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

第二百一十章噩耗傳來

貓兒莊之戰消息來到。

首先知道的是朱祁鎮。

因爲錦衣衛直入大內。幾乎在楊洪與成國公匯合之後,就已經將大概的消息傳到了朱祁鎮手中。

朱祁鎮已經沒有憤怒的力氣了。

在朱祁鎮知道有這個可能的時候,該憤怒早就憤怒過了。

在收拾爛攤子的時候,生氣毫無用處。

朱祁鎮直接召見孟瑛。

此刻孟瑛已經擔任了之前張輔的位置,在御前聽過諮詢。另外這一段時間,孟瑛已經在準備了,爲居庸關與紫荊關兩個重要的關卡加派人手。

並從京營剩下的士卒之中挑選合格的兵源。

似乎貓兒莊之戰戳破了京營的窗戶紙,在孟瑛摸底之下,京營之中所謂的二十萬大軍,只有五萬可以出戰。至於其他的軍隊,連守北京城都很是勉強。

但是延邊諸關加固,也是需要不少人手的。

這個關卡,除卻居庸關之外,其他都是如陽和口一般,是一條兩山之間的通道,並沒有修建關城。

即便徐晞在加固九邊邊防的時候,也沒有想這些地方改爲關城,一來是覺得耗費太大,二來,卻是覺得不值得。

那個時候,在這些關卡之前,最少數衛護持,所以誰也想不到。天下轉眼之間就崩壞到這個地步。

朱祁鎮召見孟瑛之後,先將錦衣衛的急報給孟瑛看,隨即問道:“居庸關與紫荊關各關準備的怎麼樣了?”

孟瑛說道:“臣已經視察過一遍了。唯獨紫荊關沒有防備,兩三裡寬的缺口,即便現在想要加固已經不成了,只是派精兵強將駐守了。”

朱祁鎮說道:“何人?”

孟瑛說道:“臣以爲威遠伯方瑾可擔重任。”

朱祁鎮說道:“福建兵可用嗎?”

說實話,朱祁鎮可沒有想用三萬福建兵。他只是想看看福建練兵的成績如何。畢竟福建衛所的改革乃是朱祁鎮軍事改革的一個試點。

這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朱祁鎮之後的舉措。

所以,朱祁鎮想趁着大戰的時候,將他們調入京師來看一看,畢竟除卻這個機會,平日調外兵入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此刻這三萬福建兵,就成爲救命稻草了。

只是三萬福建兵到底能不能用,朱祁鎮也是沒有底。畢竟之前福建兵在平定葉留宗,鄧茂七之亂的表現,實在令人辣眼睛。

難道數年之內,就能脫胎換骨嗎?

孟瑛說道:“臣已經到福建軍中視察過來,福建士卒訓練刻苦,雖然身材矮小,但是紀律嚴明。以臣觀之,瓦刺馬隊也衝之不動。”

朱祁鎮說道:“紫荊關可不比其他地方,卿覺得方瑾可以勝任嗎?”

孟瑛說道:“臣以爲方瑾可以勝任。”

朱祁鎮說道:“如此,就令方瑾帶領本部人馬駐守紫荊關,守北京側門。各部安排,朕信得過你,只是而今宣大局面如何收拾?”

“朕準備令你代替成國公,爲徵虜大將軍,總領宣大總兵官,主持戰局如何?”

孟瑛呼吸微微一緊,說道:“陛下有命,臣願意赴湯蹈火在所不遲。”

說實話,孟瑛年輕的時候,倒是有這個想法,當時他是靖難二代之中,比較出衆的將領,只是孟家偏向漢王而已。

如果漢王登基了,此刻張家的地位就是孟家的。

只是,漢王事敗了,孟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從此他再也沒有想過,有一日能再持帥印,掌近乎舉國之兵。

孟瑛自然有些激動。

朱祁鎮說道:“你準備如何對付瓦刺?”

