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周忱辦事之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很多東西,並不是能通過一張故紙看出來的。

朱祁鎮終究是要問楊溥。

而周忱的動作也很快,在戶部理事不過三五日功夫。就已經將新鹽法的草案,搞出來了。

周忱以爲政務簡的原則。省去了各種繁瑣的手續,直接廢除了鹽引。而是在鹽場直接以縣爲單位撲賣。

每三年一換。

而賣食鹽也要撲賣。

朝廷規定最低價格。也給出最高價格。

最低價格,就是朝廷從竈火收上來的價格,翻上兩倍。這個數量是周忱爲朱祁鎮保證的最低財政收入。

任何撲賣就不能低於這個價格。

至於最高價格,卻是朝廷規定各地鹽價最高價,畢竟朝廷不能不顧百姓死活。鹽是生活必須品,真要弄得百姓淡食,朝廷也沒有好處。

雖然各地商人都必須要當地縣衙作保,比如你要撲賣北京的鹽區,必須讓順天府給你開局保單,證明你這個人資產。

當然這個最高價是零售價。

還有一點,那就是周忱將原來竈戶的定額給免除了,給出了竈戶固定的價格,不再有定額。只有有鹽朝廷就收。

並建議派重臣坐鎮各地鹽場,清理各地情弊,並嚴查私鹽。

朱祁鎮看了之後,覺得極好。

看起來鹽商必須出兩次價,一次乃是某地賣鹽資格,然後就是食鹽本身。

確定了食鹽收購價,想來竈火併不會無償生產。都以撲賣,想來大規模壓低了食鹽的利潤,將這些利潤都歸到了朝廷手中。

而且並不複雜。因爲朱祁鎮也明白,太過複雜的計劃,以大明官員的執行能力,恐怕也執行不下去。

甚至朱祁鎮都一種將撲賣改爲定價的想法。

因爲他當心,這種撲賣,也就是類似現代拍賣的辦法,會產生情弊。

但是朱祁鎮想了想,因爲他太需要錢了。心中暗道:“姑且行之,等將來出了事,再改也不遲。”

想來任何新法,在執行之前。一般來說,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暫且就這麼辦吧。

朱祁鎮就請楊溥過來,讓他看周忱的題本。

楊溥拿過來一看,說道:“陛下欲廢開中法乎?”

朱祁鎮將周忱的說辭一五一十的說了,說道:“朕也想過,開中之法,雖然有利,但是而今馳道之利,勝過開中,朕意等河北大工完工之後,就修建從北京出居庸關到宣府,通大同房的馳道。”

楊溥說道:“燕山難越,可不比門頭溝到京師,從京師到通州這麼平緩,老臣數次隨駕過居庸關,而今依然覺得山道難行,馳道可否翻越大山?臣以爲此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不管如何,這馳道總是要修的。朝廷不管有多少糧食,在九邊糧食總是不足,這事情一定要解決的。”

張家口而今還是宣府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

朱祁鎮所言這一條路線,其實就與北京到張家口的路線,有相當部分的重合。

所以楊溥的擔心,並非不是沒有道理的。

畢竟詹天佑修張家口鐵路的人字路口的故事,就說明了,在動力不發達的情況之下,火車翻越都有技術問題,更不要說這種簡單的馳道了。

說實話,朱祁鎮對於馳道能不能翻越山體,心中也是沒底的。

但是兩相其害取其輕。

如果僅僅是一兩個山口難以翻越,大不了換馬車,或者換獨輪車翻越就行了。

畢竟這都是通過大軍的路線,決計不可能連獨輪車都不能過,擔心的不過是坡度問題。大明又不是沒有火藥,能炸開就炸開,炸不開,就換車。

反正大運河還有船閘層層擡高,才能過山東。

這一點麻煩,比之前一路人抗馬馱,要簡單多了。

楊溥的見識其實也不差。從楊士奇到楊溥其實都並沒有竭力阻止朱祁鎮的馳道計劃。他們都能看出其中利弊。

只是楊士奇不喜歡有劇烈的變化,想將徐徐圖之。

其實就楊溥本意來說,他也不想這樣一件事情趕着一件事情,畢竟老人都希望能穩一點。但是楊溥是怎麼打敗了楊士奇的,就是找準了楊士奇與朱祁鎮彼此的矛盾中心。

一個急一個緩。

楊溥還想坐穩這個位置,就不能重蹈楊士奇的覆轍。他心中暗道:“罷罷,陛下之意,無人能擋,此事由我做,要比別人做好。”說道:“既然如此,臣還是要緩一緩的,除非戶部願意爲九邊額外撥糧。”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此事讓周忱來說吧,朕想知道是,先生對周忱的新鹽法有什麼看法?”

楊溥看了之後,說道:“周忱還是如之前滑不溜秋。”

朱祁鎮說道:“此話怎講?”

楊溥說道:“周忱之法,可以爲朝廷帶來大量鹽稅,自然不用多說了。只是如此一來,臣以爲兩三年之後,鹽業再也沒有一個家產在千兩之下的小鹽商了。”

朱祁鎮聽了,再看看裡面的條文,一時間似乎有所悟,但是一時間揣摩不清楚。

楊溥說道:“陛下,鹽稅之所以衰落至今,其實也是因爲大量勳貴進入這個行當,導致鹽引濫發。小民苦不堪言,而今以縣撲買,所買者,比定能與官府有關係,周忱其實是知道,他砸了很多人的飯碗。”

“那些小鹽商的報復並不怕,但是京中勳貴的報復,卻是周忱也不敢承擔的,故而以周忱之策行之,臣以爲今後北方各省行鹽都是有背景的。如此撲賣,如何能賣上價啊。”

“朝廷的鹽稅,前數年或許很高,後面就恢復正常了。”

朱祁鎮聽了楊溥所言,心中微微一嘆,他想到了後面大量的利益羣體,比如文官,比如藩王。想來今後,想知道誰家是某縣第一豪強,只需看一下,這縣裡是誰賣鹽就行了。

只是這個局面該怎麼解開。

朱祁鎮起身踱步,但是想來想去,還是沒有想到什麼辦法。但是看向楊溥,楊溥嘆息一聲,說道:“老臣倒是有辦法,只是陛下真想做嗎?如此一來,這鹽法鬧出的風波,也就不大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周忱是一個能辦事的人。”

他心中雖然不大舒服,但也知道周忱其實將大鹽商的肉,填給各方勢力。勳貴,藩王,士紳,外戚。

而今聽了新鹽法,所想的定然不是反對。特別那些手中有鹽引的人家。他們所想,大概是怎麼搞定當地的食鹽專賣權。

這樣一來,反對的人就少了不少。

周忱一邊自己不至於得罪人,又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朝廷增收問題,第二個就是竈戶的生計問題。

朱祁鎮真要將這件事情給堵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對。他想清楚這一點,輕輕一嘆,說道:“還是先生看得明白。”

楊溥說道:“陛下當務之急,並非是這鹽法如何,畢竟周忱爲人如何,臣不去評價,但是他辦事一等一的幹才。他的辦法,即便是老臣也挑不出錯來。”

“只是有一件事情,卻要立即去做了。”

朱祁鎮說道:“卻不知道是什麼事情?”

楊溥聲音有一點發冷,說道:“打掃一下場地,還讓周尚書好生做事,他爲人太過圓滑,下不了死手,但是對於國之蛀蟲,就由老臣代爲處置,想來還能爲朝廷弄一些罰髒銀。”

朱祁鎮一聽就明白。

說實話,很多鹽商富可敵國,但是他們銀子是怎麼來的,那是真經不起查的。

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
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