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政

“大都督,這是明廷在山東的人事任命。”

南京的大都督府,得到京師朝堂的消息,甚至要比山東地方官府還要快。

以大明朝廷這種拉胯的保密能力,在文華殿御前會議後不久,徐文壁擔任明廷新軍大臣,統籌整個山東兵馬的消息就已經傳遍了京師。

京師情報站的陸二迅速將這個消息通過飛剪船發往南京。

徐渭已經從徐州返回,接到這個情報後,立刻趕到大都督府,向蘇澤彙報這個情報。

蘇澤還在操弄他那個奇怪的機器,聽完了徐渭的情報之後,蘇澤笑着說道:“徐文壁只是妥協的產物,明廷內部的鬥爭已經快要壓不住了。”

徐渭自然明白蘇澤說的是什麼意思,他感慨了一聲說道:

“幾年前文官還能完全壓制武將,沒想到短短几年下來,文官這口蓋子,已經壓不住明廷這口沸反盈天的大鍋了。”

蘇澤繼續擺弄管道說道:“很正常,文長,時代變了。”

“不僅僅是明廷那邊,我們這邊不也是一樣嗎?”

徐渭沉默了。

其實東南的軍人地位擡升,速度比明廷還要快,不過在蘇澤的控制下,軍方的影響力還只保證在軍隊系統中。

但是徐渭知道,東南能夠將軍人的影響力鎖在軍隊,原因還是現在東南新軍專業退伍的人並不多,按照東南對退伍軍人的待遇,一旦大量軍官和士兵退伍轉入地方,軍隊的影響力甚至能超過讀書人。

對此,徐渭也是憂心忡忡。

武人干政,這是籠罩在文官頭頂上的陰雲,徐渭對此也是非常警惕的。

蘇澤說道:“新軍隊必然帶來新的軍人階層,這一點是歷史大勢,不可阻擋。”

徐渭想了想,也贊同的點頭。

歷朝歷代都會出現強勢的軍事集團,比如唐的關隴軍事集團,宋代的汴州軍事集團,大明的淮西軍事集團。

但是這些通過軍功貴族互相聯姻組成的勳貴集團,和蘇澤親手建立的新軍相比,那真的是不值一提。

東南有陸軍和水師兩所學校,有着一套等級分明的晉升體系。

東南軍隊的聲望高,待遇高,也吸收了不少東南地區的年輕精英進入軍隊。

蘇澤還在軍中開設的掃盲課程,炮兵還要學習算學和幾何學,水師軍官需要學習的科目就更多了。

蘇澤說道:“當新的階層出現後,必然會推選出他們的代理人,來爭奪更多的權力和資源。”

“李成樑就是明廷這個新階層的代理人。”

徐渭連忙點頭。

蘇澤將手裡的管道接上機器說道:

“歷史大勢滾滾向前,新的階層總要比皇帝師生地主要強。”

“讓陳璘集中兵力,給這位定國公徐文壁一次驚喜,也是我們送給李成樑的一份禮物。”

徐渭會意的接下了蘇澤的命令,立刻安排人馬送往徐州方面。

蘇澤終於放下了手裡的零件,他擦掉手中的油污,彷彿剛剛討論的山東軍情,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正色看向徐渭說道:

“時代發展了,若是制度不能隨着時代發展而進步,那各方政治勢力都會倒逼進步。”

“文長,我們東南的政體,也要改上一改了。”

“那件事籌備的怎麼樣了?”

徐渭明白蘇澤說的是什麼事情,他看向蘇澤說道:“大都督,您真的要走這條路?”

蘇澤點頭說道:“這是當然,我們要推翻朱明江山,可不是爲了再弄出一個新的出來。”

“再說如今東南的臨時體制,已經有很多的問題,如果現在不盡快將制度規範下來,日後麻煩更多。”

徐渭點頭說道:“人員已經定的差不多了,不過這件大事還需要大都督親自宣佈。”

蘇澤擦了擦手上的油污說道:“那就儘快籌備吧。”

隆慶二年,東南這邊的新曆二年,(公元1564年),東南的所有報紙上都統一宣佈了重磅消息。

東南大都督蘇澤宣佈召開“制憲會議”,召集東南各方代表,爲東南制定一部根本律法。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制憲會議看起來和他們關係不大。

