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

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

成國公身份貴重,雖然這一場大敗,成國公的下場不會好過。但是成國公畢竟是靖難勳貴的首領。

他的潛勢力有多少,楊洪這種在軍中廝混過的人太知道了。

即便成國公壞事了,這一股勢力也不會說被連根拔起的。所以如果楊洪知道成國公消息的時候,成國公已經死了,那也罷了。

既然知道消息,即便是做樣子,也要救一救。

更何況,楊洪對瓦刺騎兵的實力,也想一探究竟,究竟是什麼原因,能夠讓京營精銳折戟沉沙。

楊洪總要探一下底。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

楊洪就是這樣的人,不過他的膽大,並非胡來的,是建立在他一身戎馬的經驗之上。他看得出來,明軍殘兵敗將士氣低落,但是瓦刺本部人馬也好不到哪裡去。

瓦刺附從部落有什麼也就是搖旗吶喊的分,真正能打的也就是以綽羅斯爲首的,四個衛特拉。

瓦刺本身就是四個衛特拉部落聯盟的聯合,總共加起來不過十幾萬精銳而已。

所以,真正能與明軍打硬仗的,也就是這十幾萬精騎而已。

這一場大戰之中,不論各部落附從死亡多少,在也先心目之中,這些部落兵,就是炮灰,根本不用計入傷亡之中。

瓦刺精銳已經傷亡一萬餘人了。

看起來不多,但是對瓦刺來說,卻已經不少了。

這種反覆征戰,瓦刺騎兵也勞累不少,從集寧海子開始,幾乎不停歇的轉戰,瓦刺士卒也是疲兵了,不修整幾日,是恢復不來原來的戰鬥力的。

而且瓦刺人似乎也忘記了,真要是騎兵對衝,明軍騎兵怕瓦刺騎兵嗎?

所以,楊洪卻敢帶三萬新銳之師,以寡擊衆。一開打,就好像是一個墜子,深深刺入瓦刺騎兵之中。

瓦刺騎兵大吃一驚,一時間被打敗的想後退,後面的騎兵想衝了過來。正是組織混亂還沒有理清楚。

而楊洪看準了自己的目標,徑直殺到成國公所在之處。

成國公已經沒有馬了,他帶着數百士卒困守一個小山坡,他一隻手扶着一杆大旗,這並不是他的帥旗,他的帥旗不知道折到什麼地方了。成國公又從一邊撿起一杆大旗。

另外一隻手,手持長劍,正是倚天劍。

這一柄長劍,果然是神兵利器,銳利無比,此刻已經救過成國公好幾次,瓦刺騎兵的兵刃,一劍兩斷,甚至刺人,也能破甲而入。

當然了,這也是成國公雖然體力不行了,依然是一員大將,各種兵器用法,他也很嫺熟。有這一柄長劍,能讓他省了不少力氣。

之前有十成力氣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此刻用五成力道就能做到了。

而且數次兵刃相接,一般兵刃都要捲刃或者崩開缺口,但倚天劍只是在相接之處,有一絲頓感,不細細品味是感覺不到的,只要細細打磨一下,就會恢復過來的。

至於成國公下面的士卒,也就是馬屍人屍堆積在地面之上,形成一片障礙,如果瓦刺騎兵攻過來只能,與之步戰。

這也是成國公能堅持到這個時候的原因。

楊洪見狀,立即翻身下馬,來到成國公身前,說道:“末將楊洪來接國公,此地兵危戰急,請國公跟屬下來。”

成國公朱勇看着楊洪的目光,有些複雜。

成國公說道:“你何必來救我,我乃國家罪人。何必爲了我而折損兒郎。”

楊洪說道:“國公,末將救國公,不是爲了別的 ,就是爲了國家體面,戰事到了這一步,我等已經不知道如何向天下交代了,難道國公還要讓瓦刺多一個擊殺大明國公的戰績。”

“倒是我大明的顏面何存?”

