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

第一百四十四章是天災非人禍

朱祁鎮忽然覺得,吃了飯之後,他的心思慢慢鎮定下來了。心中焦慮之意,有一些舒緩。他看了胡濙一眼,心中忽然覺得,似乎胡濙的本意不在於早膳,卻是在委婉的規勸朱祁鎮。

作爲皇帝,不管遇見什麼事情,任何無謂的情緒都不會有任何益處,反而是有害的。

“陛下,”曹鼐出列行禮說道:“臣有罪,遇此天災,不能協調各方,共度時艱,反而出了如此紕漏,禍及百姓,臣罪該萬死。”

曹鼐此言一出,內閣其他成員,微微一頓,也紛紛起身請罪。

朱祁鎮心中明瞭。曹鼐這一段話,雖然像是廢話,但是卻是定調子的廢話。他定的什麼調子,這一件事情是天災。

既然是天災,就不需要有人負責,即便有人負責,也是救治不利,而不是其他的。

朱祁鎮很明白。

黃河之事,固然有七分天災,但是依然有三分人禍,這三分人禍之中,朱祁鎮自己的決策失誤,佔了兩分。

固然,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會出這樣的事情,如果他事先知道黃河居然真能決堤,他或許就會想辦法,力排衆議,先修了黃河在與瓦刺大戰。

只是不管朱祁鎮本意是好是壞,從結果上來看,就是朱祁鎮壞了事。

曹鼐此言將事情釘死在天災之上,這就是朝廷處理這一件事情的口徑了,與皇帝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這倒不是曹鼐多愛護朱祁鎮。卻是儒家的政治原則,爲尊者諱。

任何人都不能說皇帝是有錯的,除卻皇帝自己。

朱祁鎮很想將這一件事情承擔下來。但是這話在口中打了一個轉,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

因爲這一件事情太嚴重了。

如果朱祁鎮承認在黃河上的決策失誤,承擔後果。結果會出現什麼事情?

曹鼐決計要罷相的。

因爲就如同李時勉當初教朱祁鎮讀書一樣,朱祁鎮的問題,李時勉卻打王振的屁股。皇帝出了錯,定然是輔佐的人沒有輔佐好。

所以曹鼐一定要承擔責任

甚至承擔責任的不僅僅是曹鼐一個人。

這是一場大風暴。

而今黃河決堤,不知道多少百姓流離失所,真正的損失還沒有報上來在。但朱祁鎮也知道,這定然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這個時候,保證朝廷正常運轉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去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更不要說,承認這一件事情,也會給朱祁鎮的威信帶來極大的污點。

而且人們對人性的揣測,從來飽含深意的。

朱祁鎮這一件事情決策失誤,僅僅是一個處理政事上的前後順序的問題,但是,朱祁鎮如果就此認了,傳出去,不知道會傳成什麼樣子的。

想來想去,朱祁鎮決計不能讓這一件事情與自己有半分關係。這是最理智的做法。但是朱祁鎮內心之中,並不能輕鬆一點,反而更加沉重。

他說道:“先生請起,天意如此,怪不得先生。”

曹鼐等人才起身再次落座。

朱祁鎮問道範弘道:“阮安到了沒有?”

範弘說道:“已經在殿外求見了。”

朱祁鎮說道:“讓他進來吧。”

朱祁鎮對曹鼐等人說道:“具體災情,還沒有報上來,就讓阮安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阮安來的很快。

而今阮安身上最重要的官職,不是別的,就是大明水利學院祭酒,水利待詔。

他身上已經沒有一個太監官職了。

進來之後,行禮道:“臣阮安拜見陛下。”

他現在不是以太監的身份拜見朱祁鎮,而是大明臣工的身份,在全部大明太監之中,有此榮耀的沒有幾個。

比如亦失哈,劉永誠。

朱祁鎮說道:“坐吧,臣讓你看的東西,你都看過了吧。”

阮安說道:“已經看過了。”

朱祁鎮派人傳喚阮安的時候,就是讓人帶着河南方面急報副本一起去的。

朱祁鎮說道:“朕對水利不熟悉,這八柳村在何處?黃河在這裡決口,又會出現什麼情況?”

