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走哪條道?

第220章 走哪條道?

蘇澤坐在百戶府中,對林默珺交代自己出行後長寧衛的事情。

蘇澤說道:“東奧島的開荒還要繼續,過幾日你就安排林長靖帶着琉球國書入供福州,將龍涎香獻給陶公公。”

這是早就已經計劃好的事情,林默珺點點頭,琉球人都被安排在東奧島上,隨時準備入貢福州。

林默珺對東奧島也非常上心,隔三差五就去一趟島上,她對蘇澤說道:

“如今曲蹄人的荒田已經開墾完畢,島上的紅薯已經種下了,按照你的吩咐這段時間最近一直在收攏流民上島,如今島上已經有兩千多人了。”

蘇澤滿意的點頭,有了這些人手,東奧島上更多的土地被開墾出來,雖然還不能自給自足,但是很多設施已經可以建造出來了。

東奧島上的船塢已經升級成長寧衛這樣的幹船塢,在林宗遠的帶領下,長寧衛的木匠全部遷往了東奧島。

林宗遠也收了更多的學徒,此時都在林宗遠的帶領下繼續拆解東奧島上殘留的倭寇船隻,對這些船隻進行改造升級。

“那些佛郎機人還是要看好的。”

林默珺點點頭說道:“已經將他們分開了,按照你的吩咐,將島上編成保甲,每一保裡都安排自己人監視,對港口也嚴加管制,不會讓他們跑了。”

蘇澤放心的點頭,阿方索船長和皮埃爾神父已經習慣了留在長寧衛,但是新世界號上的其他船員還是偶爾鬧上一鬧,他們很多都是阿方索船長在馬六甲僱傭的當地土著,不少都是亡命徒,現在將他們安排在東奧島上,自然要嚴加看管。

這些日子林默珺一直按照蘇澤的吩咐,在東奧島上招募流民,現在也小有成效。

蘇澤繼續說道:“長寧衛的諸多產業就請諸位兄弟多費心了,如果遇到搞不定的事情,就去府衙找顯揚兄弟他們幫忙。”

林默珺點點頭。

“我離開之後,衛學就交給陳朝源和林清材了,他們是我縣學的同學,學問也不錯,每個月來衛所幾天授課,衛所的孩子要開蒙就送去衛學好了。”

“城裡的事情就交給顯揚兄弟多擔待着了,城裡的幾家鋪子則交給德清兄弟管理。”

“武夷山上的茶園平日裡就交給周管事,不過隔三差五還是要派自己人巡查,今年的茶葉全部製造成紅茶。”

林默珺繼續點頭,她已經將蘇澤交代的事情記錄下來,不知不覺中長寧衛的產業已經這麼大了。

“我從福州辦完事情,就直接啓程去南直隸了。”

林默珺沉默了一下問道:“什麼時候回來?”

“先去南京國子監報道,辦了入監之後我打算在江浙看看,大概今年的秋天就回來。”

從福建前往南京路上就要兩個月時間,一來一回就是四個月的時間,不過蘇澤知道自己的根基在長寧衛,這一次出去蘇澤準備看看江南和浙江的形勢。

另外還要探望一下方望海,蘇澤打算繞道去淳安看一看海瑞,這樣算下來秋天能回來就不錯了。

等到蘇澤說完了,林默珺看着他欲言又止,等到蘇澤站起來走到門口,林默珺這才說道:

“路上保重!”

蘇澤向林默珺揮手道別,他返回家廟收拾東西,又是和九姑婆和林彩娘一番道別。

“阿澤哥!”小蘿蔔頭林良珺衝進了家廟,他將一套儒衫遞給蘇澤說道:

“這是我哥送你的!”

蘇澤看着這套藍色的儒衫,是按照他的身材裁剪的。

林良珺說道:“這是我哥請教陸嫂子親手做的。”

“真是的,剛剛她爲什麼不親手交給你,非要讓我再跑一趟。”

林良珺的眼睛一轉說道:

“阿澤哥,你這次出門能帶上我嗎?我保證不調皮搗蛋!”

“不行!”

