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

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

伊勢貞親並沒有將這李實的底細探查出來,不過也算是有所收穫了。

回來向足利義政報告。

足利義政對所謂李瑈之後,並不是很在意的。

但是這一件事情卻也不是太好辦的。

畢竟日本雖然小,但也有六十六國,想在這麼大的區域之中,找到一家人,說容易也容易,說不容易也不容易。

足利義政也是口頭答應下來,隨即讓伊勢貞親再次來往於李實與足利義政之見,偶爾還要去細川勝元的府上,商討問題。

李實也陷入沉思之中。

作爲使節,朱祁鎮給他全權,關於日本的許多事情都是可以決斷的,但是他卻萬萬沒有想到,關係這上面的事情。

畢竟在很多士大夫眼中,什麼海貿雖然重要,但是都是小道。

但是在日本這裡,他們願意以就封日本國王,也就是向大明稱臣爲代價,要求大明限制對日貿易,或者說將中日貿易恢復到之前大明與日本勘合貿易的狀態。

李實的心中也是爲難。

開海乃是當今陛下登基以來,做的第一件大事,而今看來,也是效果斐然。

第一,朝廷財政上從剛剛開始的二三百萬兩關稅,到而今三四百萬兩一直在增加之中。

第二,開海之事與海運細細相關,已經牽扯在一起了。

第三,開海一事也在無形之中招安了很多海盜。

這幾年大明海岸線上都很平靜,是海上的好漢都改吃素了?不,一部分好漢金盆洗手上岸了。另外一部分好漢雖然沒有金盆洗手,但也不會輕易在朝廷這邊犯下案底。

無他。

在朝廷這裡有了案底,出入幾個港口就不容易了。

當然了,他們該犯事已經要做的,不過,大多是在海上劫掠。大明每年都有不少船隻出去了就沒有回來。

並不是都遭受到了風暴。

當然了,官府對海上的事情,都是睜一隻閉一隻眼,首先,這些人都是兇悍之輩,一個處置不當,可是要出大問題的,二來,也沒有什麼證據。

所以,就形成了而今的局面。

在岸上,已經沿海地帶這是官軍的地方,再往深海,就是各路海盜的地方了。

這種默契即便是官府也不想打破的。

所以,朝廷對這些海商的控制,也僅僅限於大明近海區域,至於日本這裡,更是插不上手了。

但是李實心中思量好一陣子,卻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

不過,他不願意在日本這裡多做糾纏了。

單刀直入的告訴伊勢貞親,想接下來談,就找一個能做主的人來,否則就不用談下去了。

畢竟李實骨子裡對日本還是一種鄙視的。

更不要說,伊勢貞親動則去請示的情況。

伊勢貞親將此事告訴足利義政之後,足利義政沉吟片刻,說道:“好,就安排見上一面吧。”

不過,足利義政還是不能以正式身份見他,因爲一旦相見,就說明一切都談妥了。

如果不是足利義政實在信不過細川勝元,由細川勝元卻談卻是最合適不過的。

足利義政見李實的地方,就是相國寺。

這個相國寺乃是足利義政的爺爺,足利義滿所建,寺廟與足利家的關係自然非同一般。伊勢貞親請李實參拜相國寺。

李實自然明白其中有蹊蹺。

相國寺自然沒有什麼好說的,宋唐建築,在明代雖然少了許多,但是並不少見,不過李實出自四川,四川在宋末破壞最大,讓李實有些收穫的。

鐘聲山色,不過其中點綴而已,真正的重頭戲就要來了。

在相國寺後院一顆櫻花樹下,足利義政已經一身正裝,跪坐在一面石制棋盤之前。他二十出頭,正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年華。

一身潔白的正裝,更顯得有幾分隆重。再加上櫻花朵朵,更顯得意境非凡。

足利義政見了李實,說道:“貴使遠來,小王不能遠迎,卻是失禮了。今日道左相逢,可願手談一局?”

李實微微一笑,說道:“殿下相召,外臣豈不從命?”

李實隨即大大方方的跪坐在蒲團之上了。

足利義政說道:“客人先請。”

李實說道:“我大明天子,承天意而治萬民,如何是客,殿下才是客。”

這也是李實最近了解一下日本國內的情況,對足利家的權力也明白了不少,就更不在意了。在他看來足利家的權力,比唐安史之亂後的中樞,還差了不少。

足利家雖然是一國之主,其權力遠遠比不上朝鮮李氏,更不要說與大明天子相比了。

所以他纔要在談判之前,壓制住足利義政。

足利義政微微不悅。

但是作爲日本武士,他是相當務實的。他明白在日本真正決定權力的是刀槍,是銀錢,虛無縹緲的大義,有用的時候可以用用,沒有用的時候,擦屁股都顯硬。

故而他微微一笑,也沒多在意,隨手捏起一字,打在棋盤之上。

李實隨即落子。

隨着清脆的落子之聲,雙方關係似乎緩和了一些。

足利義政說道:“這麼多天了,該談了也都談了,先生也要給孤一個準信吧。”

李實說道:“殿下的意思,外臣已經知道了。有些事情,就是我也是難辦的很,只是殿下所求的也太多了一些。”

足利義政說道:“此言何出?”

李實說道:“大明冊封各方國主,從來是恩賜。國主如此作爲,讓我很難向朝廷交代。”

足利義政微微一頓,說道:“除非什麼?”

李實說道:“除非日本讓給我大明一座島嶼。”

足利義政微微一愣,心中亂轉,暗道:“這纔是大明派遣使者來日本的目的嗎?”一時間手中的棋子落地,卻距離自己心中所想的位置,差了幾目。

李實自然毫不客氣,一子屠了足利義政的大龍。

足利義政一看,棋盤上已經不可挽救了。

不過此刻,足利義政說道:“貴使要何處?”

李實說道:“佐渡。只要日本容大明船隻在佐渡停靠,國主所想的事情,我給國主辦的妥妥當當的。”

足利義政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害怕大明獅子大張口,但是佐渡島,在足利義政心中卻是無足輕重的。

在佐渡島發現金礦之前,日本僅僅拿這裡當成流放地而已。

但是足利義政心中還是有些不放心,說道:“朝廷要這個做什麼?”

李實早就有一段說辭了,說道:“中轉,你也知道朝廷正與瓦刺大戰,以陛下之意當以海西爲根基,西進漠北,但是大小船隻不能通過海西進入松花江,黑龍江之中,故而大明水師要通過黑龍江出海口,逆流而上。黑龍江出海口在奴兒干,就在極北之地,少有船隻,自然要在沿路停靠了。”

“本來是在日本沿途停靠,但是朝廷覺得這也太驚動日本,就求借一島而已。”

“只要這一件事情,國主答應了,國主所願,我也能有辦法解決。”

這個說法,不僅僅是李實所想,也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海運總兵官李英的確有這個任務,尋找黑龍江出海口,並逆流而上,勘察水道情況如何。

但是通過水系大舉運兵,卻有一點不可能。

畢竟奴兒干,廟街一帶太過靠北了一點。非要細細勘察之後,纔能有結論。

但是這個話,用來騙足利義政卻是足夠了。

倒不是足利義政不夠聰明,而是雙方信息差的問題,足利義政對海上的情況不大瞭解,但是卻也知道大明船隻一直出沒在對馬海峽附近,已經是慣例了。

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序章 我, 朱祁鎮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四十章 輿情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
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序章 我, 朱祁鎮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四十章 輿情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