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

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

劉海一死,下面的明軍,頓時大震。行動就變得混亂起來。

有人想將功折罪。

攻破柵欄,殺了葉留宗贖罪。

有人已經膽破,一心想着逃走,

還有一些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在戰場之上,就好像是無頭蒼蠅一般。

明軍失去了最後一點組織能力。

葉留宗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自然是放手大殺。

狹窄的仙霞古道之上,幾乎是一步步都堆滿了明軍的屍體,葉留宗追殺十幾裡,斬首近千人,更是繳獲了無數兵器盔甲。

葉留宗大勝之後,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召集山中各路人馬。

葉留宗本來在山中威望很高,有如此大勝,更是聲威大振。各路礦丁也擔心重開礦稅,這些人馬都歸爲葉留宗麾下,幾乎數日之內,葉留宗麾下就多出了數千人馬。

正統十年正月間,葉留宗大舉下山,攻破浦縣。

浦縣一下,即便謝懷在福建的權威一下子垮臺了。

失陷縣城是一個標誌。在此之前,謝懷想要將按下去,其實並不是謝懷一個人意志,可以說是福建官場的共同意志。

畢竟大家都不想這一件事情鬧大。有謝懷想出頭,下面的人都配合而已。

想將這一件事情,無聲無息之間消化掉。

但是一個縣城的失陷。就是捅破天了。

誰都知道,這一件事情已經按不下去了。所以大量福建地方官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無數奏摺從福建發往北京。

謝懷成爲最大的替罪羊。

甚至連浙江,江西臨近府縣,也都將這些事情反應上去。

在正統十年正月,大明朝廷最大的熱點,就是葉留宗這三個字。

朱祁鎮雖然有預料,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局勢的變化,將他之前所有預料都推翻了。

似乎擔心什麼就來什麼。

做出決斷的時候,還是正統九年年底。隨即就是過年,即便朱祁鎮個人很重視,他也不能強行提高大明朝廷的運行效率。

隨即臘月底封衙。還不等開衙。情況就糜爛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雖然太宗朝有唐賽兒起義,但是朱祁鎮登基以來,在外雖然有外患,但是內部還算安堵,雖然有水旱蝗災,但多是天災,即便是偶有小亂,也沒有到失陷一縣的程度。

這突然冒出的葉留宗,簡直讓朱祁鎮懷疑自己。自己到底能不能將大明江山管理好。

朱祁鎮立即召見楊溥,張輔兩人。詢問之前的安排。

之前楊溥所言三件事情,第一件乃是罷礦監,第二件安撫好謝懷,第三件是派遣焦宏作爲福建巡撫。

楊溥說道:“礦監之事,聖旨已經頒下。焦宏也已經出發了,大概在有數日,就乘海船到福建了。”

至於安撫謝懷這一件事情,楊溥都不提了。

蓋因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了,謝懷是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了,連福建地方官員都知道謝懷難逃此事牽連的。

所謂牆倒衆人推。

謝懷此刻在福建說話,能有多少人聽都是一個問題。

朱祁鎮心中餘怒未消,道:“傳令給焦宏,讓他到了福建,立即捉拿謝懷,押回京師問罪。”

楊溥說道:“老臣明白。”

朱祁鎮問張輔道:“京營人馬準備如何了?”

張輔說道:“京營人馬隨時都可以南下。”

朱祁鎮說道:“那麼幾月能到福建?”

張輔算了算,說道:“大概兩三個月。”

從北京到福建,一路跋涉,兩三個月時間也沒有寬裕到哪裡去。

但是朱祁鎮對此,還不滿意,說道:“如果這樣一來,朝廷兵馬打福建,豈不是到了三月份了。”朱祁鎮眼睛一亮,說道:“海運士卒南下如何?”