蘇澤斷然拒絕,這年頭兵荒馬亂的,出行本身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

林良珺是衛所的繼承人,林默珺也不會讓他涉險的。

小蘿蔔頭失落的低下頭,蘇澤看着自己的第一大弟子,安慰說道:“等我從南京回來,會給你帶禮物的。”

“那可以說好了!”

林良珺變臉一樣的擡起頭,生怕蘇澤返回和他拉了勾,然後迅速衝出了家廟。

蘇澤又叮囑林彩娘照顧好九姑婆,林彩娘也眼角噙着淚水答應下來。

林默珺專門給蘇澤挑選了二十名身強體壯的軍餘作爲護衛,領頭的是一名叫做林德陽的小旗,他也是鳥銃手隊伍中的神槍手,射擊水平和開了掛的蘇澤差不多。

林德陽攜帶一把從月港買來的短銃,說是短銃也有手臂長,用布包裹了纏在在腰間。

這些軍餘都攜帶了這種短銃,不過都用布條包裹。

不過鳥銃是最後的秘密武器,他們主要還是隨身配刀,這些精兵光是站出來就讓普通土匪膽寒,這一路上蘇澤也有了安全感。

二月二,龍擡頭,蘇澤在祠堂祭拜完畢,就在護衛的陪同下騎上了於二公子贈送的馬,浩浩蕩蕩的向福州城而去。

陶公公過了年之後,就搬去了福州城中督辦修葺市舶司,接下里的事情都在蘇澤的計劃中。

琉球閩人三十六家後人之一的林長靖手持琉球國書和勘合,乘船抵達福州城。

陶公公站在碼頭上迎接了林長靖這一行琉球使臣,林長靖向陶公公獻上了龍涎香。

鑑定這是真的龍涎香後,陶公公大喜過望,他立刻安排傳遞軍情的驛站馬不停蹄的送往京師。

緊接着陶公公又和林長靖約定了朝貢的事情。

朝貢貿易不是自由貿易,約定了貢期之後朝貢國才能來港,而且來港之後交易的貨物也都是商議好的。

林長靖向陶公公提出,琉球國和以前一樣,貢香料、木材,這一次多貢布匹和象牙寶石等物,這些陶公公都一口答應下來。

不過林長靖向陶公公提出,請大明答貢的時候只回絲綢和生絲,賜銀賜錢也全部都折算成絲綢,這讓陶公公猶豫了起來。

朝貢國向天朝上國朝貢,天朝上國也要回贈禮物,這就是所謂的“答貢”。

其實朝貢和答貢就是一種交易,只是套上了進貢的外殼罷了。

林長靖提出只用絲綢答貢,其實就是提出讓大明只用絲綢來交易。

一直以來,大明朝的絲綢都是最暢銷的貨物,無論是倭國的大名還是西方的貴族,都瘋狂的迷戀絲綢。

對於林長靖的請求,陶公公表示需要上奏朝廷才能答覆。

雙方約定在九月份入貢,同時陶公公還表示,若是能蒐集到龍涎香還可以入港散貢。

林長靖立刻表示回去之後會傾盡琉球之力蒐集龍涎香,這讓陶公公非常的滿意。

二月十五日,從泉州府出發的李贄也抵達了福州城內和蘇澤會和。

聽說蘇澤要去南京國子監,不少準備也去南京入監的舉人紛紛找上門來。

今榜第二的黃懋沖和今榜第三的趙秉忠都找上了蘇澤,他們也都是準備去南京國子監入學的,也都相約和蘇澤同行。

一行中三個舉人,再加上李贄這個國子監博士,還有四人護衛的家丁,整個隊伍立刻膨脹到了百人。

衆人看到蘇澤的護衛精銳,提出讓林德陽統一帶領這些家丁,編練在一起結伴而行。

檢查了前往南京國子監報告的文書證明,衆人浩浩蕩蕩的北上,向南京出發。

不過如何去南京,還是要商量一番的。

這一次前往南直隸,衆人也都攜帶了不少福建的特產,這一行衆人都有官身,雖然不能住進驛站,但是過關和進城也沒人敢收他們的稅,所以大包小包的行李不少,從什麼路線出閩就非常關鍵了。

李贄年紀最長,又是才從南京回來的,衆人自然要聽從他的意見。

李贄說道:“入閩有兩條路,分別是漢故道和宋新道,我這一次返回福建是走的漢故道。”

蘇澤腦海中浮現出地圖,他翻開一張古代地圖說道:

“卓吾先生所說的漢故道,就是當年漢武帝入閩所走的武夷山道嗎?”

