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

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

其實太皇太后很喜歡朱祁鎮來問她問題。

人老了,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太皇太后而今走路不駐着柺杖都不行了。心中就越發期望被需要。

但是她依舊有老不耐煩的語氣的說道:“快說。”

朱祁鎮小聲說道:“是欽天監來報,正月初一有日食。”

太皇太后心中微微一沉,其實朱祁鎮卻忘記了一件事情。

作爲唯物主義教育出來的朱祁鎮,對這些神神鬼鬼的東西,從來不在乎。他根本沒有想過,正月初一日食,這樣的徵兆對大明來說,到底是兇是吉。

朱祁鎮只是想這一件事情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以及該怎麼平安度過。

但是太皇太后卻不一樣了。

太皇太后,不,當代的即便最睿智的人,對這種天象也是犯嘀咕的,如果讓楊士奇知道了,楊士奇心中也必然會有擔心。

政治是一回事,但是更多擔心這是不是不祥之兆。

太皇太后此刻第一時間想到,這一件事情主什麼。心中難免有幾分憂心忡忡的。不過他看着朱祁鎮渴望的眼神,心中暗道:“孩子還指望我的,我如果表現出不安,孩子恐怕更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太皇太后心中雖然有些不安,但是臉上一絲不露,淡淡的說道:“些許小事,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日食無非是救日而已。”

救日,其實也算是封建迷信的一種,以爲是天狗食日,百姓鼓譟而救之,放在國家層面之上,也是有一套禮儀的。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便是了。

朱祁鎮說道:“孫兒,也是知道的,只是這時間太不湊巧了。正旦大朝會,該怎麼辦?”

太皇太后說道:“無非是停一年而已,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太皇太后口中這樣說,但是心中並不是這樣想的。

正旦大朝,是國家大典。

一年一度,說取消就取消,可不是一件好事。

太皇太后想了想說道:“如此莫過沖喜,大辦幾件事情,將這一件事情給壓下來便是了。皇帝最近朝廷有什麼大喜事要辦嗎?”

朱祁鎮說道:“說起來是朝廷的喜事,大概只有三大殿差不多快要完工了,保定侯已經準備從雲南回京了。”

太皇太后搖搖頭說道:“你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你的大婚,要不,將你大婚提前,將這一件事情衝一衝。”

朱祁鎮聽了,立即搖頭說道:“娘娘,日子早就定好了,不好改動。孫兒明白娘娘的意思,無非將前兩件事情大辦,將日食這一件事情壓下去。即便真有日食,也不至於傳得太厲害了,如此一來,孫兒的婚事,更是不能提前。需要這一件事情押尾。”

太皇太后說道:“你既然拿定主意了,那就去辦便是了。”

朱祁鎮有些猶豫,但是還是說道:“娘娘,楊士奇與楊溥之間有些問題,孫兒擔心,兩者不能並存。”

太皇太后微微吃驚,說道:“真有此事?兩人不是不識大體的人?”

太皇太后放棄權力之後,耳目也有一些蔽塞了,很多事情不問就不清楚。

卻不知道現在朝中局勢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太皇太后眼中,此刻當時楊士奇與楊溥齊心合力,輔佐幼主的時候。但是經過這一年的理政,或許距離京師比較遠的大臣,還因爲朱祁鎮的年齡對朱祁鎮有一定的誤解,將他當做幼主。

但是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那一個人都不敢將朱祁鎮當成一個幼主。

對朝中政治局勢判讀不同,得到了結論就不一樣了。

太皇太后覺得,幼主臨朝穩定第一,楊士奇與楊溥是老臣,這個時候鬥什麼鬥?

