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暗潮

第五十九章暗潮

周忱分明感覺到了朱祁鎮一邊善財難捨,是不捨得金銀礦上的收入。一面又不想讓繼續採礦上的情弊。

這個辦法很不好辦。

可以說,天高皇帝遠,這些礦場大多數是在深山老林之中,死幾個人,根本就沒有人知道。

即便放在現在還有黑煤礦。

在這個時代,礦監直通宮內,很多事情地方官根本不敢過問。

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再好的政策,都不能保證實行下去。

對很多太監來說,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能來錢,就是好辦法,他們可不在乎這錢上面有沒有帶着血。

這種權力制衡的失衡,讓所有辦法都不是辦法。

周忱小心翼翼的說道:“臣以爲,礦場之事,關係地方治安,當在當地設一縣丞,專門掌管礦場。”

朱祁鎮聽了,自然懂周忱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就是將礦場交給地方系統。

這個辦法好不好?

朱祁鎮並不認爲多好。

首先礦場轉交給地方了,地方官員的德行就能保證嗎?

最重要的是,礦場到了地方系統,礦場上交的金銀恐怕是要先走一趟戶部,再能進入大內了。

尋常時候,這事情並沒有問題。

但是到了某些時候,卻未必了。

還真有大臣敢挪用大內的錢,永遠不要低估這些文官的膽色。

而且朱祁鎮對礦場的產出還是基於厚望的,畢竟東北可是有很多金礦的。朱祁鎮不知道這些金礦在什麼地方,但是想來隨着大量百姓進入東北,這些金礦自然也會發現,再加上發展工業,需要大量的礦產。

朱祁鎮總不能放棄所有的礦產的控制權。將這些權力都轉交給地方政府代爲實行吧。

且不說文官集團野心,單單說一點,朱祁鎮行要推行什麼改革,就必須通過文官集團。這太不方便了。

而且礦監是這樣的?

宮中所掌管的各種廠,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其中情弊多少?

朱祁鎮對將各種廠礦集中起來,組建一個專門負責的衙門。越發迫切起來。

朱祁鎮心思盤旋不定,口中依然不鹹不淡的問道:“還有。”

周忱心中一直想着彈劾他的事情,哪裡想了那麼多。只是朱祁鎮說了還用,那就一定會有,周忱說道:“以臣之間,當設立礦籍,將礦場附近百姓納入礦籍之中,免其其他賦稅,專司採礦,每人設定額,高出定額之外,朝廷花錢採買。”

朱祁鎮聽這個模式很熟悉,就是竈戶的模式。

其實這個模式並非是竈戶的模式,也是匠戶的模式,大明設匠籍,工匠都要來北京服役,朝廷給微博的工錢,給材料錢。

到了大明後期,朝廷給的錢往往不夠,匠戶不得不賣兒賣女往裡面填坑,也填不平,故而大明火器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朱祁鎮自然不肯這樣的。

在朱祁鎮看來,建立戶籍檔案是對的,但是劃分太細了,就不對了。

什麼軍籍,民籍,尚能理解,但是什麼樂籍,賤籍,匠籍,陰陽人,等等。太祖皇帝想讓下面百姓世世代代子承父業,簡直是不人道了極點。

朱祁鎮現在沒有能力廢除倒也罷了,難道還要再加上一個。

朱祁鎮承認周忱的辦法,或許能降低百姓負擔,但卻不是他想要的。

既然周忱的辦法,朱祁鎮不滿意,朱祁鎮只能按自己的想法來了。他心中暗道:“這一次劉定之只需在福建立一下功勞,回來之後,朕就讓他成爲少府丞。”

周忱早已忍不住了,說道:“陛下,臣有下情上秉。”

朱祁鎮說道:“說。”

周忱說道:“都察院那邊,已經有人聯名上奏,彈劾臣導君向惡,並橫徵暴斂,以至於福建民變。”

