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

由不得楊士奇不激動。

楊士奇聽到了阮安這一番話,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盧溝河,甚至不是河北水系治理,而是黃河。

盧溝河並不安穩,甚至有人起一個外號,叫做無定河。

後來在康熙年間,于成龍治水,才變成了永定河。

但是盧溝河的水災與黃河水災,卻是大巫見小巫了。

盧溝河發洪水,不過淹幾個縣而已,但是黃河一發洪水,直接想把開封府吞下去。正好幾個府縣,大半個河南,乃至南直隸都要受災。

生民何止千萬之衆。

這才重中之重。

楊士奇說道:“你如何保證?”

阮安說道:“首輔如果不信,可以當場一試。”

隨即阮安指着兩個桌面,說道:“這裡可以比做盧溝河。”

楊士奇第一個坐不住,站了起來,幾步走道桌子旁邊。

這桌子很大,大概有兩個乒乓球檯那麼大,上面堆積泥沙,一邊高一邊低,上游陡峭,下游平緩。

只是下游卻有不同。

下游一個只有尋常河道,另一個的河道修建的很複雜。

最外面有一層,中間有一層,將河道逼得很急很窄。

阮安一聲令下,立即令一邊的侍衛搖動水車。

不一會兒這些水從下面的水桶之中,打了上來,一股股的衝在高處之上,隨即水與泥沙一併下來,流到下面,帶着泥沙衝到河道之中,隨即水流變緩,這河道之中,就有薄薄的一層泥沙。

這還是剛剛開始的。

想來時間一長,河牀被擡高。

也是自然的。

另外卻不一樣了。

水流被束縛到狹小的河道之中,水流越流越快,泥沙要麼被帶走了,要麼就漫在河堤之外,最外面的河堤裡面。

但是主河道並不受影響。

楊士奇看了之後,直接對下面侍衛說道:“整桶水倒。”

這侍衛聽了,不由向朱祁鎮看了一眼。

朱祁鎮點點頭,這侍衛立即將一桶水倒了上去。隨即侍衛從外面打水,並將桌子上流下的水擡出去。

一時間文華殿的地面之上,形成了兩道明顯的水線。

而文武官員雅雀無聲,只剩下水聲,潑水之聲,流水之聲,接水之聲。

水流頓時變得非常急。

如此一來,兩種河道的區別,更是區別出來了。

水流越急,所約束的水流就越急,下切之力,就越急,甚至形成一道深溝。而另外的河道,卻已經決堤了。

因爲從上面帶下來的泥沙太多,早就將河牀擡高了。

“停,”阮安見狀說道:“首輔大人,這不用再繼續下去了吧。”

楊士奇說道:“雖然在方寸之間,似乎很好用,但是放大數千裡,卻未必行了。”

“楊大人此言差矣。”阮安有些被激怒了,一時間也忘記了對方是名聲赫赫的首輔重臣,對於技術專家,最最討厭外行人亂說話了。

“萬物之理一也,天下水性,絕無例外。豈有此處可用,而彼處不可用?”阮安憤憤不平的說道。

“你確定?”楊士奇問道。

“確定。”阮安說道。

楊士奇轉過身來,對朱祁鎮行禮,不顧地面上的水漬,說道:“臣楊士奇爲天下賀,束水攻沙之法,如果能下,則黃河萬里可以不受水災,此乃天下最大祥瑞。”

有楊士奇賀,下面大臣紛紛學着楊士奇的樣子,說道:“臣等賀陛下,得此祥瑞。”

朱祁鎮連忙起身,說道:“先生何須如此?此事尚沒有成功,等成功之後,再賀不遲。”

朱祁鎮將楊士奇的攙扶起來,說道:“那麼盧溝河治理之事?”