李贄點頭讚歎道:“汝霖果然博學,就是這條道,我在山中還見到了漢軍所立的碑文,那是當年武帝徵閩留下來的。”

黃懋沖和趙秉忠都是第一次出門,他們都看向蘇澤。

蘇澤說道:“漢故道就是出武夷山入江西,翻過武夷山就能進入江西鉛山了,然後再從江西入浙,好處是這條路經過漢唐開發,沿途的村鎮很多,壞處就是要繞道江西,而這一路上的山匪也不少。”

“當年漢武帝徵閩越國,漢軍走的就是這條古道,武夷山不高,大軍也能通行。”

黃懋衝說道:“走武夷山走就要從蘇兄老家延平府走,這一路應該很好走吧。”

蘇澤點頭說道:“延平府去年風調雨順,沒有遭災,匪盜也不多,這條路在福建境內應該是安全的。”

“宋新道呢?”趙秉忠問道。

蘇澤指着地圖說道:

“宋新道是到了南宋纔開發的新道,這條路就是從福州直接北上,沿途經過寧德、福鼎,翻過閩浙分野的仙霞山,直接進入浙南的江山縣,這是趙宋修建的官道,但是仙霞山比武夷山陡峭,翻過仙霞山之後還要在浙南的山區穿行,這條路比武夷山道難走。”

李贄也點頭說道:“仙霞山之險要,當年唐末黃巢軍就是從這條路入閩的,最早的仙霞山故道可以追溯到唐末。”

“仙霞山非常難走,僅容一馬。進入關口後,嶺益陡峻。拾級而升,彷彿駕閣凌虛,步步皆險。據說可以和函關劍閣比擬,誠天設之雄關也。”

黃懋衝問道:“宋人詩詞中所說的仙霞關,就是此道?”

李贄點頭說道:“陸游、辛棄疾等人都曾經遊過仙霞關,據說還能見到他們的石刻。”

謹慎的趙秉忠提醒道:“但是倭寇?”

蘇澤說道:“倭寇主要盤踞在浙東等沿海之地,浙南羣山環繞,倭寇倒是不多,就是要防範山匪和礦盜。”

“礦盜?”

蘇澤點頭說道:“浙南山中多有礦盜私採,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可比山賊,而且比山賊更兇狠,官府剿滅不得。”

衆人又猶豫起來。

如果從出行安全上說,自然是和李贄回來一樣走武夷山道最好,這條路從漢武帝時期就開始開發,山道也更寬敞,缺點就是要繞路江西。

前年江西羅教叛亂,如今山中還有羅教殘留份子,李贄就差點遇到,還好家丁比較警覺才逃過一劫。

不過只要翻過武夷山,只要進入江西鉛山就一馬平川了,而鉛山是全國著名的紙業基地,富庶可比江南,以後的路就都比較通暢了。

走仙霞山這條路直線距離最近,但是關隘險要難走,浙南礦盜猖獗,但是仙霞山名勝古蹟衆多,又多有宋人石刻,這些也都讓年輕舉人們有些猶豫。

衆人看向蘇澤,將這個難題交給他決斷。

交給大家選擇吧。

1、走武夷山道

2、走仙霞山道

(本章完)

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198章 解元!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625章 三本書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388章 印花稅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56章 脫毒難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674章 夜航船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推一本朋友的書第657章 拼命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043章 筆架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54章 抵捐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431章 蒸汽機第674章 夜航船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258章 藥,種子第036章 售鹽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018章 船塢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09章 廣築城?第008章 屬性點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257章 大員島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033章 曬鹽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224章 徐渭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675章 宣傳戰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
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198章 解元!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625章 三本書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388章 印花稅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56章 脫毒難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674章 夜航船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推一本朋友的書第657章 拼命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043章 筆架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54章 抵捐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431章 蒸汽機第674章 夜航船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258章 藥,種子第036章 售鹽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018章 船塢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09章 廣築城?第008章 屬性點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257章 大員島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033章 曬鹽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224章 徐渭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675章 宣傳戰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