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

第七章定國公的野望

而各國公之中。

英國公,成國公有要務在身,而前任黔國公國公自殺。現任黔國公還是一個小孩,所以之前越王的責任。

都放在定國公與魏國公身上了。

定國公分擔的多一點,這也是從太宗皇帝時期遺留下來的順序。

定國公徐顯忠說道:“臣爲雲南戰局而來。”

朱祁鎮聞絃音而知雅意。心中暗道:“呵呵,原來我親近勳貴的策略,引來定國公更多的想法。”

朱祁鎮去年對勳貴的扶持,武學的建立,五軍都督府的重振。等等行爲,都確定了一點,那就是朱祁鎮是真正的親近勳貴。

英國公與成國公兩家,這一段時間,門庭若市,大多都是爲了大本堂的名額而來的。

定國公心中也有了參與政務的想法。

但是定國公好像沒有注意到,朱祁鎮所親近的勳貴都是能打的,靖難功臣而今當家做主的都是二代。

這些人不敢說比父親一輩強,但是言傳身教之下,還是會打仗的。

但是定國公一家,朱祁鎮真是不抱一點希望。

首先徐增壽的作爲,讓定國公與魏國公兩家,雖然是親戚,但是彼此之間相當疏遠了。

所以定國公一脈得到中山王多少真傳,朱祁鎮是保持懷疑的,徐耀祖好歹在靖難之戰領兵出戰,數次重挫北軍。

而徐增壽又死得早。徐景昌也就是徐增壽的兒子,徐顯忠的父親。是有名的不成器,也沒有得到徐增壽的真傳,而今死的也早,徐顯忠年紀這麼小,難道指望徐顯忠領兵出戰嗎?

至於定國公的影響力。

這是一個堪稱笑話的東西。

因爲其他國公都是戰爭上打出來的功名,即便自己不能上戰場,麾下也有舊部,但是徐增壽哪裡有舊部啊。

即便是有舊部也是魏國公那邊的。

所以定國公對朱祁鎮的用處,只有代皇帝祭祀這一件事情。

定國公徐顯忠並不知道,他一開口朱祁鎮就已經將他想說的猜得七七八八了,依然在慷慨激詞。將保定侯在昆明所做所爲都說了一遍,還點評說道:“保定侯孟瑛一到雲南,就與沐昂起了衝突,而沐家世鎮雲南,熟悉當地情況,孟瑛如此作爲,於大戰不利。”

說實話,定國公這些話說在朱祁鎮的心中了。

這也是朱祁鎮看到兩將不和首先想到的,之前戰事中沐晟壓不住方政,纔有方陣戰死,明軍倉皇后側,將潞江一線讓給了麓川。

而今又是將帥不和。

將來還不知道弄出什麼事情來。

不過,朱祁鎮更想知道,爲什麼定國公知道這麼清楚,與朱祁鎮掌握的情況差不多。要知道朱祁鎮掌握這情況,最少有三個渠道交叉向朱祁鎮報告,才如此清楚。

其中沐昂,孟瑛的奏疏,只是其一。孟瑛身邊侍衛的密奏是其二,最後就是東廠錦衣衛的密報。

朱祁鎮很容易推論,是定國公府與黔國公府之間聯合。

“定國公以爲當如何?”朱祁鎮饒有興趣問道。

定國公徐顯忠精神一震,說道:“陛下,臣以爲應該立即調派重將,代替保定侯孟瑛。”

“不過考慮到大戰在即。應該從雲南前線的重將之中挑選一個代替。”

“選誰?”朱祁鎮說道。

定國公徐顯忠說道:“此事臣不敢妄言,只是前線有威信坐鎮的,也就沐昂與王驥而已。”

朱祁鎮心中暗道:“你倒是聰明瞭一點。”

定國公這一點聰明,讓他的下場好了一點。

朱祁鎮不置可否,只是好言送他離開。

在定國公徐顯忠離開之後,立即說道:“讓馬順來一趟。”

馬順片刻即到,跪在朱祁鎮面前。

朱祁鎮一邊翻看着奏摺,一邊說道:“定國公似乎太清閒了,你給他找一點事情做。”

馬順對於這一件事情早有準備。

錦衣衛畢竟是錦衣衛消息靈通之極,他或許打聽不到宮中的事情,但是剛剛誰進出宮中,卻是瞭如指掌。

所以馬順在路上,已經將定國公的卷宗過了一遍。

馬順說道:“臣遵旨,卻不知道陛下要輕還是重?”

