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

當蘇澤看到第五旅送上來的募兵名單,很快就在外國人名單中看到了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這兩個名字。

這兩個人也來南京了?

再看謄抄的入境記錄,一個是朝鮮普通官員之後,一個是倭國大名的使者,都對上了。

他們竟然要一同從軍?這開什麼玩笑?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木下藤吉郎,在織田信長死後取代織田家,改名豐臣秀吉,成爲倭國攝政關白。

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想要以朝鮮爲踏板入侵大明,萬曆皇帝發動了抗倭援朝戰爭。

而李舜臣就是當時朝鮮的抗倭名將,帶領朝鮮水師抗擊倭寇,最後在露樑海戰中殉國。

這兩個人都來了南京,還一同報名參軍?

蘇澤只覺得命運似乎開了一個大玩笑,但是他嘴角露出笑容,在兩人的入伍申請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此時已經快要過年了,蘇澤推開窗戶,整個南京城都充滿了年意。

北方也同樣如此,好也是一年,壞也是一年,反正年總是要過的。

京師百姓今年生活就是大起大落。

上皇西狩,接着就是東南叛軍進城。

東南軍進了城,卻給百姓分了田。

然後就是東南新軍撤走,大明皇帝又回來了。

百姓分到的田又被收回,日子又回到了從前。

京師百姓更是懷念當年東南新軍在京師的日子。

對於明廷的官員來說,今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皇帝跑了,太子跑了,太子回來變成皇帝,皇帝變成了上皇。

雖然楊博和高拱竭力維持政治平穩,可是這麼巨大的變化依然造成了劇烈的政治動盪。

而高拱提出的“新務運動”,更是成了各方爭奪主導權的博弈舞臺。

就算是臨近年關,朝廷各部衙門都沒有消停的意思,各種文書從六部衙門發出,剛剛登基的隆慶皇帝,躊躇滿志的期待着能夠扭轉對東南賊軍的頹勢,成爲大明的中興之主。

不過除了東南賊之外,京師朝廷還有一個大患,那就是在湖廣宣佈奉上皇詔令的景王。

京師朝廷連續下達多份詔令,要求景王立刻退回王府,遵循祖制不能干涉湖廣軍政事務。

不過對於這些命令,景王是完全不理睬。

景王擺出一副只遵守上皇詔令的樣子,雖然沒有公開反抗朝廷,但是在控制了武昌之後,立刻開始用上皇詔令來征討湖廣的其他州府。

對於景王的態度,隆慶皇帝自然是心知肚明。

當年在京師的時候,景王就有奪嫡之意,現在藉着父皇的旨意,景王割據湖廣之心昭然若揭。

內閣和重臣都一致認爲,應該先平定景王之患再剿滅東南賊。

年前,皇帝的密令送到了徐州。

駐守徐州的兵部侍郎張居正,等到過完年,立刻帶領所部前往湖廣,撲滅景王的叛亂。

不過爲了迷惑景王,京師朝廷還在年前派出使臣,禮部侍郎張四維前往湖廣,假裝代表朝廷和景王談判。

景王奉詔,就是奉的上皇的詔令,對於這個不省心的父皇,隆慶再也不放心在關中的上皇。

隆慶皇帝派出秘密使者,給在嘉靖身邊護衛的定國公徐文壁寫信,讓他“勸說”上皇立刻返回京師,以全孝道。

可就在隆慶處置了兩件麻煩事後,大同邊關急報又送到了京師。

俺達汗長子黃臺吉,請求朝覲大明皇帝。

而從邊關急報上來看,這一次黃臺吉帶領了所部精銳三百騎,什麼貨物都沒帶,大同貢市使判斷黃臺吉根本不是來求覲見的,而是來者不善。

大同貢市使立刻派人打探消息,這才知道果然黃臺吉這一次是來興師問罪的!

再向草原上往來貿易的商人打探,明廷終於知道了五原之戰的情報。

只不過草原上消息實在是太亂,沒人能說清楚這五原城主到底是什麼來歷。

有人說五原城主根本不是漢人,而是不服俺達汗的蒙古部落首領。

有人說五原城主是大明逃出去的逃犯,要糾集士兵反攻大明。

還有人說五原城主是大唐歸義軍的後人,五原城內的軍隊是要返回故土的歸義軍。

雖然五原城主到底什麼來歷衆說紛紜,但是五原城主擊敗了俺達汗派過去的騎兵,並且用上了先進火器這件事可以證實。

得到這個消息的大明皇帝又是頭大,連忙召見重臣開會。

首輔楊博首先說道:“啓稟陛下,如今九邊空虛,北方不能亂!”

