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平瑤策

第一百章平瑤策

“下官拜見總督。”葉盛見了韓雍來了,自然不會不開門。立即下城迎接不提。

韓雍一把攙扶起葉盛,說道:“葉大人這潯州守的不錯。”

葉盛說道:“此乃下官,分內之事。”

韓雍讓葉盛帶着參觀了潯州城牆。以及潯州府民壯。

韓雍心中暗自點頭。

廣西衛所韓雍雖然並沒有全部看過,但是他也是看過好幾處的,在他看來,潯州民壯素質,要比大部分衛所士卒要強得多。

這樣讓韓雍心中有些欣喜。

韓雍在江西賑災之中表現很好,並非沒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來到廣西之後,卻覺得束手束腳之極。

他要面對廣西與廣東兩省之間的矛盾。

對廣東省來說,這麼多年,年年給廣西協餉。但是從來沒有一點回報,甚至大藤峽的亂民,居都波及到了廣東省了。

廣東欽州一些衛所,都被搶劫過。甚至在廣東北部一些山區中,也有人呼應大藤峽。

特別註明,明代欽州一帶,乃是廣東省,而不是廣西省。

這樣的局面,讓廣東省對廣西這邊很是質疑。

同樣的,廣西這邊對廣東省這邊對戰事推諉與指責,也讓廣西方面很是惱火。

對廣西方面來說,廣東方面的協餉,是廣東給廣西的恩惠嗎?

不。

乃是朝廷的意思,不過是從北京運送過來太遠,要廣東撥給而已,甚至這一筆賬,也是要從戶部過一趟的。

至於你們廣東被劫掠了,這關我廣西什麼事情,有本事去找侯大苟去說。

所以,韓雍當兩廣總督之後,他首先面對的不是大藤峽的問題,而是如何彌合兩省之間的矛盾。

對韓雍來說,這並好辦。

不得不承認,韓雍的資歷比起其他人有些淺薄了。

他纔是正統七年的進士。這個資歷放在巡撫級別上,還是可以的,但是放在兩廣總督這個位置上,就有些資歷淺薄了。

資歷淺薄,就不能服衆。

韓雍是費了好大力氣,纔將這裡理順了。

緊接他發現廣西的局面,比他想象的不堪。

他不能忍受被動的局面。想採取更積極的狀況,卻與柳溥發生了激烈的矛盾,最後發展到各自上書彈劾彼此的地步。

如此一來,他又必須收拾柳溥突然離開的爛攤子。

以至於有侯大苟圍攻潯州城的局面出現。

韓雍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來救潯州,就是在平定其他方面的亂子。潯州是最後一仗了。這一戰之後,總共斬首一千多級,將亂民趕回了大藤峽之中。

是可以報一個大捷。

實際上,廣西各府縣糜爛的局面,進一步加深了。

韓雍心中也有幾分忐忑,不知道這事情傳到京師之後,他有什麼樣的下場。不過,在潯州他倒是看見了一絲希望。

這個希望,就是潯州城中的民壯。

韓雍覺得自己必須努力爭取一場勝利,來彌補這一次事情。

但是以衛所軍隊的實力,是決計不可能的。

畢竟如果可能的話,柳溥就不會明知道皇帝會震怒,也支支吾吾了。

韓雍對葉盛更加熱情了。兩人在潯州知府衙門坐定,敘過科名之後,關係似乎更親近一些了。

韓雍問道:“葉賢弟,你在潯州也有三年了,大藤峽之事,何以教我?”