更重要的一件事,在這裡制憲會議過後,要推舉出東南第一屆的內閣。

按照報紙上的說法,東南設立的內閣制度,更像是迴歸到了古老的羣相的政治體制。

這是漢初、唐宋曾經實行過的一種制度。

內閣大臣就是那個時候的宰相,坐而論道,制定東南的大政。

在蘇澤這個東南大都督下,分別設立首席大臣,財政大臣,交通大臣,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監察大臣,陸軍大臣和水師大臣。

首席大臣負責的是內閣日常行政事務,決定低等級官員的升遷考察,在內閣下設立吏部,首席大臣主管吏部。

當然吏部只是負責低品官員和吏員,高級官員還有其他的選任方法。

在這個特殊時期,蘇澤這個東南大都督還擁有一票否決權,他如果不滿意某個任命,可以一票推翻前面的任命,要求內閣重新任命新的官員。

財政大臣則是負責整個東南的財政,負責內閣下設的戶部。

戶部的職能包含了徵收錢糧賦稅,監管金融,新成立的驛站錢莊和各市舶司下的碼頭錢莊也劃撥到了戶部下。

除此之外,財政大臣還要負責審覈各部門的預算,負責給各部撥款。

交通大臣負責工部,蘇澤將皇宮和官署營造的職能從工部剝離出來,如今的工部只負責修路和水陸漕運,同時曾經作爲對立部門的市舶司,其碼頭也被歸入工部管理,徵收關稅的海關則分給了戶部。

全國的水利工程也都歸交通大臣管理。

不過工部這些工程,也不是隨便造的,必須要在年前制定好第二年的預算,交給內閣審定之後,戶部纔會根據預算撥款。

同樣的,蘇澤對於現在工部的預案也有一票否決權。

教育大臣則下轄禮部,東南的禮部將祭祀等工作抽離出來,如今就是純粹的學政教育部門。禮部負責整個東南的學校,還要籌備東南明年要舉行的新科舉,此外日後有關官員升遷考覈的卷子也都由禮部出題,而如今東南官辦的報社,也都要歸於禮部之下。

司法大臣負責刑部,刑部的職能改爲一個,就是制定新律法,不過制定的新律法要交給內閣審議才能通過,蘇澤這個大都督也擁有一票否決權。

的陸軍大臣和水師大臣,老百姓也能理解,等於將兵部分拆成了陸軍和水師兩個部分。

同時大都督府還將陸軍和水師名下的,和軍用無關的工坊,碼頭,報社,商鋪,都分別交給其他部門。

最後監察大臣下轄都察院,蘇澤保留了言官御史的體系,但是將明廷複雜的言官簡化成了一個都察院。

都察院負責監督其他部門施政,對於內閣大臣也有彈劾的權利。

高級官員任免,工部的重大工程,都察院也有旁聽和否決的權利。

按照報紙上的說法,如今東南的內閣屬於“訓導期”,這個期間大概是十到三十年,這個期間蘇澤擔任東南大都督,內閣大臣還是由他任命。

但是等“訓導期”結束之後,到底是什麼政策,報紙上沒有講,整個東南高層也對這個問題保持了緘默。

可光是這一套體系,已經足以讓很多人瘋狂了。

大明也有內閣,內閣首輔也會被稱作閣老,甚至國相,但是誰都知道自從明初胡惟庸案之後,大明已經沒有宰相了。

西漢陳平曾經這麼定義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漢初宰相職權極大,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宰相就會被內朝侵佔權力,漢武帝通過打壓相權,開始了皇帝專制的時代。

這之後歷代皇權都在和相權對抗,後面的朝代雖然偶爾也會出一些比較強勢的宰相,但皇權加強和相權削弱,是整體的趨勢。

等到明初,通過幾樁大案掃除掉開國的一批文臣武將之後,朱元璋徹底廢除宰相,通過設立內閣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機構來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而明代內閣的權力範圍和權力大小,這是一個薛定諤的問題。

