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一日而陷

第341章 一日而陷

大戰在即,熊況這些南京新軍的學生也難得的放了一天假。

熊況從國子監出來,看着整個凋敝騷亂的南京街頭,拉着自己的軍帽就向熊五的印刷坊走去。

沒想到熊況剛出國子監大門,就被臨淮侯世子李言恭和高拱的兒子高務觀攔住了。

“熊兄,去酒樓喝一杯?”

熊況停住腳步,他正是靠着李言恭纔打探到明廷決戰地點的情報,他想了想還是決定赴約說道:“那就先喝一杯再回去。”

三人來到了國子監旁邊的一座酒樓上,這個時候酒樓都快要關了,只剩下一個掌櫃的還在死撐。

見到三人穿着軍校的軍官服侍,殷勤的將他們迎上了最好的樓層。

掌櫃的一邊領着三人一邊說道:“往年間我們家酒樓可是火爆的很,特別是貢院放榜的時候,曾經有讀書人豪擲千金包下頂樓!”

說完往日的輝煌,掌櫃的又嘆息說道:“明日我就要關門了,三位公子樓上請吧,那是最好的位置,能夠看到貢院廣場。”

三人都有些沉默,上了樓之後,掌櫃的送上酒菜就自覺地退下。

李言恭端起酒杯說道:“我爹不讓我出城。”

這個結果不出熊況的意料,李言恭是臨淮侯世子,如今李廷竹是整個南京的總指揮,肯定不會讓兒子上戰場送死。

“高兄,你呢?”

高務觀端起酒杯說道:“我爹聽我的。”

這倒是出乎熊況的意料,高拱果然不是普通人。

南京城內的權貴,在組建新軍的時候紛紛塞人,可聽說新軍要出城作戰之後,這些權貴紛紛想辦法把孩子扣在城內。

誰都知道留在城內還有投降的可能,出城作戰刀劍無眼,很有可能就死在城外了。

在這種情況下,高拱並沒有阻止兒子出戰,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高務觀端起酒杯說道:“李兄,熊兄,你們說我要從軍出戰嗎?”

李言恭立刻說道:“當然要!我恨不得現在就出城殺敵!你爹都不管你,你還猶豫什麼?我們學了那麼久,不就等着這一天嗎?”

熊況沒有說話。

高務觀說道:“熊兄,你說,我們到底在爲什麼而戰?”

高務觀原本從軍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爲了長期讀書接受的忠君教育,樸素的“報效君恩”的想法。

可是等到上學之後,高務觀接觸了熊況這些平民子弟的軍官之後,思想完全轉變了。

朝廷在南京做的如何,那根本不需要別人來評判了,只要是個明眼人在南京待上一段時間,都會很清。

這還是大明朝的二京之一,算是政策優惠的高地。

在新軍學堂中,最流行的報紙是《警世報》,如今在主編歸有光的帶領下,《警世報》以一日一刊的速度發行,每一期除了宣傳東南新軍領地的新貌之外,就是揭露大明朝廷腐敗墮落的文章。

特別是主編歸有光,他的文風平實,用詞不華麗,但是往往文字就能觸中人內心的共鳴。

這種強大的文筆共情能力,讓那些報紙上的悲慘故事,彷彿一幕幕戲劇,真實的上映在讀者面前。

隔三差五,還有一兩篇王世貞、申時行、何心隱等人的評論文章,王世貞是當時文宗,申時行是前科狀元,何心隱是泰州學派的嫡傳子弟,尤其擅長講演,這三人的文章可以說是文筆犀利鞭辟入裡,將大明朝的問題講的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孟子民貴君輕的學術體系下,進一步提出“百姓民權”之說。

(前文勘誤,申時行任松江知府,何心隱任蘇州知府)

其中最爲激進的,當屬被蘇澤委任爲蘇州知府的何心隱了,也不知道這傢伙什麼來歷,他竟然在報紙上公然鼓吹“王在法下”,提出“皇帝犯罪和庶人同罪”的理念,可以說是駭人聽聞。

可是他們的這些說法,仔細看看卻似乎比三綱五常的儒家道德更有道理,要比空洞又抽象的心學理論更有實踐性。

就比如這位蘇州知府何心隱,此君上任之後,除了處理府內的訴訟之外,其餘時間就在知府衙門裡查看各種律法條目,在府內編修新法。

從秦漢法,到《北齊律》,《唐律疏議》,再到《宋刑統》,到本朝初的《大誥》和《大明律》,甚至蘇澤這個大都督,親自幫他翻譯了《羅馬法》,《教會法》等一系列的西方律法專著。

