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

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

有今日之變,阿刺知院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只是他作爲一個將領,在這種情況下等外面大戰的結果,實在讓他不甘心。

他心中默默計算,暗道:“如果放也先離開,他一時間也召集不到多少人馬,如果想徵召更多人馬,恐怕就離開這裡,我也正好帶部東去,與兀良哈聯合。”

“如果他真願意帶身邊之兵,與我決一死戰,我也讓他看看,我阿刺知院的厲害。”

“好。”阿刺知院說道。

隨即雙方緩緩的後退,退出了帳篷之後,自然被各自的人馬簇擁在中間,此刻當時的營地,已經被無數馬匹踏成了平地。

也先回到本陣之中。伯顏貼木兒立即上前說道:“大哥,你沒事吧。”

也先擺擺手說道:“無妨小陣仗了。”

伯顏帖木兒說道:“阿刺準備怎麼辦?”

也先冷笑一聲說道:“今日是事有突然,我沒有想到阿刺給我來這一手,但是在阿刺退出帳篷的時候,他就已經沒有機會了。”

伯顏貼木兒大吃一驚,隨即想到了什麼,心中一愣,似乎不敢直視也先。

不過片刻之後,對面就掀起了喊殺之聲,也先一揮手,數千大軍進攻,瞬間將阿刺知院所部給蕩平了。

之所以這麼容易,卻是阿刺知院已經死了。

是的,他死了,死的不明不白的。

在準備進攻的時候,被自己的親衛一劍刺死了。

也先看着阿刺知院的頭顱,裝模作樣的嘆息一聲,說道:“厚葬之。”

歷史上,也先就死在阿刺知院的突然襲擊之下。只是朱祁鎮帶來的蝴蝶效應。

朱祁鎮極度重視情報工作,如果不是也先有喜寧這個一個暗子,從一開始朱祁鎮的舉動就在也先的視線之中,也先非吃一個大虧不可。

但是這也給也先提了一個醒。

正因爲朱祁鎮這樣做,也先才重用張宗周,並組建了一支暗衛,當然了他所組建的暗衛,也無法與大明錦衣衛相比。

但是在漠北這個範圍之內,佔據了主場優勢,也是錦衣衛最直接的對手。

甚至貓兒莊之戰前期的情報之戰,未必沒有暗衛的手筆。

當也先嚐到了好處之後,豈能不監視下面各部首領的動靜,在瓦刺內部各大臣身邊都安插了人手。

畢竟綽羅斯家族或許不是瓦刺之王,但也差不多了,影響力根深蒂固。想神不知鬼不覺的安插一些人手,卻是能夠輕易能做到的。

說實話,阿刺知院這一次突然發難,做的並不是太差,最少也先安排的人手,事先都不知道,也是事發之後才知道的。

但是事情一挑明瞭。就觸發了也先之前下達刺殺阿刺知院的命令。

阿刺知院剛剛回到自己軍中,有一個來彙報情況,在三步之內,被人用手銃一銃打在身上。引起了全軍大亂。

才讓也先如此輕易將這一次叛亂平定下來。

只是也先也知道,表明上的混亂好平定,但是內心之中的混亂卻不好平定了,因爲阿刺知院不是別人。是多少年來一直爲瓦刺出生入死的大將。

他不知道有多少舊部瓦刺之中,也先也感受到他要適可而止了。大清洗不能再清洗下去了。

也先正想辦法安撫人心的時候,忽然見張宗周過來,說道:“大汗,科爾沁諸部,擁護脫脫不花次子爲汗,號召蒙古各部討伐大汗。”

也先聽了,臉色頓時冷了下來,說道:“殺了一個,還有一個,真是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來我斬草除根做的還不夠。”

張宗周說道:“大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阿刺之死,已經讓瓦刺各部人心浮動了,而今蒙古各部再次叛亂,大汗即便在殺了這幾部,待明軍來攻,大汗還能動用多少人馬?”