遇到一些強勢的內閣輔臣,那就可以軍訓六部和言官,像是嚴嵩那樣把控朝政。

遇到弱勢一點的內閣輔臣,那就是橡皮圖章,連日常工作都是混日子。

明廷的內閣制度,對於皇帝來說“好就好在”這個含糊其辭,其內閣職權完全靠內閣輔臣自己去“爭取”。

遇到懶惰一點的皇帝,比如嘉靖和現在隆慶這樣的,就可以給內閣多一點權力。

遇到勤政一點的皇帝,就可以繞過內閣自己掌控朝局。

而東南的這一套內閣體系,是從法理上規定了大臣的地位,並且明確規定了各內閣大臣的職權範圍,這就不是明廷內閣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宰相了,而是真正的能夠參與國政,決定國政的重臣。

內閣,吏部、戶部、工部、禮部、刑部這五部,新成立的陸軍部和水師部,合稱爲七部,這是東南最主要的行政部門。

除了這七部之外,還有幾個直屬於內閣,但是不歸任何大臣負責的獨立部門。

大理寺,在大理寺下設立“秋審廳”和“上訴廳”。

死刑犯都是秋後問斬,秋審廳專門負責地方上報的死刑案件複覈。

“上訴廳”則是對府縣兩級判院審判結果都不服,最後上訴的審理部門。

司農寺,負責推廣新的糧食作物和推廣新農業技術。

太僕寺,負責全國的馬政和漁政。

鴻臚寺,負責對外的使臣的接待,也負責向外派駐使臣。

宗正寺,負責僧道等宗教的管理工作,負責發放度牒,確認佛寺道觀主持司庫等重要職位的任免確認。

在五寺之外,還有兩監。

分別是軍械監,負責火炮,火槍等軍械的生產,軍用船務生產的艦船也歸於這個部門。

將作監,負責官辦的礦坑、鐵廠、工坊,管理官辦工坊的匠官和工匠們。

以後的內閣大臣是蘇澤這個大都督直接任命之外。

七部、五寺、兩監的主官都通過廷推產生。

而能夠決定廷推結果的人,就是內閣大臣、五部五寺兩監的主官,以及都察院的御史代表。

雖然蘇澤這個東南大都督擁有對廷推結果的否決權,但是內閣和各部寺監的權利已經要大大加強了。

不過與此同時,都察院也被大大加強。

御史人數從明廷的幾十人增加到一百人,這些人則不是通過任命,而是各府縣通過各種方式選任出來的。

身份也不限於讀書人,包含軍人,農夫,商人,只要能被選任出來,就可以擔任御史。

都察院擁有對所有部寺監等部門的人事任免,財政支出監督審覈的權利,還可以提出聯合動議罷免大臣和各部寺監主官。

至於這些督察御史要怎麼選任,報紙上也沒有說,還要看制憲會議後的結果。

對於這個新聞,東南各階層的態度不一。

普通百姓並沒有太大的感覺,畢竟高層距離他們太遠了。

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蘇澤叫大都督還是皇帝,大將軍,都是東南的統治者,只要是蘇澤在這個位置上,百姓並不會感覺太大的區別。

但是對於那些讀過蘇澤新學理念的年輕讀書人來說,這可就區別大了!

從打破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再到東南推行的制憲會議,都讓一些讀書人想到了最近學術圈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

西周國人暴動後的“共和”時代。

難道蘇大都督真的有這個想法?

東南猜測紛紛,但是新出現的階層,卻對這個制憲會議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也許是他們登上政治舞臺的契機。

但是這套引起東南地震的新聞,卻沒有在東南軍政上層引起什麼波瀾。

因爲蘇澤的執政根基實在是太穩固了,軍政的高級官員不是他的門生就是故友,軍方更是牢牢掌握在他手裡。

在一部分傳統官員看來,所謂的制憲會議不過是走個過場,蘇澤擔任什麼職位,他都是東南的執掌者。

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036章 售鹽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033章 曬鹽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185章 去月港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8章 銃炮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653章 滾雪球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416章 政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056章 脫毒難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053章 虎狐犬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444章 陽謀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036章 售鹽第034章 精製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628章 大赦第004章 龍王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258章 藥,種子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53章 滾雪球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072章 巧破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533章 活該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072章 巧破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239章 數據治稅
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036章 售鹽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033章 曬鹽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185章 去月港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8章 銃炮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653章 滾雪球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416章 政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056章 脫毒難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053章 虎狐犬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444章 陽謀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036章 售鹽第034章 精製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628章 大赦第004章 龍王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258章 藥,種子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53章 滾雪球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072章 巧破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533章 活該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072章 巧破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239章 數據治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