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孟瑛vs沐昂

第三章 孟瑛vs沐昂

孟瑛對沐昂如此不客氣,卻是有原因了。

一方面孟瑛覺得,雲南局勢變成而今這個樣子,沐家難辭其咎。而且看沐英兩個兒子之間,卻也是伯仲之間。

沐昂倒是比沐晟硬氣。

但是硬氣卻打不了勝仗。

孟瑛也是將門虎子,他的爵位是繼承父親的。說起來他也算是一個二代。他不敢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最少即便到了下面,見了父親,也不慚愧。

但是沐英這兩個兒子,將沐英當初打造的鐵桶一般的雲南,敗壞到了這個模樣。還在這裡指手畫腳。

這讓孟瑛看不去沐昂。

當然了,孟瑛五十多歲的人了,看不起是看不起。也不會輕易將喜怒表達出來,甚至不會激化矛盾。

之所以如此,卻是孟瑛聽到了後方的消息。

襄王從軍,而今已經在貴州了。而且在此之後,還要封到了麓川。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

孟瑛心中好幾天都睡不着覺。

原因很簡單,前車之鑑。

孟家與漢王一點牽扯,卻要孟家了死了一個,家門一落千丈,如果不是他這一次被皇帝賞識,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翻身。

孟瑛簡直是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而今他獨領大軍在外,一定會與襄王打交道,將來北京懷疑起來,該如何自處。

孟瑛思來想去,最好的辦法就是得罪人。

當然了,這得罪人也是有技巧的,得罪的人不夠分量,那叫做暴虐,得罪的人太有分量,那就找死的。

而沐家正好在孟瑛得罪人範圍之中。

沐家在大明朝廷可以說,根大樹深,但是卻少了頂樑柱。幾乎要列爲外戚,而不是勳貴之中了。

得罪了沐家,還在孟瑛接受範圍之內。

而沐家乃是雲南的地頭蛇,孟瑛如果與沐家是死對頭,將來即便是襄王想要造反,也未必想得起孟瑛。

畢竟比起外來的孟瑛,沐家對雲南的影響力根深入。

至於爲什麼不得罪襄王。

天潢貴胄,這四個字可不是白給的,特別是一個能得到皇帝信任,承擔開疆擴土之任的王爺,其實那麼容易得罪的。

襄王可是能直通太皇太后的。

太皇太后雖然不管事,真要說了話,滿朝文武敢不聽?

所以對襄王,只能敬而遠之,卻不可得罪。

孟瑛忙活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擊鼓聚將。

在隆隆的聚將鼓之中。

各級將領都聚集在大廳之中,左右分立。

沐昂帶着雲南當地將領坐在一邊,孟瑛這邊卻有一員將領,看打扮是蒙古人,就是毛忠。

孟瑛雖然僅僅帶了萬餘京營,但是在皇帝那邊還是抽調了不少將領。而毛忠卻是孟瑛看重麾下將士最得力的。

而且毛忠資格很老。

雖然而今才三十幾歲,但是卻是二十歲參與了太宗皇帝第五次北伐,在宣德年間,也鎮守邊疆,屢立戰功。

還在蔣貴麾下征討過阿岱汗。

當然了,孟瑛真看重毛忠,卻是因爲毛忠的年齡。

無他,皇帝在他面前要他培養年輕將領。孟瑛自然要做,所以他考察下面將領的時候,就將年齡也參考進去了。

而毛忠年紀不大,四十多歲人年紀,如果活的時間長了,最少能征戰二三十年。而且毛忠作戰經驗豐富,縱橫戰場十幾年,勇猛之極。

所以纔將毛忠提拔上來了。

當然這也是孟家賦閒十幾年,當初的舊部關係都淡了。即便關係還在,以而今孟瑛的謹慎心態,也不會輕易找的。

孟瑛見所有人都到齊了。目光一掃,說道:“諸位,本將軍奉陛下之令,征討叛逆。根據雲南現狀,我準備兵分兩路。”

“一路由大理而西,從永昌攻騰衝,直取麓川。”

“另外一路,大軍出景東,匯合各路土司,分麓川之勢,向西北而攻,與大軍在麓川會師。”

