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

已經是掌燈時分了。

縱然是紫禁城之中,除卻數個宮殿之外,也都陷入黑暗之中。

朱祁鎮御案之前,兩側都有兩排燭光,無數星星點點彙集在一起,越發命令了。大殿之中,雖然有一點昏黃。

但能見度卻也不差。

王振站在朱祁鎮身側。輕輕的研墨。

而朱祁鎮懸腕持呈上了大部分奏疏都是照準的。

王振或許有挑刺的地方,但是太皇太后決計不許朱祁鎮處理朝政。

也就是隻能看而已。

但是每一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李時勉爲朱祁鎮佈置的功課很重,特別是練字上面,每天朱祁鎮都寫得手腕疼。

但是沒有辦法,一筆臭字,實在太難看了。

甚至讓李時勉覺得根基已壞,無可救藥。想要救藥,就只能加大力氣扭轉,也就多練多寫,多臨帖。

朱祁鎮並不覺得李時勉所教授的就不重要,但是他更覺得,比起儒學與書法,大明朝本身更有意思。

他更想明白,而今大明朝是什麼樣子。

這纔是他這個做皇帝的本質。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卻是與李時勉的功課衝突了。

王振在朱祁鎮身邊時間很長了,他又善於揣摩人心,雖然朱祁鎮什麼也沒有說,但是就將朱祁鎮的想法揣摩出來幾分。

王振安置朱祁鎮睡下之後,出了乾清宮,一招手,來一個小太監。

小太監不過十三四歲,看上去分外激靈,說道:“乾爹您叫我。”

王振臉色陰沉,遠處的燈籠照射在王振的臉上,越發有一種陰晴不定的感覺,他淡淡的說道:“明天你去見馬順,告訴他,給雜家盯死了李時勉。但凡有一絲差錯,就報上了。”

這小太監聽了,笑道:“乾爹何必如此,錦衣衛從來就是栽贓陷害的行家?沒有差錯,造出差錯,不就行了。”

王振“啪”的一聲,王振一巴掌打在小太監的臉上,一個鮮紅的巴掌印,印在小太監的臉上。王振厲聲說道:“你懂什麼?李時勉怎麼說也是陛下的老師,太皇太后盯着的,這種事如何能做?”

“速去。”

小太監立即說道:“是,乾爹,我這就去宮門處等候,明天一開門,我就去傳話。”

王振一擺手,讓他去了。

王振心中感嘆道:“咱們這位小爺,可不是省油的燈。”他心中很是奇怪。其實皇帝越精明,王振就越難過,但是王振畢竟看着朱祁鎮長大的,當初他剛剛進宮的時候,見到的可是太宗皇帝。

朱棣在整個明朝都是難伺候的皇帝之一了。

見識過太宗皇帝威風,在王振心中,做皇帝就應該像太宗皇帝一般,朱祁鎮越是精明,讓下面人不敢欺瞞。

他反而有一種,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感覺。

當然了,這種感覺,他是萬萬不敢說出口,只敢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想一想而已。

隨即他就將心思放在怎麼弄掉李時勉上面。

李時勉的名聲,王振也是知道的。想來錦衣衛不憑空捏造的話,很難抓住什麼把柄,但並不是沒有把柄就弄不掉了。

王振心中暗道:“李時勉名聲固然大,但是獨霸講官之位,翰林院那邊就能答應嗎?讀書人的臭德行,雜家不知道嗎?”

“爲帝王師,這麼大的榮耀,就甘心讓給李時勉?”

“三楊老了,或許不爭了,畢竟等小爺長大親政,他們大抵都該告老還鄉了。不過下面的人就一點想法都沒有了。”

“即便沒有想法,我也讓他有。”

“李時勉,你講官的位置,待不到明年的。”王振眉目之間的恨意,幾乎要凝結爲實質,暗道:“數次辱我之事,雜家如果放過你,我就不姓王了。”

“等下了講官之職,且讓人活上幾年再處置不遲。”

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二章 軍議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十六章 經筵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
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二章 軍議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十六章 經筵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