“不敢當。”葉盛說道:“下官久在廣西,卻也有一愚之得。大藤峽之亂,本來不過是小事,卻是武夫之輩,大加殺戮,”特別是顧興祖,他在正統初年,在大藤峽殺戮無數,區區小事,就斬首數萬級,朝野側目,連陛下都爲之震驚。大藤峽之中,更是家家帶孝,戶戶喪親,從此,大藤峽之中大姓氏族矢志復仇。”

“從此見漢人就殺。”

“這纔有了而今這局面。”

韓雍也輕輕一嘆。

山雲,柳溥,等將領還是比較有能力的。但是顧興祖這個二世祖,連混功勞都弄得不折手段。

顧興祖在正統初年廣西任職,他將大藤峽殺得血流遍地,如果他真能將大藤峽之中所有人都殺了也就罷了。

他又不肯深入大藤峽深山之中。反而弄出解不開的血海深仇,在數年之後,也就是正統七年,大藤峽瑤民恢復一些元氣之後,到而今十幾年之間,亂事越演越烈。

不是沒有人想招撫瑤民,但是,這種解不開的仇恨,讓雙方矛盾不可調和。

韓雍說道:“陛下將此事託付於我,總是要辦的。以你之見,當從何處下手?”

葉盛說道:“依然是招撫,殺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韓雍點點頭,又搖搖頭。

他點點頭,是承認,想殺完數百里大藤峽之中的瑤民是不可能辦到的。即便是大加殺戮,等幾十年後,瑤民休養生息之後,又是新得一輪亂事。

治標不治本。

但是而今雙方血海深仇的溝壑,想輕飄飄的說招撫,何其之難。

柳溥的招撫,不過是維持局面的藉口,而葉盛的招撫卻是真的招撫。

葉盛說道:“天生黍黎,別無二致,廣西百姓是百姓,大藤峽中的百姓,也是大明百姓。如果想平息大藤峽亂事,只能讓大藤峽瑤民下山屯種,纔可以結束現在的情況。”

雖然大明幾十年休養生息,很多地方都人滿爲患,比如福建,江西。但是就廣西而言,大部分地區還是地廣人稀的。

比如葉盛的潯州府。就是一片衝擊平原,也是廣西重要的產糧區之一,但是總體來說,與大明其他府縣相比,還差了很多。

而大藤峽之中所有人也不過幾十萬人上下。

廣西有足夠的土地安置。

這是理想情況的下最好的解決方案。

韓雍嘆息一聲,說道:“談何容易?”

葉盛說道:“所以,就要以示之以威,臨之以刑,循之以禮,才能動之以情。”

葉盛說了半天,才露出自己的崢嶸。

如果單單看前面的話,大家都以爲葉盛是好好先生,不是的,他之所爲了一個高尚的目的,可以用任何解決方案。

韓雍聽了,只覺得說道自己的心坎之中,他微微向前傾斜,說道:“願聞其詳。”

葉盛詳細的說明了自己的想法,首先要提出,大藤峽瑤民桀驁不馴,百姓不服王化,不能直接歸爲王化之下。

所以,先要建立瑤民土司,安撫百姓,然後遷瑤民下山安置。

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大破大藤峽,令侯大苟授首,瑤民只有在反抗無望的情況之下。才能聽朝廷的話。

如果進攻大藤峽,葉盛的方法是:“水路進攻。”

韓雍說道:“從水路?”

葉盛說道:“調廣東水師西進,斬斷大藤峽,分割大藤峽兩岸。並派兵屯駐黔江兩岸,如此就斬斷了大藤峽各部的咽喉之地。”

韓雍想了想,忽然一笑,說道:“這或許是唯一的辦法了。”

是的,大軍進山,韓雍都不敢相信,能打出什麼局面來。在深山老林之中,朝廷兵馬是完全沒有一點地利,即便是勝,也是慘勝。

唯有打通黔江一百六十里,是最爲便捷的辦法。

韓雍正在想這個辦法行不行,卻聽見外面腳步聲過來,一個僕人過來,在韓雍耳邊小聲說了幾句話,韓雍的臉色頓時變了。說道:“此事是真的?”

“錦衣衛的消息,應該沒有差錯。”這個僕人說道。

韓雍臉色更難看了,說道:“錦衣衛也知道了。”

葉盛說道:“大人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韓雍說道:“黃氏內亂。思明府知府被他弟弟給殺了,同時殺的還有思明府知府子嗣,一個也沒有留下來。”

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六章 新天子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九十章 貝琳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
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六章 新天子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九十章 貝琳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