朱祁鎮此刻也沒有辦法了,能主持這等規模大戰的人,也就那幾個人。成國公兵敗,英國公張輔年事已高,至於其他將領或許有能力,但是沒有資歷。文官掛帥?很抱歉,朱祁鎮不信任他們。

孟瑛說道:“臣以爲,而今的局面,朝廷不能敗第二次了,所以,臣在宣大的戰略,就是避免於瓦刺決戰,堅壁清野,長久相持。”

朱祁鎮聽了,雖然覺得有些刺耳,但是卻也知道,這估計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在成國公大敗之前,如果朝廷願意謹守關卡,瓦刺也不會有這麼大的戰果,但是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卻是任何一個人都不滿意的,包括朱祁鎮,也包括外朝的大臣。

但是而今卻又拿出這樣的辦法。

是的,沒有大決戰,就沒有大敗仗,而以瓦刺的國力,他們即便從宣大搶了不少東西,他們也不可能將戰事維持到冬天去。

所以,只要相持到秋後,瓦刺一定會退兵的。

而今六月,也就是隻要熬到十月,瓦刺就會退兵。

四個月的時間,以各城池囤積的糧草來說,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以瓦刺的攻堅能力,即便是攻城,四個月的時間,最大拔掉一個衛所而已,像宣府,與大同這樣的雄城,是決計不會被攻破的。

等瓦刺搶夠了,然後撤退。

畢竟一旦再來一次,貓兒莊之敗,朱祁鎮就覺得自己的小心臟都承受不住了。他徹底瞭解了,北京對蒙古戰略空間狹小的概念。

幾乎一場大敗,北京就能遭受敵騎了。

但是朱祁鎮還是忍不住說道:“難道只能這樣嗎?沒有其他辦法嗎?”

孟瑛說道:“實在是朝廷兵力不足,臣細細算過,各關卡加駐軍,已經北京城的駐軍,已經將京師之中的兵馬調用萬了。京師隨時要有十萬守軍,是決計不能動搖的。”

“臣即便去大同上任,也不過能帶數千步卒而已。實在抽調不出人馬了。”

朱祁鎮也知道,如果說居庸關乃是北京的正門,紫荊關乃是北京的側門,北京還有很多其他門戶,比如倒馬關,古北口,喜峰口,等等。

這都是要加固的。

這一道防線,乃是北京外圍重要防線。一些地方都是二線防線,全部需要加固,雖然京營軍中有不少濫竽充數的,但是派去守關還是不錯的,至於北京城,恐怕少了十萬人馬,北京城牆都站不滿,更不要說守城了。

朱祁鎮說道:“真的沒有兵馬的,難道不能從其他邊鎮,抽調軍隊?”

孟瑛說道:“能,只是即便能,各鎮未必能抽調出來兵馬,而今即便抽調了兵馬,一時間也不能直接進入宣大地區,所以,而今是趕不上了。”

“在者,延安寧夏兵馬本就不多,至於遼東海西,此刻能面對脫脫不花,估計也難以抽調出來,至於甘肅,就太遠了一點,等甘肅軍隊到了,什麼事情都晚了。”

“緩不應急。”

“臣看的是錦衣衛密奏,臣估計,戰報在明日或者後日就會到了京師,倒是舉國震動,陛下爲了安撫民心,也應該立即拿下成國公。臣沒有時間去籌集更多的軍隊了。”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你覺得逼退瓦刺,臣要說的是逼退,並不是等瓦刺搶夠了,搶不到東西自己退兵,你需要多少人馬?”

孟瑛沉吟片刻,說道:“五萬步卒?”

朱祁鎮有些奇怪,說道:“只需要五萬?”

孟瑛說道:“陛下,其實而今宣大人馬並不少,臣估計宣大各部騎兵加起來有五六萬騎,有京營步卒十萬,還有各地守兵,加起來,並不比瓦刺少,只是瓦刺掌握主動權,一旦打起來,將我軍分割在各個城池之中,這才難以對付。”

“而今朝廷也沒有騎兵了,陛下給我的只能是步卒,其實多五萬步卒少五萬步卒,相差也不是太大,只是有沒有足夠的本部兵馬,卻是臣能不能在前線有足夠的威信。”

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六章 困境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十六章 海漕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九十章 貝琳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
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六章 困境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十六章 海漕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九十章 貝琳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