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

第一百五十七章易相

脾氣也發過了,朱祁鎮的心情也慢慢平靜下來。

天下之間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意外隨時可以到來。而不管有多少風吹雨打,不管有多少意外與艱難。

朱祁鎮沒有不接招的權力。

一國之主是如此,一家之主是如此,一人之主也如是。

很多都說自由,卻不想做自己的主人。

這個選擇,朱祁鎮心中早就有所預料,只是來到面前的時候,還是讓朱祁鎮感到難以抉擇。

其實朝廷的財政雖然短缺,但是沒有錢的情況下就不能打仗嗎?

如果比起大明現代的財政,其實要比明中後期財政要好多了。

即便是大明中後期的財政情況之下,也不乏有勝仗。

很多戰事是下面士卒在拖欠大半年餉銀的情況下打贏的。

而今,朝廷雖然有財政缺口,但實際上,在河北水利工程之後,大明財政向邊關傾斜,大明邊軍從來不知道缺餉爲何物?各種賞賜補貼只有多沒有少?

所以這樣情況下,其實大明並非沒有一戰之力的。

只是這樣的情況下,太過弄險了。

朱祁鎮最討厭弄險了。

朱祁鎮很清楚自己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不是別的,就是太祖太宗流傳下來的江山。他並不是自己,而是繼承大明四代君主的積累。

這種體量優勢,是瓦刺遠遠不能契機的。

所以,朱祁鎮不用弄險,不用搞什麼奇謀妙策,只需堂堂正正之兵,一步步進攻,就行了。

正是秉承這個想法,想以堂堂正正之兵,泰山壓頂之勢。朱祁鎮才一點點整頓財政,理順後勤,想盡辦法改善各種方面。

不就是想用錢砸死瓦刺。

現在看來,這個辦法已經破產了。

朱祁鎮想了很久很久,萬般事情,在他腦間閃過,軍事方面的準備,民事方面的準備,財政方面的準備,軍中將領,朝中大臣,乃至藩王,各地巡撫,各方面的消息一一浮上心頭,又被朱祁鎮一一下消除。

猶如幻象一般。

這固然不是幻象。

但很多事情也無助於決策。

因爲很多事情歸根到底不過是勇氣,原則,與本心而已。

理智思維的盡頭,卻是不理智的決斷,因爲在因素太多,線索太多的時候,每一個決定,都可以找出無窮的理由,側重點不同,也會延伸無窮的選擇。

最後問自己的還是,你想做什麼?

“我想做什麼?”朱祁鎮心中暗道:“我決計不會向瓦刺低頭。”

那麼只有一個選擇了。

“你要戰,便作戰。”

朱祁鎮從登基以來到現在,所有的忍耐都到了盡頭,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了。

朱祁鎮眼眶之中血絲密佈,讓人看了有一種非常恐怖的感覺。他心中暗道:“既然要打,那麼很多問題,都要解決。”

首先要解決掉的,不是財政問題。

之前說過,雖然財政問題需要解決,但是大明的財政狀況比明中後期好多了。這個問題,雖然重要,但沒有重要的放在第一位。

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是人事問題。

欲建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

漢武帝這一句話,說明一個普遍真理,只要想要做事,人事鬥爭都必須在事情之前展開。

不安排好合適的人選,那麼決計事倍功半,甚至還有很多阻力。

朱祁鎮想打仗,而今的內閣是完全不行的。

曹鼐與王直兩個人,決計不能再在內閣了。

不過,曹鼐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而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內閣首輔這個位置,不需要一個不支持戰場的人掌控。

而王直更是如此。

說實話,按照內閣排序,胡濙無心當首輔,張輔自然也不能,按照資歷就是王直了,但是王直今天的發言,也斷送了他的首輔之路。

如果王直也算是朱祁鎮當初的潛邸之臣,而今也顧不上了。

那麼曹鼐與王直兩人之後,到底是誰承擔首輔之任?

