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武英殿之中。

朱祁鎮等着英國公張輔

只是而今英國公張輔的氣息卻柔和了許多。

無他,雖然英國公張輔比朱祁鎮大了不知道多少歲,但是他與朱祁鎮有一個相同的好事,那就是張輔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在六十高齡的情況下,終於再次有了兒子。

英國公一脈後續有人了。

這對英國公來說,是天大的喜事。

而今英國公本人也有退下去的意思,特別是皇帝變得如此難伺候的時候。比如這一次關於哈密衛的事情。

如果在之前,皇帝定然第一個問英國公。

而且卻是朱祁鎮一直留着英國公沒有召見。卻派親信將關於哈密衛的大小事務全部發給英國公。

所以在朝廷因爲哈密衛之事議論紛紛的時候,英國公卻一直閉門不出。

英國公從朱祁鎮的態度,再加上朱祁鎮之前所說過的話,自然品味出味道,那就是皇帝本人他並不是想聽所謂的放棄哈密衛而來的。

但是張輔也從軍事角度衡量過救援哈密的可能。他與楊溥的意見幾乎是一致的。

大明沒有進取西域,決計不是大明對西域沒有野心。更多是基於現實的考慮。永樂年間六次出擊草原,幾乎都是從東部北伐,從開平衛橫渡大漠,那麼爲什麼漢擊匈奴,又擊西域,斷匈奴一臂的戰略決策。但是明朝卻要經營東北。

這裡面原因很複雜,但是西北殘破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張輔也知道,朱祁鎮不可能不在這一件事情上,對瓦刺還以顏色。秉承這個態度,他心中已經有方案。

朱祁鎮與英國公說了幾句家常。幾句話之內,就拐入正題,說道:“而今瓦刺攻哈密,哈密王求援,國公乃是天下名將,朝廷柱石,不知道何以教朕?”

英國公張輔說道:“陛下,瓦刺心懷叵測,臣反覆思量,瓦刺未必沒有引大軍決戰於哈密的想法,如此則派兵少,不能建功於異域,反而折損大明之威。派兵多了,且不說戰事如何,一旦大軍到哈密,瓦刺退卻,大軍不可長期駐紮哈密,一旦大軍回失,則瓦刺復來,該如何處置?”

朱祁鎮聽了,不得不沉默。

大明一點一點的放棄了漠南,也就形成了而今步兵居多,馬兵比較少的局面,即便是楊洪出塞的一萬騎,已經是大同大半騎兵了。

騎兵缺少,尤其是成建制騎兵集團的缺少,讓大明軍隊的機動能力下降了不少。

蔣貴成名之戰,前後騎兵參戰也不超過三萬騎。就能看出西北的騎兵規模。但是比起瓦刺騎兵數目,瓦刺掌握了選擇戰場的能力。

這種情況之下,朱祁鎮越發明白,張輔所制定的長城決戰方案,固然有些泄氣,但是總體上來說,已經是明軍最有可能執行下去的方案了。

不過,朱祁鎮依舊不甘心,帶着幾分苦笑說道:“難到英國公讓朕回覆哈密忠順王,讓他妹妹嫁到瓦刺,朕還要賜婚,送嫁妝不成。”

英國公說道:“陛下,朝廷固然對哈密鞭長莫及,但是對有些人卻是可以打的?”

朱祁鎮聽出了英國公弦外之音,說道:“國公的意思是?”