而楊溥看來,皇帝想要大有作爲,有厭倦了楊士奇,他取而代之,豈不能做一番事業,在青史之上,不讓楊士奇專美於前。

而今不爭一爭,歲月不饒人,可就沒有時間爭了。

太皇太后說道:“這一件事情我知道了,我來安排,保證在你大婚之前,朝廷安安穩穩的的,絕對不會出事。”

朱祁鎮心中一愣,他對太皇太后這個反應感到有些不舒服。只是太皇太后說出口了,他也不好說什麼,只是微微一笑道:“謝謝娘娘。”

朱祁鎮每次來見太皇太后都不會待很長時間,祖孫兩人說了幾句家常,朱祁鎮也就告退了。

太皇太后見朱祁鎮走了,立即招呼一個女官說道:“叫金英過來。”

“是。”這個女官低聲行禮說道。

太皇太后心中暗道:“楊士奇與楊溥到底搞了些什麼?”

朱祁鎮回到乾清宮之後,想了想,雖然對太皇太后插手朝政有些不大舒服,但是細細想來,太皇太后是爲了他好。依舊不能釋懷。

權力這東西,就好像是老婆一樣,是萬萬不能與他人共享的。

只是朱祁鎮心中不願意,但也知道他想什麼其實並沒有用,要看現實是什麼樣子的。朱祁鎮深吸幾口氣,纔將這異常的心緒壓制下來。

隨即想道:“不管怎麼說,太皇太后所想的辦法不錯,三大殿工成,還有保定侯凱旋,都是值得大辦的事情。”

“先在年前大辦,正旦當日,我就齋戒救日吧。”

隨即朱祁鎮寫了兩個帖子,讓人送到內閣,內閣按照朱祁鎮的中心思想草擬詔書。

一封是督促三大殿工程。

說實話,三大殿工程,很是曲折。

剛剛開始是以工代賑的方式開工的,但是後來因爲旱情原因,將以工代賑的重點都放在河道之上了。

三大殿就停工了。

如果不是太皇太后覺得,皇帝娶親總不能在偏殿來吧。尋常百姓家娶新媳婦,也是要修繕一下房子的。

我堂堂的大明皇家,總不能弄一個建到一半的房子結婚吧,於是在太皇太后的催促之下,重新開工,雖然比太皇太后的要求趕了一點,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沒有問題的,畢竟三大殿的地基都是現成的。

但是讓保定侯回京,就有一點問題了。

雲南距離北京實在是有些距離。

所以保定侯也是有的趕路了,而且朱祁鎮本來對這一次孟瑛回來,就準備大辦一次了。

蓋因這一場麓川之戰,是朱祁鎮一手決斷,並且力排衆議選中保定侯孟瑛作爲主將。在其中出了問題的時候,始終堅持不換將。

雖然朱祁鎮本身也是有過動搖的。但是總就沒有付之行動。而孟瑛在朝中又是孤立無援,朱祁鎮作爲孟瑛的政治總後臺。

孟瑛回來,讓朱祁鎮對軍事上的話語權大大增加了。

朱祁鎮在軍事上對張輔言聽計從,朱祁鎮雖然不懷疑張輔,但是張輔的地位本身就不對皇權是一個威脅。

要不然張輔也不會被宣宗皇帝從五軍都督府之中拎出來,放在內閣,以備諮詢了。

這到底是明升暗降,還是禮遇非常,就要看個人的角度了。

但是總體來說,朱祁鎮不希望,也不願意在軍事上只依賴於一個人。孟瑛的歸來,就給朱祁鎮補齊了這一條腿。

不管從什麼方向來看,朱祁鎮都決定要大辦,既是耀武揚威宣揚孟瑛之功,爲孟瑛造勢。

同樣也是朱祁鎮自己造勢。

雖然三大殿大工完成,與孟瑛凱旋,這兩件事情,都要大辦,但是在朱祁鎮的眼中主次非常明顯。

但是該怎麼造勢?

朱祁鎮想了想去,忽然想起國慶閱兵,心中就有了計劃,暗道:“耀武揚威,無過於此,只是其中卻是有些問題。”

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
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