沐昂聽了,也挑不出毛病來。

因爲雲南的地勢限制。

來來回回就這幾條路線。

即便孟瑛也不可能玩出別的花樣來。

但是下面的話,讓沐昂幾乎要跳了起來。

孟瑛說道:“第一路,令陶瓚爲先鋒,令方瑛做副將。從永昌到麓川一路上,山高水長,所以先鋒要做的事情,不是與敵人交戰,而是步步爲營,修建道路,等待後續大軍打達。”

“如果有麓川來攻,勿需交戰,只需防守即可,本將會令方瑾爲後,隨時支援。”

方瑛與方瑾乃是兄弟,故而不用擔心方瑾會不支援。

沐昂說道:“將軍,此事不妥吧。此去麓川,一路上無數險阻,別的不說,單單說潞江天險,如何搭橋,如果真要一路修到麓川,非數年不可。”

“難道,將軍準備容麓川數年嗎?卻不知道將軍如何向陛下交代。”

孟瑛淡淡的一笑,說道:“沐將軍,你知道不知道,朝廷封襄王於麓川,今後麓川就是襄王的封地,如果道路不通,將來一旦有事,大軍不能支援,這個後果你承擔的起嗎?”

沐昂聽了,也覺得頭疼。

對於襄王封到麓川之間事情,沐昂一百八十個不滿。

畢竟之前雲南乃是他們沐家的地盤,而今有一個襄王,沐家對雲南的掌控就大打折扣了。但是他怎麼不滿,也無法更改朝廷的做法了。

沐昂說道:“修路之事,可以放後再說,而今大事要緊。”

孟瑛死死的盯着沐昂說道:“我怎麼做,沐將軍無須管,你只需管你自己的事情。沐昂聽令。”

沐昂沉默了一會兒。

一時間大廳之內空氣靜謐之極。

雲南一邊的將領與孟瑛帶來的將領,都閉住了呼吸。

沐昂咬牙的聲音分外明顯,但是他也知道,這種情況之下,他與主帥硬頂。孟瑛可以直接斬殺他。

“末將聽令。”沐昂說道。

孟瑛說道:“沐昂統領雲南本部人馬,坐鎮景東,負責南路征伐。”

沐昂說道:“末將領命。”

“沐將軍。”孟瑛語氣很平淡,但是卻帶着深入骨髓的藐視之感,說道:“我坐鎮昆明接應兩路人馬,你如果覺得生氣,覺得憤怒,那你就拿出黔寧王的威風來,當年黔寧王也是有三萬之衆,大破麓川。”

“你如果有能力,自己帶得南路軍,攻破麓川。到時候本將軍爲你斟茶認錯。”

“讓天下人都知道,沐家不僅僅出見死不救之輩。”

沐昂的眼睛都充血了,說道:“孟瑛,你記着今天的話。”居然不顧而去。

沐昂一走,下面雲南將領面面相覷,柳英第一個離開,隨即雲南這些將領居然有一個是一個全部向孟瑛行禮,然後退下去了。

可見沐家在雲南的根基之深。

孟瑛見狀也讓下面各自散去,唯獨將陶瓚與方氏兄弟兩人留了下來。

陶瓚雖然是雲南的,但是他是文官,乃是知府,雖然也在雲南序列之中,卻受到沐家影響很少,至於方氏兄弟更是對孟瑛死心塌地的。

畢竟在很多人看來,孟瑛之所以這樣對沐家,根本就是爲了方政出氣。

方家兄弟尤其是這樣,方家兄弟這一段事情也沒少受沐家的排擠。此刻自然成爲孟瑛的死忠了。

孟瑛見了幾人,先對方家兄弟說道:“方兄,天不假年,當初也算是戰場之上生死之交,你們就不要叫我將軍吧,就叫我一聲世叔吧。”

方瑛與方瑾齊聲跪倒在地,說道:“侄兒拜見世叔。”一句話還沒有說完,語氣之中卻帶了哭聲。

一聲未落,兩人都止不住痛哭,兩個大漢就這樣在地面上哭成一個淚人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七章 議政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二章 大武學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
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七章 議政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二章 大武學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