朱祁鎮聽了,第一個感覺就是這一件事情,不是衝周忱去的,而是衝他來的。

周忱僅僅是一個辦事的人。

真正主導這些政策的人,就是他朱祁鎮。

朱祁鎮登基以來,一直在財政上想辦法開源。在朱祁鎮努力下,朝廷財政收入,二千三百萬石糧食,一千二三百萬兩白銀,整整超過宣德年間近一千萬兩。

有這一千萬兩能夠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這種財政政策,其實已經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倒是朱祁鎮在覈心層,以瓦刺的威脅爲例,反而讓核心層支持朱祁鎮。

畢竟楊溥這老臣,都是打過仗的。知道打仗的時候,即便是金山銀山都要打空的。

即便不是衝他來的,朱祁鎮也要保住周忱。

因爲周忱的能力,讓朱祁鎮根本離不開他。

雖然周忱在鹽稅上的能力,讓朱祁鎮刮目相看。但是真正讓朱祁鎮感到驚歎的,乃是周忱在廢除寶鈔,建立起銀本位的制度。

這一件事情,根本沒有一點波瀾。完美是平穩過度。

而且寶鈔雖然而今是廢紙一張,但是寶鈔之前,卻是大明的法定貨幣。

其實寶鈔在洪武年間,還是很值錢的,在永樂前期有一定的貶值,但是還是能用,真正讓他不能用的,就是永樂北伐帶來天文數字的開支。

朝廷當時的賦稅,根本不能抵消開支。

當時財政上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寶鈔了,於是濫發寶鈔,倒是發了多少,朱祁鎮都查不住具體數據了,反正是很多很多。

很多人都以爲寶鈔貶值,是因爲朝廷只會放,不會收,但是實際上整個宣德年間,朝廷一直在回收寶鈔,想要挽回寶鈔幣值。

只是信用一旦破產,就不可挽回了。

在周忱做這一件事情之前,朱祁鎮並不覺得有多重用,不過周忱乃是戶部尚書,在這個位置上的大臣,朱祁鎮也不可能讓他們完全聽話。也不用他們完全聽話。

只有奴才才完全聽話。

周忱有這想法,朱祁鎮也沒有看到弊端,那麼他做爲戶部尚書想做,朱祁鎮還能攔着不成。

只有做完之後,朱祁鎮才發現。

沒有一個完善的財政體系,不管是糧食還是銀兩調動起來,都是廢立了。周忱所做的不僅僅是廢除寶鈔,而是讓銀兩銀元代替寶鈔爲法定貨幣,重建一套財政體系。

有了這一套財政體系,後來大明賦稅的高速增長,才成爲可能。

這樣的人才,朱祁鎮豈能讓下面人一些言語給給毀了。

朱祁鎮淡淡說道:“朕知道了,而今還不到十五開衙的時候,卿回去且休息幾天,等開衙的時候,朕定然會給你一個交代的。”

周忱聽了朱祁鎮這一句話,算是放下心來,立即向朱祁鎮行禮說道:“臣謝主隆恩。”

朱祁鎮送走了周忱。

說實話,朱祁鎮對一些御史言官,很是反感。覺得這些人指手畫腳感到厭煩之極,他有意藉此機會清理一下。

但是一想到而今的內憂外患,瓦刺咄咄逼人,兀良哈已經正式依附於瓦刺了。而福建這邊又出了這等事情。

一下子讓朱祁鎮對地方吏治的所有信任破滅了。

明年將各地外派的各省巡撫,監察地方官員,少不了都察院出力,真將他們給掃一遍,恐怕新上任的就不敢言了。

朱祁鎮想來想,還是親手寫了一張紙條,讓人送給了楊溥。

最近朝廷大事連連,一個案子接着一個案子,朱祁鎮不想讓朝廷出現大變動,想來楊溥也是不想的。

楊溥出馬,這一件事情自然是消失在無聲無息之中。

正月十五開衙之後,彷彿之前所有的串聯都不存在一般。只是這樣做,僅僅是矛盾暫時按捺住了,今後遲早會爆發出來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章 聖心如淵
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章 聖心如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