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

第一百八十二章吳瑾揚名

其實也先得到的消息,有些晚了。

最先接觸到三千營的,並不是瓦刺本部的哨探,而是大量其他部落的遊兵散勇。

這就是瓦刺政權結構性問題了。

瓦刺政權本質上是,一個大部落聯盟體制。也先最厲害是因爲他綽羅斯家族,是瓦刺之中最大一個部落。

所以,對很多部落,也先對他們的掌控能力,並沒有那麼強。

特別是,很多附庸的附庸。

就算是在大明體制之中,縣官還不如現管。更不要說瓦刺體制之中,所有很多小部落,跟隨瓦刺南下之後,因爲瓦刺將明軍逼着只能退守城池,將大同附近廣闊的地域給讓給他們。

他們就有了自由活動的權力。

這些小部落,都是一等一的窮逼。見一個鐵鍋都稀罕的不成樣子。

雖然大同在大明屬於邊地,是屬於不富裕的地方,但是在他們看來,已經是非常富裕的地方。

而且雖然楊洪已經下令堅壁清野,所有人都撤到城堡之中。

但是瓦刺來得太快,出乎很多人預料,誰也沒有想到,瓦刺在這個時候,就來了。

而且從永樂年間到現在,多少年了,邊關一直是畢竟太平的,即便有些亂子,也進入不了邊牆,更進入不了大同城以南的區域。

連續數十年的和平時光,讓很多百姓都忘記了,韃子南下是如何的慘劇。麥收時分,這種命令更是被抵制了。

所以,作爲先鋒的吳克勤,吳克忠兄弟,帶領三千營還沒有來到大同城下,就是看見如此人間慘劇。

無數蒙古人想盡辦法劫掠,什麼都東西都不肯放過,連女人也套着上繩索,拖在馬後,也想帶回草原之上。

就好像是耗子進入糧倉之中一般,也不顧自己的肚量,拼命將所有一切都塞進自己的肚子裡面。

吳克忠下令,各部分散開來,驅逐蒙古韃子。解決百姓。

於是乎,三千營分成數十股,就好像是一個大掃把,將大同南邊的地面都清掃一遍。

結果自然是一片倒的。

這些吃飽了的蒙古人根本不是三千營的對手,殺起來更是砍菜切瓜一般。

不過,吳克忠也擔心大同城下的情況,將自己兒子吳瑾叫過來,讓吳瑾帶來本部千騎,不顧一切,突入大同城下。

向大同城中報信,告訴大同城中,援軍立至。

這個任務,固然危險之極。大同城已經被瓦刺包圍起來,以千騎闖陣,即便不是九死一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吳克忠卻讓吳瑾去做,卻是一個父親愛護之心。

現在誰都知道,當今在培育下一代將領,吳瑾此行雖然危險,但是一旦功成,吳瑾的名聲就在大明軍中打響了。

而且這樣任務,吳克忠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將三千營中的精銳調撥在吳瑾麾下。

吳克忠也是瞭解楊洪的。楊洪雖然龜縮大同城內,到要是說楊洪沒有反擊之力了,吳克忠是決計不相信的。

至於危險?

出兵之後,什麼時候不危險?戰場之上就沒有一處安全的地方,但是戰場有主要有次要,有些戰場,即便死了,也不過是淹沒了在無數陣亡名單之中,除卻自己的親人之外,沒有人記得你。

而有些關鍵戰役,一個小卒都能名垂青史。

吳瑾欣然領命。

他很清楚,這一戰最大助手,就是時間,只要打瓦刺大軍一個措手不及,讓瓦刺大軍來不及調動,他纔有機會進入大同城內。

吳瑾趁着夜色靠近大同城百里之內,在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就開始向大同城下飛奔而來。

