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

第二百二十六章屠城之後

朱祁鎮在這一件事情上是少有帶了情緒,是寧殺錯不放過,嚴厲之極,但是成國公所做的,卻是爲了保全手下,將參與進去的將領都狠狠的教訓了一遍,然後整頓了一下局面,好在朱祁鎮面前過得去。又殺了幾個做的最過分的人,當做替罪羊。

這樣的處置,哪裡能真正根治邊軍走私的問題。

就具體在天成衛上面。

天成衛的武器缺額一部分是之前遺留下來的。也就是當年走私案中被按下一部分,另外就是這幾年陸陸續續,固態萌發。

而天成衛的狀況,是一個特例嗎?

估計不是。

所以面對瓦刺大大進步的攻城能力,因爲瓦刺擄掠不少漢人工匠,甚至很多火器都是漢人操控的。天成衛有些吃不住勁,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不管天成衛如督促,如何告急。

孟瑛都巋然不動,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原因很簡單,瓦刺掌控了戰場的主動權。

孟瑛所部一出居庸關,就在瓦刺遠探攔子馬的視線之中。明軍騎兵也派了不少騎兵去驅除,這樣壓制在幾十騎,甚至更少的騎兵作戰,在孟瑛所部附近從來沒有斷絕過。

孟瑛很清楚。以瓦刺的機動能力,他可以在任何時候,突兀的出現在大軍之前。他不管在行軍之中,還是安營紮寨的時候,都要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

大軍隨時都處於危險之中。

天成衛比起大軍的安危,不值一提,他要做的事情,不是一定要將天成衛給救下來,而是牽制住瓦刺主力,最少不能讓瓦刺主力無視自己。

如果他麾下主力有什麼事情,這是比失陷十座天成衛更加可怕的事情。

這樣的局面,並沒有在也先的預料之外。

也先選擇進攻天成衛,未必不是誘孟瑛倍道而行,然後半路伏擊之。

至於攻明軍堂堂正正之陣,也先很有自知之明。即便能攻下來,也定然是一場慘勝。

只是看而今這個樣子,孟瑛老奸巨猾,心思沉穩,心腸也硬得狠,這天成衛並沒有什麼保留下來的必要了。

雖然明軍步陣難啃的很,但總要試一試。

也先說道:“傳令下去,總攻。”

三日後。

孟瑛帶着大軍來道了天成衛。

天成衛乃是與鎮虜衛同城,也就是這一座城池有兩個衛所。按編制最少有一萬多衛所兵,至於家眷,餘丁,還在這裡討生活的人,最少有數萬之多。

而此刻的天成衛城,四門洞開,血腥味,屍臭味,迎面而來。

正值夏季,無數蒼蠅集結成羣,嗡嗡的就好像是烏雲一般。聽不見人聲之後,他們全部飛走,一時間似乎無數屍羣動了起來。

不是這些屍體動了,而是屍體上面的蒼蠅動了。

孟瑛帶着大小將領從大開的天成衛東門進入天成衛之中。

所有屍體都沒有被收斂,還保留着他們臨死的樣子。

城牆上下,十字長街之上,全部是壯丁,或有甲冑,或沒有甲冑,或被刀砍死的,或被弓箭射死的。

死狀萬端,悽慘讓人不忍直視。

而通過長街兩側洞開的門戶,看見大大小小的院子裡面,有不知道多少婦孺的屍體。而女人的屍體,大多是光着身子的。

她們的屍體還在無言的說着她們臨死之前,遭受的暴行。

而在十字長街最中間,也就是整個衛城最中間的地方,有一座鐘鼓樓,似乎因爲這鐘鼓太大了,並沒有被搶走。

而鐘鼓樓上,並排掛着一串人頭,都是衛城之中將領。

孟瑛見慣生死,甚至他少時跟隨太宗皇帝北伐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殺過人,連整個部落不論婦孺一併殺過的事情,他也是見過的。