成國公朱勇沉默了一會兒,苦笑一聲,心中暗道:“我想死都不能隨便死。”說道:“走吧。”

隨即軍中均出百餘匹戰馬來,將成國公護在覈心,楊洪帶着人馬一路向南衝了過去。

之前因爲瓦刺自己之間的混亂,才讓楊洪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此刻,瓦刺如果再沒有反應過來,就是太損瓦刺大國風範了。

故而,楊洪進來容易出去難。

瓦刺兵分兩路逼了過來,楊洪絲毫不慌亂,且戰且退。一路翻翻滾滾的向南邊殺過去。

之前所有,騎兵想要圍困騎兵是很難的。

如今也是如此,雖然看起來很兇險,但是楊洪沉着應對,一步步的向南邊殺過去。不知道衝了幾輪,忽然聽見前面火炮齊鳴,一聲接着一聲,前面的瓦刺騎兵忽然散開了,卻是嚴陣以待的明軍方陣。

見楊洪回來,軍中士氣大振,立即有數輛偏箱車拉開,放出一個通道,讓楊洪帶着本部騎兵,浩浩蕩蕩的進入軍陣之中。

楊洪目光掃過整個軍陣。心中暗暗生出佩服之感。不得不承認,雖然他覺得自己的能力未必在武興之下,但是在排兵佈陣之上,楊洪覺得自己不如武興如此老辣。

而今明軍是一個方陣。

本來在步卒兩側押運輜重偏箱車,全部在外面,成爲第一道障礙,這偏箱車與偏箱車之間,有些是用鐵索連在一起的,就如同城牆一般,有的是彼此之間有空缺,凡是有空缺的偏箱車外面都有火銃方陣。

火銃兵在外面列陣,一根根火銃夾雜着小炮都時刻準備好了激發。

一旦瓦刺騎兵衝過來,他們負責第一波傷害,然後立即通過缺口退入方陣之中,然後就是奇兵隊,也是手持冷兵器的軍隊,上前,長槍林立,刀盾如山,堵住缺口,而火銃火炮,還能在偏箱車上,繼續向外面射擊。

雖然沒有能轟擊數裡的大炮,但是這種步兵方陣,可以說沒有什麼空隙。

讓楊洪驚歎的,不是武興佈置出這個方陣。

畢竟這樣的佈置,乃是軍中慣例,即便在武學之中,也要講的基本戰術。讓楊洪驚歎的是,在他出兵去救成國公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行軍序列,也就是兩側是偏箱車,防止騎兵衝擊,步卒在裡面躲避。

不過不到一個時辰左右,武興就將這一切安排好了。

這種變陣速度,楊洪自忖也非手忙腳亂不可。

整個方陣,並不是正方向,而是因地制宜的長放形,南北長一點,東西窄一點,而在中間,卻有數輛偏箱車拼湊在一起的望臺,有兩人高,上面有一個木頭架子,可以容納一個人上去眺望。

而此刻武興就在上面。

在這個地方將四個方向都看在眼裡了。他遠遠的看見成國公,立即下來,行禮說道:“末將拜見國公。”

武興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的。畢竟朝廷沒有正式下令之前,成國公一直是成國公。只是語氣之中的尊重卻沒有了。

大明開國以來,唯有今日之敗,不管是徐達嶺北之敗,還是丘福之敗,都沒有這樣慘重過。徐達不過是進攻不利,大軍還是全頭全尾的回來了,而丘福不過是自己輕敵冒進,大軍也沒有全部死在草原之上。

之前武興也覺得成國公即便再敗,也不可能丟太多兵馬,那知道十五萬人,居然只有三萬多人回來。

武興一輩子老將,如何能接受,他一輩子的圈子也在軍中,可以說,武興不知道有多少子侄在軍中,此刻能保證最基本的禮儀,已經是他脾氣好了。

成國公近乎低聲下氣的說道:“武老將軍,可準備好了。瓦刺大軍就在後面。”

武興說道:“早就準備好了。”

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
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