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

第二十章治水三人小組

阮安激動幾乎站立不穩。

朱祁鎮看着眼前大工,忽然問曹鼐說道:“你覺得這束水攻沙之法,可否用於滹沱河?”

曹鼐看了看,忽然蹲下來,抓了一把土,說道:“陛下,不成的,滹沱河兩岸的土,與這裡不一樣,最容易崩了,前朝也修建過堤壩,只是即便修建了不出一兩年之間,就會被河水沖毀了地基,堤壩成片成片的坍塌。”

“臣從小看過,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聽老人說,之前河水之中的泥沙雖然不少,但也不如而今這麼多,卻是因爲朝廷遷都北京之後,太行山上都禿了,這才如此。”

朱祁鎮說道:“本朝遷都北京,與太行山上都禿了,有關係嗎?”

于謙說道:“陛下有所部知,朝廷所用木材,雖然很多珍貴木材都是從遠處採辦,但是尋常木料,還是就地取材的。”

“太宗營造北京,所用木材都是從太行山,燕山一帶而來。”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曹鼐這是你的事情,工部下禁令,今後按時封山,伐一顆樹,種一顆樹,一定不能讓情況再惡化了。”

曹鼐說道:“臣以爲禁令好出,但是要讓百姓不伐木,卻是不能的。”

朱祁鎮一聽,也覺得頭疼。

朱祁鎮看着曹鼐與于謙,君臣三人,一時間面面相覷。

下達一個詔令,朱祁鎮只需動動筆就行了,但是想讓百姓都聽從,卻是難了。對百姓來說,長遠的利害是說不通的。

一個縣衙就那麼多人,即便加上白役也沒有多少。這禁令下達之後,要麼不被地方當回事,縣令不想找麻煩,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些人官員或許還能用這個禁令盤剝百姓一番。

因爲大明民間對木材的需要是相當之旺盛的。

朱祁鎮禁止北京用柴,也是先培養出北京百姓用煤習慣,纔敢下達行政命令。而且北京城之中,畢竟是天子腳下,很多事情也能管得到。

但是太行山附近都是一些什麼地方?都是窮地方,他們即便知道伐木不好,也必須做,因爲要吃飯。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只能讓遼東多運大木來了,想來遼東木多了,太行山上的木頭就賣不出去了。”

朱祁鎮雖然這樣說,但是卻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雖然太行山之中,容易開採的木頭,質量比較好的木頭,已經被清理乾淨了。對於許多富貴人家,可能用遼東大木代替太行山木材做傢俱,房子。但是大部分普通百姓,卻是沒有選擇的。

朱祁鎮向王振一示意,王振立即會意,他下令錦衣衛一下拉開防護圈,王振帶着人都離開,遠遠的看護朱祁鎮。

朱祁鎮身邊只剩下曹鼐,于謙,還有阮安。沐敬。

阮安與沐敬見狀其實想走的,卻被朱祁鎮留下來了。

朱祁鎮對四個人說道:“朕不自量力,欲治理河北水利,而今才知道其中艱險,百姓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今欽天監已經報告,今春大旱,已經成爲現實,甚至旱蝗相接。朕欲以工代賑加速河北治水,卻不知道諸位有何教朕。”

而今已經有不少流民都被盧溝河大工收納了,否則這工程進度也不會這麼快,一想到即將到來更大規模的流民潮。朱祁鎮就一陣心慌。

于謙說道:“陛下,臣只問陛下一句話,決心可曾定下來?”