御座上的隆慶皇帝點頭,現在大明朝已經夠亂了,蒙古才通過貢市安定下來,千萬不能再打仗了。

高拱出列說道:“陛下,首輔大人此言不錯,但是俺達汗此人,畏威而不懷德,若是朝廷表現的軟弱,蒙古人就會得寸進尺,從此邊疆不寧。”

剛剛從嘉靖身邊返回京師的李春芳,原本已經在嘉靖朝入閣。

但是隨着上皇西狩,李春芳跟隨嘉靖出京之後,隆慶登基後的新內閣自然沒有李春芳的位置了。

不過隆慶皇帝看在六部缺人,依然讓李春芳做禮部侍郎。

曾經登上過權力的頂峰,李春芳脫離嘉靖返回京師,自然不甘心當這個沒實權的禮部侍郎。

面對高拱,李春芳立刻反對說道:

“高閣老此言差矣!”

“當年上皇開貢的談判,臣也曾經參加過,俺達汗此人素無大志,爲人貪鄙,他在五原城吃了敗仗,定是爲了訛詐錢財,若是朝廷滿足了俺達汗的貪慾,一定能消弭戰事。”

“若是表現強硬,俺達汗爲了向部衆交代,一定會興兵南下劫掠的!”

高拱憤怒的說道:“李侍郎是要向蒙古交歲幣?”

李春芳說道:“高閣老,本官不是這個意思,誰不知道我大明‘不納貢,不和親’的祖宗之法?只是事有輕重緩急,需要先穩定住邊關局勢,若是南北戰事並起,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高拱正準備繼續駁斥李春芳,只聽到皇帝說道:

“李愛卿說的有道理,既然上次開貢的談判李愛卿曾經參加過,那這一次接待黃臺吉的事情,就交給卿來辦,如何?”

高拱張開嘴,卻說不出反對的意見。李春芳的職位是禮部侍郎,接待外使也算是他的本職工作範圍。

現在京師言官已經多次彈劾高拱,說他擅權跋扈了。

皇帝已經開口,高拱也說不出像樣的反對意見。

只是接待而已,談判還是要通過內閣。

高拱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就這樣,李春芳在年前離開京城,去迎接來京師興師問罪的黃臺吉。

定下了這件事後,等到六部大臣都離開,隆慶帝對着楊博和高拱兩位輔臣說道:

“今年京師動盪,百姓不安,朕想要在年後元宵重開鰲山燈會,兩位愛卿以爲如何?”

鰲山燈會,是每年元宵佳節時,大明皇家在宮城裡搭成的巨型花燈煙火景觀。

因其形狀似鰲,因此名爲“鰲山燈會”。

從永樂七年元宵節起,這個盛大燈會更是高調開放——“聽臣民赴午門觀鰲山三日”,算是大明傳統的春節慶祝活動了。

作爲皇室與民同樂的慶祝活動,鰲山燈會的規模自然空前。

明初的時候,每次花費就有數萬兩,但是隨着鰲山的規模日益龐大,在嘉靖年的時候,一次燈會花費更暴漲到數十萬兩白銀。

如此盛大的活動自然不可能元宵前才準備,通常是從上一年的十二月起就要開始準備。

煙火匠人把各種設計獨特的“奇花”“火炮”層層疊積起來。

待到元宵節這天,龐大的“鰲山”上各種形狀的彩燈閃爍,絢麗的焰火不停燃放,更有鐘鼓司優美音樂裡,宮娥們翩翩起舞。

不過如此盛世,隆慶帝也只有小時候才見過。

嘉靖晚年修道,喜好清淨,所以鰲山燈會已經有十幾年沒有辦過了。

現在隆慶帝提出來要辦鰲山燈會,首輔楊博和次輔高拱都面露難色。

如今朝廷的財政可以說是相當的緊張。

籌辦新務需要花錢,編練新軍需要花錢,還有九邊的將士,京營的士卒需要賞賜安撫。

開春還要讓張居正入湖廣對付景王,最重要的還是要對付東南賊這個心腹大患。

處處都要花錢,鰲山燈會的幾十萬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隆慶帝看着兩人都不作聲,於是說道:“朕今年剛剛登基,還都京師,也是想與民同樂,讓京師百姓看到朝廷氣象,等到今年辦了,日後必定不再辦了。”

皇帝都這麼說了,楊博和高拱又能怎麼樣了?