戰爭的本質是超出一切下限的純粹暴力行爲。

孟瑛對此並不驚訝,但是此刻心中依舊無名火起,因爲當初是他殺別人,什麼時候輪到跳樑小醜,來冒犯大明瞭。

不過,孟瑛的憤怒一絲也沒有外漏,他的目光之中依舊是毫無感覺,淡漠的就好像是今日的日光。

無悲無喜的照射在被屠城後的天成衛城之中。

孟瑛淡淡說道:“傳令下去,讓各部打掃城池,將屍體安置了,今日我們在天成衛駐紮。”他擡起頭,看着掛在鐘鼓樓上人頭,說道:“將這些都厚葬吧。”

“是。”下面的將領立即齊聲答應。

“大將軍,末將請戰。”吳瑾出列大聲說道。

此刻的吳瑾已經是幾萬騎兵之中一個重要將領了。升遷速度堪稱火箭。

但是吳瑾寧可不要。

因爲他升官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爲他的功勞,當初大同城下一戰,的確漂亮。另外一部分就是他父親與叔叔的死。

吳家兄弟死的如此慘烈,連朱祁鎮聽說了,也動容不已。朱祁鎮雖然沒有直接說要升吳瑾的官,但是已經批准吳瑾襲爵一事,只要這一場打完,回禮部走一個流程,他就是大明恭順伯了。

甚至有風聲說,連這伯號也會改。

無他,恭順,忠寧,等名號,聽起了不錯,但是都是給蒙古人的,其中看似拉攏,恩賞,但是骨子裡,卻還有區別對待的感覺。

所以,這一戰之後,很可能吳瑾的恭順伯就會換成了正常封號,就好像是孟瑛的保定侯之類的封號。

吳瑾的升官,是對吳家兄弟的獎賞。

但是對吳瑾來說,他寧可還去當他的千戶去。

父親尚且有一個人頭送回來,只能用香木雕刻一個身子下葬,至於二叔,更是屍骨無存,只能用身前的衣服做一個衣冠冢。

吳家在京城這兩脈,忽然他就變成最年長的一個了,上要照顧母親,嬸嬸,下要安撫弟弟妹妹。

此恨如血海滔天,所以吳瑾傷勢還沒有好,就匆匆到軍中,更是對瓦刺態度最爲決然一派。

“我說過,凡是敢請戰者,軍法處置,你不知道嗎?”孟瑛微微皺眉。

孟瑛出兵救援天成衛,進度緩慢,軍中很多人都心中不滿。很多人都進言請戰,明軍大部分下層將領,不會理解孟瑛的戰戰兢兢,寧可不勝,不可有敗的心裡。

他只是看見孟瑛膽小如鼠,畏敵如虎。只是孟瑛有皇帝背書,麾下還有嫡系兵馬,壓得住陣腳。

這才讓全軍,心服不服不論,最少要口服。

因爲軍中請戰之輩,絡繹不絕,孟瑛特別下令,軍中再有請戰者,軍法處置。

吳瑾大聲說道:“將軍身爲保定侯,承父祖之蔭,受陛下之恩,效命沙場之上,不死戰以報君恩,解宣大百姓倒懸之苦,反而坐觀徘徊,一日不過行軍三十里,縱然瓦刺攻我城池,殺我百姓,不知道故滕國公泉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將軍但凡有廉恥之心,就該盡進大軍,直撲瓦刺大營,與之決戰。”

“如此,末將即便是死於軍法,也毫無怨言。”

“大膽,”不等孟瑛說話。立即有人訓斥吳瑾。

吳瑾幾乎在指着孟瑛的鼻子罵,你老子生下你來做什麼用的?訓斥吳瑾很多人其實也是爲了保全吳瑾,畢竟等孟瑛發怒,恐怕事情就不好辦了。

吳家兄弟兩人戰死塞外,壯烈之極,軍中很多人雖然與吳家兄弟沒有什麼交情,也願意照顧吳瑾一二。

“將軍,吳瑾胡言亂語,將軍還請見諒。”

“將軍吳瑾失心瘋,末將請將他逐出軍中。”

一時間說什麼都有。

孟瑛目光淡漠的掃過衆人,衆人只覺得呼吸一滯,都不敢多說話了。一時間周圍變得靜悄悄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七十章 諸子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三章 都掌蠻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十六章 海漕
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七十章 諸子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三章 都掌蠻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十六章 海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