這位蘇州知府上任之後,先是在府縣衙門頒佈了《吏責》,也就是吏員的紀律條例。

一開始知府衙門中還有胥吏認爲何心隱軟弱可欺,對《吏責》一點都不放在心上。

沒想到頒佈一個月後,何心隱突然來了一個襲擊,將府縣衙門中不遵守《吏責》的吏員全部開革,觸犯刑律的還直接下獄治罪,這才讓人看到了這位“法典知府”的雷霆手段。

何心隱又在蘇州府頒佈《商法細則》和《民律細則》。

《商法細則》是對商業行爲的詳細規範,包括了合同的認定榷權,商業活動中各方的責任,對違法商業行爲的處罰。

《民律細則》則對民事關係中的部分進行了補全,包括了婚姻、家庭等多個方面,特別是何心隱取消了讀書人應訴特權,以及婦人打官司必須要有人作保的規定,確定了女性可以作爲法律主體的地位。

何心隱的法條一出,整個蘇州府的商業秩序隨之改變,原本因爲高速發展而混亂的經濟糾紛都有了裁判的地方。

何心隱又要求各級衙門要依律而決,並且要將判決引用的法條和判決依據寫在判詞上,張貼在衙門外牆上,並且還要求官府衙門不得隨意調解,大部分案件都要不厭其煩的走審判程序。

用何心隱的話說道,“百姓爭訟不是刁民鬧事,而是百姓相信官府權威,百姓越是要訴訟,官府就越要受理,只有將案子判的清楚,判的公正,以後才能警醒那些奸詐小人,不要覺得律法有空子鑽。”

等到蘇州府積壓的案件都處理完畢了,蘇州府的商業秩序再次重塑,整個蘇州府爆發出驚人的市場活力。

如今南京城內到處都是蘇州的商品,蘇州商人甚至開始建造大船,準備揚帆出海。

言歸正傳,在《警世報》這樣的轟炸下,正處於最具有理想主義,最熱血也是最渴望改變世界年紀的新軍年輕學員,又如何能擋住這樣的思想衝擊。

所以現在擺在高務觀面前的,是自己爲什麼要給這樣一個大明朝廷賣命?

這不僅僅是高務觀一個人的疑問,也是國子監新軍軍務科所有學員的疑問,更是整個新軍一千多士兵的疑問。

熊況沒有說話,高務觀看向李言恭,李言恭也低下頭。

李言恭再喝了一口酒說道:“高兄,我沒辦法回答你。”

“我爹受君恩,得以復爵,這是我們家族幾代人的夙願,爲了這個我也要報君恩。”

高務觀看向熊況,熊況則搖頭說道:“高兄,你問我一個蒙學都沒讀完的人有什麼用,爲什麼不去問問你父親呢?”

高務觀愣住了,熊況說道:“也許高祭酒會有答案給你。”

高務觀立刻站起來,他對着兩人拱手行禮說道:“兩位,若戰後還能相聚,再一起把酒言歡!高某先告辭了!”

看着高務觀匆忙回家的身影,李言恭心中的苦悶更甚了。 李言恭再喝了一口酒,這才說道:“君恩君恩,君恩從何而來啊?難道不是從民脂民膏供奉而來?父親天天說君恩,卻從來不說百姓!”

熊況突然看向李言恭,沒想到這個在軍事訓練中總是拖後腿,各項成績也不出衆的臨淮侯世子,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熊況端起酒杯對着李言恭說道:“李兄,你爹沒得選,你還有的選。”

說完這些,熊況一飲而盡,放下酒杯轉身離去。

等到熊況在街上轉了幾圈,確定沒有人跟着之後,他來到了印刷坊旁邊的民居,然後從地道進入了印刷坊。

在印刷機附近,熊況找到了熊五。

熊五帶着他來到房間,熊況從口袋裡掏出一副圖。

“站長,這是南京城的佈防圖。”

熊五接過了圖紙,這是新軍佈防換防的城外兵力佈置,以及城牆上重要防禦節點的兵力和火力配置。

熊五看完了之後點頭說道:“我即刻派人送出城,你今天就撤離。”

熊況突然說道:“站長,我不走。”

熊五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說道:“馬上就要打仗了,你這次立下兩次大功,大都督肯定要重用你,你不走還要幹什麼?”

熊況說道:“站長,南京新軍內軍心向我,有進步傾向的軍官不少,我想要策反他們起義。”

熊五立刻說道:“不行,太冒險了!一旦開戰炮火無眼,而且萬一你勸說他們起義失敗,那就太危險了!”