也先說道:“你覺得該怎麼辦?”

張宗周說道:“不如網開一面,善待孛兒只斤遺孤------”

也先冷笑一聲,說道:“先生畢竟是漢人,不懂蒙古人,對於蒙古人,任何緩和在別人看來就是懦弱。”

“而大草原上,是容不下一個懦夫的。”

“只拿拿起刀的那一刻起,就必須殺下去,直到殺死所有敵人,讓所有人都臣服,或者,就如阿刺知院所說的,殺人者,人恆殺之。”

“這就是草原的法則,大草原的子民呼喊着慈父,現實卻要一個暴君。”

也先說道:“傳令各部,讓戰士們帶上戰馬,帶上長刀,我帶他們去狩獵,我會給他們帶來女人,草場,與糧食,而他們要帶給我天下。”

“嗚嗚嗚”的號角之聲,再次響起,也先身上阿刺知院的血都還沒有幹,就要奔赴下一場戰場了。

不過也先估計,孛兒只斤的反叛,已經到此爲止了。

畢竟精神無法戰勝鋼鐵。

也先對孛兒只斤一次又一次的殺戮,不惜誤傷到瓦刺本身的殺戮,已經大大的摧殘了孛兒只斤家族的力量。

此刻孛兒只斤所剩的力量已經不多了。

甚至如果他不是阿刺事先與他們有所聯繫,他們甚至不敢舉起叛旗。

草原上的衝突,很快的傳到了北京。

如此大事如果錦衣衛不知道的話,就白費每年幾十萬兩的經費了。

朱祁鎮見了這個消息,大喜過望。

他對草原上的判斷與也先一樣。

這一場戰爭勝利者定然是也先。但是即便也先再厲害,這一場戰爭之後,他也需要大半年來添傷口。

也就是說邊境的防禦壓力大減。

從北方的戰略壓力減緩,讓出兵朝鮮免除了一個方面的壓力。今日三月到四月之間出兵的阻礙又少了一些。

朱祁鎮大喜過望。

立即問範弘說道:“前往朝鮮的使臣,現在到了什麼地方了?”

範弘說道:“老奴吩咐他們是走海路的,估計十幾天就能回來,大概在會試之後能夠回來。”

正統十九年,乃是會試年。

不過朱祁鎮已經很少干預會試了。

爲了防止羣臣結黨營私,朱祁鎮有意將主考官都是翰林院的老翰林,就是那種有學問,在政治上沒有多少影響力的人來擔任。

雖然主考過一次,會有一些提拔。但是主考官位置不高,將來攀附的人就少一些。

只是陳循有些不一樣。

陳循權威輕了,內外都是,內外大臣之中,有好多資歷能力在陳循之上的,朱祁鎮特別令今年的主考官乃是陳循。

讓陳循擴充一下政治上的班底。

雖然這些新進士想派上用場,也是一兩年之後,但是陳循當首輔也不是而今一年的,朱祁鎮不會輕易換首輔的。

除非首輔犯了大錯,要麼是重大的戰略轉變。否則首輔一般能當數年。

畢竟在大明這樣複雜的大國,政策延續與平穩,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僅僅是中樞如此,地方官也是如此的。

每一任地方官最少做一任,一年數遷的事情,在現在的官場,是一個非常稀奇的事情。

朱祁鎮點點頭,心中默算:“三月會試,會試之後,再派一次使者,大軍就可以同時出兵了,在大軍兵臨鴨綠江之前,還能讓使者跑一個來回。”

“如此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唯一讓我不大放心的就是水師了。”朱祁鎮心中暗道。

雖然這幾年海運份額一直在增加,但是這些水師都是用來運輸糧食的,而不是用來打仗的。

水師到底能不能打仗,朱祁鎮不大瞭解。

奏摺上寫的花團錦簇,一上陣就丟人現眼的事情,他已經經歷過一次了。

朱祁鎮問道:“王英到了沒有?”

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
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