朱祁鎮好奇的問道:“有重的嗎?”

馬順說道:“陛下說有,那就有。”

朱祁鎮聽了,就知道這是栽贓嫁禍,想來是錦衣衛的看家本領,朱祁鎮說道:“定國公是太宗所封,世襲罔顧不可動搖,今後這些毫無根基的話,不要說出口。”

馬順立即說道:“是。”擔任他對這一句話有另外的理解,那就是隻需做,不用說。

朱祁鎮說道:“有什麼說什麼?”

馬順說道:“定國公太小,大部分都是小事,唯有一件事情,或許能拿來做文章。”

朱祁鎮說道:“說吧。”

馬順說道:“定國公表姑馮出嫁千戶解家,要想迎母親回京師,馮之弟,倫爲韓王護衛指揮。他母親與韓王府的姻親有關係,韓王不準,而馮身邊僕役有出自定國公府,就假借定國公名義聯繫地方官壓着韓王。而今王文大人有在巡視各地藩王不法事,所以這一件事情,還壓着沒有爆出來。”

朱祁鎮聽了一耳朵,就無心瞭解了,說道:“什麼雞毛蒜皮的事情?大抵是兩姐弟爭家產,算了,你看着辦,總之,朕要讓定國公清醒一下,也要黔國公清醒了一下。”

“是。”馬順答應的乾脆利落,這樣的事情纔是錦衣衛最熟悉的業務,而不是千里之外探聽消息。

隨即馬順就下去安排了。

朱祁鎮對沐昂其實有些不滿的。

比孟瑛是他親自點的將,而剛剛到了雲南仗還沒有打,兩邊就鬧了起來,這是在打朱祁鎮的臉。

只是沐家在雲南的根基太深厚了。

爲了當前戰事着想。

朱祁鎮只能最適合戰事的角度來看,將自己心中的不舒服放下來。

朱祁鎮又問道:“去武英殿,請英國公過來一敘。”

“是。”王振說道。

朱祁鎮來到武英殿的時候,英國公張輔已經到了。

朱祁鎮已經有意文武分制。

一般來說,他在文華殿處理的事情都是民政有關係,在武英殿處理的事情,都是與軍事有關係,一些私密的事情,都是乾清宮處置的。

再或者去文淵閣。

而今三大殿沒有修建起來。

想來等三大殿修好之後。

最重要的會議,會放在三大殿之中召開。

英國公也是武英殿的常客了,君臣行禮過後,朱祁鎮讓張輔落座,問道:“雲南的消息,英國公已經看過了吧。卻不知道英國公覺得,而今孟瑛與沐昂兩人,到底怎麼選?”

英國公張輔對此早有準備。內閣傳上來關於軍情的奏疏,丟是張輔過了一遍,張輔卻賣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關子,說道:“陛下可知道保定侯一戰成名的保定之戰?”

朱祁鎮說道:“願聞其詳?”

他翻保定侯的履歷時候看過,知道這一戰,讓滕國公孟善進入太宗皇帝視線之中,甚至爲孟家滿門富貴奠定了基礎。

孟善生前爵位是保定侯,而去世之後追贈滕國公。

也知道是一場以少破多的大戰。

卻不知道這一戰到底是怎麼打的。

張輔說道:“這一戰,其實並不複雜,也不大。不過滕國公用兵之老道,卻還是讓張某欽佩,當時張輔跟着太宗皇帝南下山東,與盛庸接戰,盛庸老將,用兵沉穩,互有殺傷,不分勝負,然山房昭,平安帶山西兵出紫荊關,向北京而來。平安攻北京,房昭攻保定。欲將我大軍,從中一刀兩斷。”

朱祁鎮一聽這些熟悉的地名,呼吸都急促起來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五章 太后二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
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五章 太后二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