熊況卻堅持說道:“站長,我想要試一試!這些都是好軍官種子,讓他們爲大明朝廷白白犧牲太可惜了!”

熊五看着熊況堅定的目光,最後也只能嘆息說道:“算了算了,當年我跟着大都督幹事的時候也是你這個樣子,你去吧。”

熊況立刻激動的對熊五說道:“遵令!”

等到熊況走到門口,熊五對着他說道:“你小子機靈點,千萬別死了,我可不想給你收屍。”

“尊令!保證不死!”

高務觀返回府上,直接來到父親高拱的書房。

高拱正在書房中忙碌着,看到兒子進來也沒有放下手裡的書信。

“父親。”

高拱擡起頭看向兒子,接着低下頭處理書信:“什麼時候,說吧。”

高務觀看向高拱問道:“父親,我們到底爲什麼而戰?”

高拱手裡拿着書信,擡起頭看向兒子年輕的面龐。

“既不知戰,那就不要戰了。”

高務觀說道:“兒子可以選,兒子那些同學可不能選,南京城內的百姓也沒得選。”

高拱這才放下書信,仔細看向兒子。

高拱沉默了,作爲國子監祭酒,操辦新軍的主力,他當然有權利將兒子留在南京。

但是他不可能將所有的學員都留在南京城內,那新軍不是白練了嗎?

而面對兒子的問題,高拱也沒辦法給出答案。

高務觀知道在父親這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而更加堅定了信念。

他對着高拱敬了一個軍禮說道:“父親,我要出城作戰!”

高拱也沒想到他那個平日裡沒什麼主見,做事也優柔寡斷的兒子,竟然表現出和自己一樣的堅定。

他點頭說道:“去給你娘道個別。”

“是,父親。”

三月十五日,南直隸。

從安慶出發的東南新軍第二旅,從鳳陽府出發的第三旅,在南直隸太平府(今馬鞍山)會師。

林德陽將指揮權移交林良珺,又連忙向身邊無須的老人說道:“胡公,這次破城牆,還要勞煩您了!”

胡公公微笑點頭,接着說道:“我去搭設實驗室去了,二位旅長慢慢聊。”

等到胡公公走後,林德陽對林良珺說道:“少百戶,大都督就給我們七天時間,能攻下南京城嗎?”

林良珺則說道:“七天!阿澤哥太看不起我了!給大都督發信,三天就給它拿下!”

林德陽連忙說道:“少百戶,大都督就在上海,軍中無戲言啊。”

林良珺立刻說道:“那還是七天穩妥。”

三月十六日,兩旅整編完畢,正式向南京城進發。

明軍負責偵查的斥候發現東南新軍後,南京城立刻進入軍備狀態。

三月十七日清晨。

熊況隨着新軍出城守衛炮臺,高務觀則加入了城外巡視城牆的隊伍。

上午九點,南京城牆上已經能看到第二旅的艦隊。

五軍都督府大都督,臨淮侯李廷竹親自登上城牆,做了一段又臭又長的演講,總結一下就是“吾與南京共存亡”。

東南新軍這邊,林良珺的動員演講很簡單,總共就四個字—“解放南京”!

中午十二點,炮樓外出現第三旅的步兵,城外炮臺一炮未發,新軍全體宣佈起義。

與此同時,南京內城和外城的城牆同時發出巨響,城牆上如山崩地裂,李廷竹差點跌倒在地。

衝鋒的鼓聲響徹戰場,南京一日而陷。

(本章完)

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071章 破題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043章 筆架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74章 夜航船第四卷總結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002章 家廟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69章 算瘋子088章屏蔽了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034章 精製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667章 政治仗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029章 凱旋第231章 當家難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251章 發鈔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010章 趕海第231章 當家難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25章 分產令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推一本朋友的書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030章 鬼市第054章 抵捐第163章 吃絕戶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37章 水戰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025章 急救第435章 髒東西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72章 榜一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51章 僭主第617章 打老虎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409章 廣築城?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97章 再破題
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071章 破題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043章 筆架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74章 夜航船第四卷總結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002章 家廟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69章 算瘋子088章屏蔽了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034章 精製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667章 政治仗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029章 凱旋第231章 當家難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251章 發鈔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010章 趕海第231章 當家難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25章 分產令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推一本朋友的書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030章 鬼市第054章 抵捐第163章 吃絕戶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37章 水戰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025章 急救第435章 髒東西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72章 榜一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51章 僭主第617章 打老虎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409章 廣築城?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97章 再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