英國公說道:“瓦刺之所以敢西進,就是因爲兀良哈在東,安頓瓦刺後方,既然兀良哈敢在大明與瓦刺之間做出選擇,就要承受這個選擇的代價。”

“瓦刺可以下哈密,朝廷也可破兀良哈。”

朱祁鎮聽了,心中猛地想起一句話,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此刻他立即明白,原來自己被也先一手棋限制了思路

如果自己的想法一直侷限在哈密這一件事情該怎麼處理的話,那麼就走不出也先的套路。朱祁鎮心中暗道:“張輔果然是名將,最少在這個戰略分析之上,決計在我之上。”

最少朱祁鎮之前沒有想過這一件事情。

只是這個想法一冒出來,朱祁鎮就有不少想法冒了出來。

朱祁鎮其實並不想與瓦刺提前決戰,畢竟河北水利還沒有完工,即便是完工了,河北的民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等河北糧草積蓄,非數年不可。

朝廷鹽稅雖然一點點增長出來,但是完成所有的改革,也是需要時間的。寧波倭寇之事,固然不大,但是朱祁鎮也知道海運並不是太安穩的。

這樣一來,朝廷調配南方物資的速度,就要受到運河的限制。

一年四百萬的糧食,在承平時期還好,但是一旦打起仗來,完全不夠看。

千言萬語一句話,朱祁鎮還沒有做好準備。最少沒有準備好,與瓦刺進行長期的鏖戰。至於停戰,想都不要想。

不是朱祁鎮不想,朱祁鎮固然不想向瓦刺低頭。但是已經進化成政治生物的朱祁鎮,更多思考都是基於利益,如果利益足夠大,朱祁鎮不介意低頭。

是因爲大明與蒙古的世仇關係。

一旦打起來,朱祁鎮想要議和,必然要損失自己的政治威信。一旦瓦刺與大明正式開戰,朱祁鎮是決計不是要喊停那一個。

但是一時間大明沒有能力將兵力投放到漠北去。滅不掉瓦刺,所以戰事長期化,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所以,基於戰事長期化的準備。

朱祁鎮並沒有做好。

財政的積累,資源的調配,乃至軍事的改革,特別是軍事的改革,根本就是流於表面,根本沒有深入。

所以,朱祁鎮問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瓦刺的反應,說道:“國公,如果大軍出塞擊兀良哈,成算幾何?還有瓦刺會不會因此與朝廷大戰?”

張輔說道:“兀良哈雖然有數萬騎,但是絕非朝廷之對手,只需大同,宣府,遼東三鎮合兵,足以擊潰兀良哈,成國公朱勇,從太宗皇帝數次北征,經驗豐富,輕車熟路,足以破兀良哈。”

“至於瓦刺的反應?”張輔輕輕一笑說道:“臣敢說也先,決計不會與朝廷撕破臉。原因有三,其一,瓦刺主力在西北,對東北鞭長莫及,即便與朝廷撕破臉於他又有什麼好處?其次乃是兀良哈總就不是瓦刺本部,也先不會在意兀良哈的損失。其三就是瓦刺通過朝貢,獲利不少,讓他放棄這利益,也先即便肯。但是瓦刺很人都未必肯。”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張輔說道:“這兀良哈的存在並不符合瓦刺的利益。陛下如果坐在也先的位置上,陛下如何考慮南下之事?”

朱祁鎮沉吟了片刻說道:“朕不做好萬全的準備,是不會南下的。”朱祁鎮頓時想明白了。也先恐怕要清場。

老大與老二打仗,老三倒黴。

從來如是。

雖然朱祁鎮忌憚瓦刺,但是有一個事情卻是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即便是大明軍方的實力有所衰弱,在國力上,依舊是大明勝過瓦刺。

瓦刺攻大明,是以弱攻強,所以也先必定先整合好資源,儘量的吞併版圖。再者從永樂年間草原之上,就有一個規律。

那就是大明敵人都不是大明打死的。

比如阿魯臺所部,如果不是太宗皇帝將阿魯臺給打殘了,瓦刺想要拿下阿魯臺也要費好大功夫,而也先的爺爺,馬哈木之事,更說明問題,他剛剛與太宗皇帝打了一場忽蘭忽失溫之戰,隨即就被阿魯臺追上,一場大戰,讓瓦刺傷亡慘重,如果不是脫歡是一個人傑,幾乎要退出草原之爭了。

這樣的教訓在前,也先與大明作戰之前,會允許兀良哈旁觀嗎?

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九十章 貝琳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章 議政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
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九十章 貝琳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章 議政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