明代的內閣輔臣,畢竟還是隻“輔”臣,沒有漢唐宰相那樣的權利,可以當面懟皇帝。

高拱只能說道:“戶部還有十萬兩的銀子,本來是準備修復京師衙門官邸的,可以先用着籌辦鰲山燈會。”

隆慶帝就像是要到了玩具的孩子,不由的大喜說道:“朕從內庫再撥一些錢,將鰲山燈會辦的熱鬧一些,如何?”

高拱皺眉說道:“陛下,朝廷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多,此次蒙古人來氣勢洶洶,說不定還要備戰花錢,陛下要是內庫有錢,不如貼補給邊餉。”

隆慶帝對於高拱還是很尊重的,既然高拱也讓步了,他說道:

“那朕自己貼兩萬兩,剩餘的讓戶部補足,如何?”

高拱心一軟說道:“那戶部還出十萬兩。”

隆慶帝又問道:“清遠伯李煒,尚寶寺丞李長風,公忠體國,可以籌辦這次鰲山燈會。”

高拱皺眉,以往的鰲山燈會都是工部籌辦,皇帝將工程承包給自家老丈人,可是內閣似乎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反正就是這麼多銀子,給誰辦不是辦。

楊博說道:“那就向京師百姓宣傳,開年後元宵要舉辦鰲山燈會,陛下將與民同樂。”

定下這件事後,皇帝興沖沖的返回內廷,接着又找來李煒李長風父子,宣佈將鰲山燈會交給他們辦。

父子二人先是激動了一下,接着又面露難色。

李煒說道:“陛下,臣以前聽說,上皇那時候,辦一次鰲山燈會就要幾十萬兩銀子,現在只有十二萬兩銀子,臣怕不能讓陛下滿意啊。”

隆慶帝皺眉說道:“如今國事艱難,需要用錢的地方多,戶部能出十萬兩銀子已經是很難得了。”

李長風的腦子比較快,他立刻說道:

“陛下,鰲山燈會既然是與民同樂,那就不能只陛下和朝廷出錢。”

“臣以爲應該讓京師商賈富戶也出點銀子,這樣鰲山燈會辦的熱鬧,京師百姓才能感覺到新朝新氣象。”

隆慶帝大喜道:“正是這個道理!不過想要說服內閣讓京師商賈富戶認捐,恐怕不那麼容易。”

李煒說道:“這個好辦,臣在京師商賈富戶中有些面子的,爲了慶祝陛下登基,讓他們自願捐一些銀子還是容易的!”

隆慶帝不由拉着李煒的手說道:“還是國丈有辦法,若是此事辦好了,必定重重有賞!”

李煒又說道:“只是我們父子二人,勢單力薄,這麼多銀子也需要人手,陛下可否派些人手給我們?”

隆慶帝立刻說道:“朕撥一隊錦衣衛給你們,另外從宮裡調撥一些能寫能算的太監,如何?”

父子二人立刻謝恩。

李煒李長風父子接過了差事,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打着皇帝辦鰲山燈會,要商賈富戶“與民同樂”的招牌,讓錦衣衛和太監開始上門搜刮。

這些商賈富戶苦不堪言,不少人乾脆放棄家產逃亡。

李煒則將這些家產拿出去拍賣,很快就募集到了一大筆銀子。

京師附近的火藥匠人都被蘇澤帶走了,李煒不得已又讓錦衣衛去附近搜尋懂得制火藥的匠人,將他們抓到京師製作煙花。

臘月二十日,蒙古俺達汗的兒子黃臺吉,攜帶三百蒙古鐵騎進入京師。

這一路上李春芳小心伺候,又小心的向朝廷報告,說蒙古人沒有興兵的意思,只是受了“委屈”要嚮明廷申訴。

隆慶帝又宣佈,蒙古是大明“忠順藩屬國”,這一次是來京師朝貢的,允許蒙古人從京師正門馳馬而入。

第651章 新火槍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245章 李時珍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057章 邀請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022章 畝產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002章 家廟第010章 趕海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103章 束水衝沙推一本朋友的書第185章 去月港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666章 棄遼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416章 政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663章 神聖感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58章 藥,種子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659章 碾碎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73章 定草原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021章 開蒙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595章 重注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033章 曬鹽第072章 巧破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491章 橡膠樹第379章 上皇迴鑾088章屏蔽了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
第651章 新火槍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245章 李時珍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057章 邀請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022章 畝產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002章 家廟第010章 趕海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103章 束水衝沙推一本朋友的書第185章 去月港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666章 棄遼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416章 政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663章 神聖感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58章 藥,種子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659章 碾碎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73章 定草原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021章 開蒙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595章 重注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033章 曬鹽第072章 巧破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491章 橡膠樹第379章 上皇迴鑾088章屏蔽了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