阮安臉色有些難看,說道:“陛下有所部知,河決此地,已經不是河決了,臣以爲是改道了。”

朱祁鎮皺眉說道:“改道?”

內閣大臣們也悚然而驚。

決口與改道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他們都有這個擔心,畢竟黃河決南岸與決北岸的不同,從地方到中樞都是很明白的。但是知道歸知道,卻還抱着一絲希望。

阮安經過了河北水利工程,已經確定了自己在水利方面的權威。如果說河北水利工程,在執行上,組織上最大的工程乃是于謙。

但是在細節上,乃是技術層面,最大功臣就是阮安了。

只是阮安畢竟是一個太監。

如此大的功臣,如果歸功於一個太監。很多人的臉上就不好看了。

所以,于謙的名聲日隆,但是知道阮安的人卻沒有多少,當然,這也不是于謙搶了阮安的功勞。

畢竟在古代技術人員,本身就容易被埋沒。

真正留名青史大建築家,也沒有多少個。只能說是社會偏見問題。

或許別人不知道,但是內閣成員都是掌控大明各方消息的人,自然知道阮安的分量。

此刻阮安也如此說,所有人的心都涼了半截。

朱祁鎮說道:“改道何處?”

既然已經是最壞的結果,朱祁鎮也不做幻想了。

阮安說道:“陛下請賜一張輿圖。”

朱祁鎮沒有說話,僅僅是看了範弘一眼,範弘立即從一邊的卷宗之中,拿來一張地圖,卻是北方的輿圖。

阮安說道:“從八柳村到衛河,廣濟渠,不過幾十里遠,臣以爲黃河之水,必定奪廣濟渠河道,順着地勢東去,從廣濟渠一路過衛輝府,大名府,到東昌府,張秋鎮。”

周忱忍不住插嘴說道:“可是運河上的張秋。”

阮安的說道:“正是。”

周忱臉色瞬間白了。說道:“會影響漕運嗎?”

阮安說道:“回周大人,而今說不清楚,下官在這裡不過是紙上談兵,不看現場情況,是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朱祁鎮微微閉上眼睛,隨即猛地睜開說道:“阮安,你繼續說。”

張秋雖然運河上的一個鎮,朱祁鎮也是知道的。而且這個鎮非常重要,比尋常一個縣都繁華,是運河的重要節點之一。

張秋被沖垮,運河一定是會受到影響的,至於影響大小,就不好說了。

雖然朱祁鎮已經建立起海運體系。

但是原則上,還是秉承楊溥當初的提議,就是漕運與海運兩者兼備,不可偏廢。

以至於現在,運河上還保持着每年四百萬石糧食的運輸量。

去歲大旱,北京天津的糧倉空了不少,最近朱祁鎮正在補充糧食。所以漕運對現在非常重要。

當然,朱祁鎮也暗自慶幸,慶幸他沒有將一根繩子拴在運河上,最少海運已經有相當的基礎了。

否則面對這樣局面,朱祁鎮決計不能如此鎮定。

阮安微微沉吟說道:“陛下,而今臣知道的太少了,只能靠猜,如果有錯的地方,還請陛下見諒。”

朱祁鎮也知道,有些強人所難了。畢竟現在阮安知道的,僅僅是一個決口的地方而已。說道:“你說便是了,即便有錯,朕也不怪你。但是有時候讓朝廷早準備一分,就能救人無數。”

阮安說道:“臣謝過陛下。”他目光之中閃過一絲堅定,說道:“就地勢而論,黃河水衝到這裡,無非三條路而已。”

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十六章 經筵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序章 我, 朱祁鎮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
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十六章 經筵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序章 我, 朱祁鎮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