。”

很多人都看出來,今後大明內閣之中,將會保留六位大學士一位國公的局面。

郭登聽了,苦笑說道:“主靜兄,就不要取笑我了,我正爲這一件事情頭疼。”

郭登可不是愣頭青,雖然他父親乃是郭英的庶子,在武定侯府沒有什麼權力,但是郭登長在武定侯府,接觸到的就是大明軍方的核心層。

他接觸到消息,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事情。

甚至說,朱祁鎮對軍中情弊的瞭解,都不如郭登。

別的不說,郭登就知道,武定侯府家丁都是在下面衛所掛職的,真要拉出去,那都是朝廷命官。雖然官不大而已。

領着朝廷俸祿,但是將主幹活,這樣的事情郭登見多了。

即便郭登乃是庶子所生,但是郭登從軍的時候,也能安排好些人隨行,幫助他掌控局面。可以說郭登能有今日,武定侯府的助力是撇不開的。

正因爲如此,郭登才知道,這裡面水有多深。

雖然福建這邊沒有什麼強大的將門,而且也算是開國勳貴的勢力範圍之內。

具體的來說,可以說每一個衛所的建立,就是與某一位勳貴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細細說來,都可以說誰是誰的人。每一個衛所對應朝廷之中某一家勳貴。

這就是所謂之門生故吏。

這裡就不細細說了。

大體上,開國勳貴因爲太祖皇帝與太宗皇帝兩代打擊,與軍權相隔有一點遠,真正主導大明軍政的乃是靖難勳貴。

而靖難勳貴的勢力,大多都是在北方,特別是北京,九邊。

福建這邊,細細算來應該信國公湯和家族的勢力範圍,但是早已人過境遷了。在這裡動手,對靖難勳貴集團觸動不大。

但是郭登依然感到燙手之極,但是皇帝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做,思來想去,已經想了很久了,這纔來向劉定之問策。

劉定之說道:“將軍有此見底,今後自可常保富貴。”

郭登說道:“富貴不富貴的,我不多想,只要能讓陛下滿意就行了。”

劉定之說道:“將軍覺得,福建士卒如何?”

郭登說道:“草芥之徒而已。”

劉定之說道:“這不就完了,將軍新立大功,想來不日封爵,本朝祖制,向來有拍公侯出外訓練大軍。令主也多承此令,將軍不過奉命而爲。”

“有何不可?”

郭登正想說什麼,忽然想到了什麼。向劉定之行禮,說道:“先生之意我明白了。”

劉定之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多想。

不要想皇帝要讓他整頓衛所的事情,也不要想這衛所之中的利益牽扯,就公事公辦,如國初太祖皇帝派公侯出外訓練士卒一樣。

將不堪用的士卒裁撤出去,只要將福建士卒訓練好,可堪一戰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事情,他就當做不知道。

只要掌握好這個分寸,對朝廷也好交代,也給自己留了餘地。

當然了,這可能與朱祁鎮所想的不同。雖然這一次葉留宗之亂,朱祁鎮已經摘了好幾個世襲指揮使的帽子。

但是還有很多這樣家族倖免於難的。

這個體制不變,縱然郭登下了大力氣訓練好福建軍隊,但是有能維持幾年啊?

郭登說道:“但是陛下那邊?”

劉定之說道:“請將軍放心,陛下哪裡我會代爲呈言。”

劉定之如此說,倒不是爲了郭登,而是爲了朱祁鎮。很多事情第一步,並不是要做到最好,而是能將這一件事情給推行下去。

只要推行了第一步,纔會有第二步,第三步,如果第一步就出了差錯,被迫中止,下一次重新開始的時候,就要費幾倍的功夫了。

這個辦法,固然會讓郭登有明哲保身的機會,但也是最好的辦法。

郭登再次行禮說道:“多謝主靜兄。”

郭登又寒暄了幾句,這才告辭了。

第二天劉定之交接了政務,就開始北上了。

因爲而今是冬季,天津海港也凍住了,乘海船北上,更是頂風。劉定之自然是從陸路到杭州,然後從運河北上,想來到了京師,就是明年一月多了。

只是他剛剛走,就有人送來一個包裹,卻是郭登送來的程儀。

劉定之一看,卻是一封銀子,五百兩。

劉定之對身邊的人說道:“收下來吧。”

身後的管家卻有些奇怪的說道:“大爺,平日大爺不是從來不收別人的銀子,怎麼今日?”

劉定之淡淡一笑說道:“別人是別人,郭將軍卻不是別人,別人的銀子收不得,但郭將軍的銀子,卻是收得的。”

劉定之輕輕一笑,就一路北上了。

而郭登已經開始了抽調各衛所人馬,到天階山下攻山,一時間自然是花樣百出,慘不忍睹。

郭登就氣炸了肺。

他本來以爲福建士卒在戰鬥之中表現,已經夠差勁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他所看見的差勁表現,已經是福建衛所士卒優中選優的結果了。

而真實的情況,比這更差勁,很多衛所來人都籌不齊。連檢查都應付不過了。

郭登雖然有明哲保身的想法,但是身爲武定侯府出身,乃是開國功臣之後,他對大明江山也是一分責任感的。

見此情況,什麼明哲保身之心,也不去管了。寫了一封密摺,將福建衛所的情況上奏朝廷。

一口氣將好幾個指揮使給彈劾了。然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整頓。

郭登一放開軍籍,一時間僅存的士卒,幾乎全都要改爲民籍了,以至於郭登不得不一個衛所一個衛所的開放。

幾乎上福建所有衛所的軍隊,換血慮達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至於不肯走的人,自然是軍官了。

有一個世襲枉顧的官職,傻子纔會放棄的。

至於衛所的土地情況,郭登雖然沒有細查,但是也敲打一番,將那些出了事的將領,不管是敗仗的而是牽扯到謝懷案之中的將領,他們所侵佔的田產一屢分給士卒。但是比起開國時分給士卒田畝。僅僅有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僅僅是這三分之一,在福建百姓發現參軍真分田之後,更是踊躍無比,一口氣就招滿了幾萬人。

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
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