楊士奇說道:“就用此束水攻沙之法,雖然天下水性相同,但是各地卻未必一樣,而且此法在方寸之中有此奇效,總要試一試才行。”

朱祁鎮心中那麼不明白,楊士奇還是覺得這個辦法有一點不靠譜。只是他找不到不對的地方,但是他依舊不想直接用在黃河之上。

因爲黃河關係巨大,與盧溝河不是一個體量之上。

別的不說,單單治理費用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盧溝河治理,幾十萬兩都有一點多,即便這麼大的工程,要挖掘一百多裡的河道。但是在楊士奇心中估算費用,也不過如此。

但是黃河,從黃河邙山段以下,數千裡堤壩重新修建,沒有幾千萬兩,想都不要想了。一時間國庫也沒有這個錢。

畢竟各處打仗,又是賑災。又是免稅。

也是仁宣以來,雖然也有戰事,但是總體來說,朝廷一直處於休養生息之中,還是有些家底的。

但是再有家底,一口氣拿出這麼多錢,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此一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就再清晰不過了。

朱祁鎮楊士奇答應,心中算是鬆了一口氣,楊士奇答應下來,下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朱祁鎮對阮安說道:“治理盧溝河之事,需要多是錢糧計算出來沒有?”

阮安說道:“沒有。臣等開沒有細細考察地方河道,而今這一條河道,還僅僅在規劃之中,地質不一樣,臣還要考慮繞道。所以錢糧還定不下來。”

楊士奇說道:“既然如此,盧溝河工程,就有順天知府于謙負責,阮安監工。先定下方案,再上報戶部,算好時間,今天冬天開工,明年夏天之前,一定要完工。”

于謙說道:“下官明白。”

朱祁鎮也明白。

以盧溝河水情,在夏秋之際一定會漲水的。所以陛下在夏天之前完工。冬天雖然天寒地凍,但是卻冬閒期。

可以動用更多的百姓。

楊士奇對朱祁鎮說道:“這費用,臣代劉戶部答應陛下,全部由戶部出。劉戶部是不是啊?”

劉中敷見狀,微微張口,心中暗道:“首輔,咱們之前可不是這樣說的。”楊士奇來之前,提醒劉中敷,一定要讓內庫承擔一部分。

但是到了而今卻變卦了。

劉中敷不知道楊士奇爲什麼變卦,他也不敢問,只能說道:“是。”

朱祁鎮察言觀色的本事,也修煉出來了,自然看出來,劉中敷的不一樣。

只是他並不是太關心劉中敷,因爲劉中敷是太皇太后的人。在太皇太后不理朝政的情況之下,劉中敷自然是向朱祁鎮靠攏了。

所以,朱祁鎮知道戶部一定不會卡錢糧,只有內閣卡了。

讓劉中敷答應並沒有什麼難事,但是楊士奇不改口,卻是沒有一點辦法的。

此刻楊士奇突然改口,纔是問題所在。

朱祁鎮其實已經準備好出一筆錢兩的。

因爲朱祁鎮雖然看重錢財,並不是貪財,而是做大事必須要錢糧。積攢錢糧是爲了做事,而不是相反。

北伐固然是大事,但是治水也不是一件小事。

朱祁鎮掏這錢,心甘情願。

朱祁鎮說道:“好,那麼這一件事情,就請戶部準備好吧。”

劉中敷說道:“是。”

事情已經說到這裡,已經到了散會的時候了。楊士奇忽然留步,說道:“陛下,老臣有幾句話,可否與陛下談談。”

朱祁鎮見狀,心中微微一頓,有些沉重。

獨對,這一件事情在官場是犯忌諱的。想想就知道,到底是什麼事情,需要你的同事避開你,直接與上司單獨談?

不過,這一件事情放在楊士奇這邊卻有一點不對。

因爲楊士奇的權威已經能壓在其他文臣之上,如果楊榮在還能分庭抗禮,但是楊榮還鄉,一時間回不來。

所以,楊士奇留下來,定然不會是爲了打小報告。

朱祁鎮說道:“正好,朕也有些事情與首輔談談。”

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
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