朱祁鎮說道:“已經定下來了,決不會改變。”

于謙說道:“去歲大水,今春大旱,京師的糧食恐怕不足。治水之事,最忌半途而廢。一旦半途而廢,得不償失,臣還想再問一句,陛下決心已下。”

朱祁鎮說道:“錢糧用度,先生不用多想。”他微微一頓,說道:“太皇太后給朕留下下兩千兩萬,朕就當這個敗家子,將這些錢都砸在治水之上。”

朱祁鎮誇口的時候,還是打了一個折扣。不過他只是表一個決心而,兩千萬兩銀子,在太宗皇帝手中,足夠他北伐一兩次了。

于謙與曹鼐心中再沒有譜,也不可能一口氣,將這麼多錢都花乾淨。

于謙,曹鼐兩人紛紛動容,向朱祁鎮行禮,于謙說道:“陛下愛民之心,可感天地。臣定然不負陛下所託,每一分錢都花在河北水利之上。”

曹鼐說道:“臣發誓,河北水利不成,臣死後不進曹家祖墳。”

兩千萬兩白銀是一個什麼概念。大明歲入一年二千四百萬石糧食,而大明糧價最低的時候,也就三百文。兩千萬兩銀子,幾乎抵兩三年的賦稅總額。

這麼大的財力,怎麼大的信任。

他們兩人如何不竭盡全力。

朱祁鎮說道:“有兩位在,朕是放心的,只是朕想問,如果儘快展開治水,當從何處開始?”

于謙看了一眼曹鼐,說道:“臣以爲當由北向南。”

“臣當了幾年順天知府,幾乎走遍了順天大小河流,對如何治理這一片水域,已經有想法,只有錢糧到位,就可以組織災民儘快開始。”

朱祁鎮看向曹鼐,曹鼐說道:“臣也覺得應該由北到南。原因有二,最南方的漳河,衛河,一部分已經牽涉到河南省了,跨省合作,有些麻煩,而且牽扯到了運河,朝中必然有爭論,這也浪費時間。”

“其次,臣家鄉滹沱河,滏陽河水患不是一日兩日,根結難解,倉促修建,臣擔心將來如果失敗的話,有損陛下威名。”

“而京師附近,從來是朝廷所重,臣查過工部檔案,各處水情都沒有記錄,如果動工的話,也容易籌措。”

朱祁鎮忽然看向阮安,說道:“阮安,你覺得該如何?”

阮安大吃一驚,說道:“陛下,這裡那裡有奴婢說話的分。”

朱祁鎮皺眉說道:“從今天起,你不是宮中太監,而是大明的治水待詔,沒有品階,但是與翰林學士同品階,並賜待詔印,可以不經通政司直入大內。”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臣了。”

于謙與曹鼐大吃一驚,曹鼐小心的說道:“陛下,這樣太過了吧。”

朱祁鎮說道:“這不爲過,如果誰能爲解河北水患之禍,朕不吝嗇封爵,而今不過是斜封官而已。”

所謂斜封官,就是不經過內閣六部,所封的官員。

這種官員朝廷其實不大承認,以爲是歪門邪道。

曹鼐聽了,這才鬆了一口氣。

畢竟這些官,想要封只需皇帝一張中旨就行。曹鼐也管不着,不過內閣六部一般不承認他們在政治上的某些權力的。

阮安聽了,幾乎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

朱祁鎮說道:“今日治水大事,在朝中有曹學士,在地方組織有於先生,朕沒有什麼信不過,但是唯一擔心的卻是,治水方案不行。畢竟六合塔之事,朕不想復現於今日,故而纔給你這個恩典,只要你能將這一件事情做好,朕就爲你找一養子,你只要好好教他治水之道,爲朝廷治水,你阮家,從今之後,就是朝廷治水世家了。”

阮安聽了,頓時不結巴了,說道:“奴婢,不,臣謝主隆恩。”

朱祁鎮說道:“你覺得該從什麼地方修?”

阮安說道:“定然是先北後南。”

朱祁鎮說道:“爲什麼?”

阮安說道:“北京這幾十年一直有大工,很多工匠都能在北京找到,除卻北京,一時間想要供應這麼多材料,物資,臣以爲沒有一處可以的,所以只能先修北邊的。再修南邊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十六章 經筵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三章 都掌蠻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
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十六章 經筵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三章 都掌蠻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