周忱,只能是周忱。

周忱資歷足夠,能力也夠,在戶部這麼多年做下這麼多大事,在民間的名聲很好,在六部之中也是有自己的班底的。

最少在地方上,好而今江南巡撫還是周忱的門生故吏了,在中樞六部,戶部也是他的基本盤。

而且周忱掌管錢袋子,其他各部對他也是很討好的,也是有關係的。

這些關係不足以讓周忱在百官之中建立起絕對的權威,但是如果再加上朱祁鎮支持,首輔的位置還能做的穩的。

周忱的缺點,爲人圓滑,八面琉璃,但是缺乏在皇帝面前力爭之心。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的,但是內閣卻不是決策層的。

恐怕他當上內閣首輔,自然是朱祁鎮說什麼他就做什麼了。

如果之前,朱祁鎮也承認這是一個缺點。

畢竟朱祁鎮也不敢保證自己所做的決斷都是正確的,他是需要有人爲他查漏補缺,據理力爭的。

他或許不舒服,但是卻能保證大明官僚體系的正常運轉,對大明整體有利。

但是而今局勢不一樣了。

朱祁鎮既然下定決心開戰,那麼在他心中整個大明體制應該向戰時轉變,最少北方數省都應該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一切向軍事方向傾斜,內閣首輔固然是文臣之首,但在實權之上,也該有所降低。

可以說,未來戰爭期間,朱祁鎮更希望內閣是一個後勤機構,維持機構,一切的一切都要爲大明與瓦刺的戰爭做準備。

而這一點交給周忱,周忱是能做好的。

不過雖然周忱能做好,但是內閣之中,單單是周忱也不行,另外一個人也可以調回來了,那就是雲貴總督王驥。

以他的資歷與人脈,當一個內閣大學士搓搓有餘。

周忱爲首輔,張輔,胡濙據其後,王驥負責前線後勤支援,畢竟王驥是老兵部了,九邊各鎮的情況,王驥是瞭如指掌。

至於其他大學士調整。

朱祁鎮就交給周忱了。原因很簡單。

作爲一名內閣大學士,想要掌控內閣,必須有幾個幫手。

楊士奇,楊溥就不用說了,連曹鼐身後還有王直的支持。再加上楊士奇與楊溥的餘蔭,而周忱的爲人,或許下面的人不知道,但是內閣裡面誰不清楚,張輔,胡濙,哪怕是王驥,也不可能老老實實聽周忱的話。

所以周忱必須要有自己的支持者。

這就是朱祁鎮給周忱的福利了。

不過,再次之前,朱祁鎮還要再見一次周忱。不僅僅是商議財政問題,還要最後對周忱進行一次考驗。

還不等朱祁鎮下令召周忱,就聽見有人傳報道:“內閣大學士周忱周大人求見。”

朱祁鎮心中暗道:“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到。”朱祁鎮回到龍椅上正襟危坐,地面上的茶碗碎片已經被收拾乾淨了。

朱祁鎮說道:“傳。”

片刻之間,周忱就進來了,他行禮過後。朱祁鎮問道:“周先生來見朕有何要事?”

周忱說道:“老臣爲朝廷理財,而今局面乃是老臣之過,老臣特地來向陛下請罪。”

朱祁鎮說道:“請罪就不用了,說來朕也有錯,之前花錢也太大手大腳了。”

這也是朱祁鎮感受到一個教訓。

對後世政府來說,財政結餘並非越多越好,漢代前期錢糧滿倉,乃至綁錢的繩子,朽不可用。

後世有人都說這種行爲很傻。

朱祁鎮之前也是這樣以爲的,他覺得政府有錢就要大投資,改善各方方面面的環境,好爲農業生產提高寶藏。

此刻,才知道,如果無知的將後世的想法,嫁接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是笨蛋。

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七十章 父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十一章 孫氏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章 真相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
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七十章 父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十一章 孫氏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章 真相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