天還沒有亮透的時候,他就被瓦刺遊騎發現了。

瓦刺遊騎還以爲是自己人,上前問話,被吳瑾一箭射死。

這個時候瓦刺大軍才知道,是敵人。

一時間,號角之聲,一聲接着一聲響起。

大隊瓦刺騎兵開始出動了。

因爲是清晨,很多瓦刺騎兵還在睡眠之中,一時間反應不過,所以數萬瓦刺騎兵,他所面對的只有千餘騎而已。

這些騎兵是在警戒。

但是他們並沒有將吳瑾的速度給停滯下來。

三千營大部分將士都是蒙古人,所用的戰法,與瓦刺的戰法相差不大。只是在裝備上三千營比瓦刺好太多了。

而且吳瑾也事先說過,這一次不會因爲任何人任何事停留,掉隊的人只求多福。

因爲一旦被瓦刺人發現,他們只能快速衝到大同城下了。滯留的時間越長越是危險。

這也是瓦刺畢竟是瓦刺,不是漢人。

瓦刺的圍城,其實不過是在大同各門之外紮營,將大同城給堵住而已,並不是像漢人圍城一般,根本就是在城池之外,再修建一道長牆,將城池給封鎖住。

而且即便瓦刺想這樣做,大同被圍,也沒有多長時間,這麼大的工程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一路上封鎖雖然嚴密,但是衝進大同城的道路,還是暢通的。

當吳瑾看見大同城的時候,已經有幾分精疲力盡了。

在不足一個時辰之內,吳瑾狂奔數十里,連戰三陣,折損三百多人。以至於他身後已經拖着一個不大不小的尾巴。

都是與吳瑾對衝一陣的瓦刺騎兵。

此刻大同城遙遙相望了,而瓦刺大營也遙遙相望了。這個時候,瓦刺騎兵已經完全動員起來,大隊人馬向吳瑾這邊而來。

吳瑾遙遙看着大同南門。

也不多說話,只是拍拍已經有些顫抖的馬兒,用力一夾,胯下的馬兒奮起最後的力氣,衝了過去。

如果從天空之中俯視,吳瑾所部,就好像是箭矢一般,重重的插入瓦刺的騎兵之中。

只是這個時代騎兵做戰,都留有一足夠的空隙。

雙方騎兵對衝一陣,被稱爲一合。

雙方真正的廝殺,就是彼此擦肩而過的一瞬間。

所以想要用騎兵攔住騎兵,不大好辦。

這也就是爲什麼,很多騎兵與騎兵打,都是打成擊潰戰,很少有全殲的時候。只是即便如此,吳瑾也些撐不住了。

因爲瓦刺騎兵太多。

瓦刺騎兵精銳程度不下大明精銳,如果是人數相等,雙方廝殺幾十合大抵是可以的。但是吳瑾人數太少了,陷入瓦刺軍陣之中,就好像是陷入汪洋大海之中,吳瑾根本身不由己,只能隨波逐流。

吳瑾不知道殺了多少人,甚至盔甲極好,畢竟是朱祁鎮御賜的,但也擋不住亂刀齊下,好幾塊甲冑都崩開來。

他暗暗捏着一個長箭,心中難免有些後悔了。

後悔如此託大。

之前交戰的時候,已經將長弓折斷了。此刻他需要將這最後一支箭射進大同城中。這是他必須完成的任務。

只是而今可能完不成了。

正在吳瑾覺得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了時候,只聽一聲轟鳴,好像是號炮。

吳瑾陷入軍陣之中,什麼都看不見,但是也先卻看到清清楚楚的。卻見大同南門轟然大開,同時一起大開的不僅僅是南門,還有大同城牆上好幾處暗門。

幾乎在同一時間打開。

數千騎兵猛地突出城外。

其中打頭的一面旗幟,就是“楊。”

自然是楊洪出馬了。

這一手,立即讓也先暗道:“失算了。”

對於大同南門的堵截,也先早就有安排,但是他畢竟對守城不熟悉,萬萬沒有想到,楊洪一口氣開了這麼多暗門。

面對這些突然打開的暗門,還有從暗門之中飛馳之中的騎兵,也先是沒有絲毫安排的。

不過,戰場之上出現意外情況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先僅僅是吃驚片刻,就鎮定下來了。

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
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