張輔立即皺眉說道:“陛下,而今還在正月,海上浮冰未消,數千士卒在船上,吉凶難測,而且京營士卒多爲北人,不習船槳。恐怕即便到了福建,一時間也難以動用了。”

朱祁鎮想了想,只能作罷。但是他依然不放心福建地方軍隊,他忽然看見楊信,說道:“從軍中挑選骨幹,從武學挑選一批軍官,先行乘船到福建,讓焦宏手下有人用。”

朱祁鎮心中想的卻是,對福建衛所體系進行一次大清洗。

將武學學生安排過去。

這一場戰事,朱祁鎮雖然上心,但是上心的原因,並不是因爲戰事險惡,朱祁鎮從來不覺得在軍事上有什麼失敗的可能。

他上心的主要原因,乃是擔心葉留宗流竄打亂東南,此其一,其二就擔心地方情弊,已經發展到他無法想象的地步。葉留宗不過是其一而已,天下之間,還有多少個葉留宗潛伏在荒野之中,潛伏爪牙忍受。

這纔是他擔心原因。

此刻也覺得用這種低烈度的戰事,來鍛鍊這些年輕一輩軍官,卻是一個好辦法。

張輔聽朱祁鎮這樣說,心中倒是鬆了一口氣。

其實雖然大沽港並非不凍港,但是也不至於到了冬天真的不能航行了。畢竟有衛河活水沖刷,再加上緯度不高,還是能航行的。而且而今也是春天了,最冷的天氣已經過去了。

但是對於張輔來說,海上運糧還好,但是海上大規模運兵,在他心中始終是有所擔心的。糧食漂沒一些,也沒有什麼,但是人死不能復生。

總要謹慎一些。

朱祁鎮又問道:“而今情勢不同,葉留宗之亂牽扯三省,朝廷該如此處置?”

張輔說道:“臣以爲,當下令浙江江西兩省,緊守省界,將葉留宗堵在福建省內,不可讓其擴大。”

“而今福建省兵馬羸弱,也不可能攻,只需將葉留宗困在羣山之中,等威遠侯方瑾大軍到了,再統合三省兵力,圍剿不遲。”

朱祁鎮聽了之後,起身踱步。問楊溥說道:“先生以爲如何?”

楊溥說道:“英國公乃國家大將,此乃老成謀國之言。”

朱祁鎮也明白,張輔的意思。

區區幾千亂軍,對大明來說並不算什麼。首先要做的是不能讓起流竄,所以浙江與江西兩省要做的就是封鎖省界,將葉留宗限制在福建省內。

其實而今福建省衛所各軍精銳喪盡,江西,浙江省中還是有些能打的兵馬的。

但是礙於行政的問題,還是不要動用的好,否則江西,浙江客兵進了福建省,如果沒有一個能鎮的住場面的大臣在,下面真不知道鬧成什麼樣子的。

而且福建西北部都是一些什麼地方,是窮山惡水,百姓也不多,將葉留宗困在這裡,經濟損失也不大。

但是如果讓葉留宗逃竄到其他地方,事情就不好說了。

張輔對葉留宗所部的判斷,與朱祁鎮一樣,覺得大軍一到 ,就會灰飛煙滅。

很多辦法,看上並不漂亮,但是按部就班,可以成事。

朱祁鎮說道:“就按英國公的意思,內閣擬旨吧。”

楊溥說道:“老臣遵旨。”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說道:“先生,朕有一些件事情,百思不得其解?葉留宗亂事一起,你就勸諫朕放棄採礦。朕有些不大明白,這其中到底是有什麼關係?如果僅僅是葉留宗盜礦,而今朝廷復採,對百姓不是福祉,何至於一夫倡亂,數千景從,一至於斯?是採礦之中,有何情弊,還是朕得薄,不足以服衆?”

楊溥聽了,立即說道:“陛下登基以來,大興水利,救民水火,南征麓川,北平阿岱汗,與祖宗相比,亦不遜色,陛下切不可妄自菲薄,傷天下之望,採礦之中,其中自然是有情弊,請陛下允許老臣下情上秉。”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六章 經筵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
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六章 經筵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