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

撫卹不是給亡者,而是給生者看的。

歷朝歷代平衡文武的問題,都是執政者需要思考的大問題。

如果過於強調文官的地位,會導致國家文弱而失去軍事上的競爭力,宋和後期的明廷就是最好的例子,所有人才都涌去讀書了,當兵反而成了恥辱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願意當兵了,軍隊也沒辦法召到人才了。

雖然從東南建立以來,蘇澤就一直在建立一支紀律好的軍隊,但是如今隨着東南的版圖擴張,同樣出現了重文的風氣。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明廷三百年來科舉,再加上之前歷史上重文教的風氣,不是這短短几年就能改變的。

而且當兵會有傷亡,家境好的子弟選擇做官而不是當兵,也是正常的選擇。

但這也不意味着蘇澤什麼都不能做,提高軍人的待遇,撫卹也是重要的一環。

撫卹是給生者看的,爲國戰死的家庭得到榮譽,纔會讓那些爲國效力的將士不會寒心,而撫卹也是補償這些家庭的損失,就算是近現代國家,這類儀式都是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

蘇澤明白,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只靠着榮譽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若是這點榮譽都沒有了,就更沒辦法維持軍隊的戰鬥力了。

在和平時代,文官地位自然是逐步提高的,這是任何時代發展都必然的發展,這種趨勢都是無法避免的。

而且限制軍隊權力,阻止軍人干涉政治,也是任何時代正常政府都會做的事情。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將軍人影響減弱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軍人的榮譽感和戰鬥力,這就是一件考驗政治智慧的事情了。

蘇澤也嘆息一聲,如今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機會還多,軍隊的影響力也大,靠着自己的威望和能力,自然能夠壓服住這些桀驁的軍隊將領。

但是以後呢?蘇澤將思緒收回來,目前的注意力放在了前線的戰局上。

雖然戰線還在拉鋸,但是明廷那邊明顯開始承受不住壓力了。

這時候也體現出鐵路和電報的力量了。

讓所有前線指揮官都沒想到的,鐵路和電報對戰爭的影響竟然這麼大,他們也不由的感慨大都督的高瞻遠矚。

沿着徐州沿線的鐵路,不僅僅可以運輸物資,也可以迅速的投放兵力,將士兵從一處陣地運送到另外一處陣地。

而電報的作用就更大了,沿着徐州設置的電報,可以迅速呼叫支援,而且比起烽火臺這種只能傳遞敵情的古代通訊設備不同,電報的傳播是雙向的。

電報不僅僅可以向上級傳遞消息,向上級呼叫支援,電報同時也能夠在各軍之間進行溝通,集中兵力進行各大規模的協同作戰。

電報讓相隔幾十裡乃至於幾百裡的軍隊,近乎於面對面一樣討論戰術,這大大改變了前線的局勢。

李成樑麾下的指揮官發現,東南這邊軍隊的軍容和士氣都要比自己這邊好上很多。

很快明廷這邊發現,東南這邊的軍隊是輪換的,士兵和預備隊的輪換,能夠讓士兵不用長期待在塹壕中,這對於士兵的精神面貌影響極大,明廷的士兵長期在塹壕中駐守,日常和梅雨和泥濘鬥爭,早就讓他們身心俱疲。 除了輪換之外,在作戰上東南這邊的指揮官也更加敏銳。

一旦明廷出現兵力和火力的缺口,東南就能迅速集中兵力突破。

而明廷幾次攻打東南的陣地,如果不能集中大規模兵力拿下,只要拖延成拉鋸戰之後,東南附近軍隊就會迅速支援過去,甚至打成反包圍作戰。

所以進入梅雨季節以來,明廷這邊的軍隊十分的疲憊,而戰線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潰散,小的陣地卻丟了很多,而且明廷的武器裝備損失也要大於東南這邊,人員戰損更是明廷遠甚於東南。

李成樑在梅雨季節即將結束的時候,終於召開了全體中高層軍官的會議。

整個帳篷內的氣氛都非常的沉悶,仗打到這個份上,所有人都提不起氣,稍微知道後方情況的軍官都清楚,朝廷的補給已經快要跟不上了。

李成樑接到了兒子李如柏送來的信件,隨着自己帶領大軍出征,一開始的時候京師工坊的戰時模式確實提高了生產效率,最初甚至生產出來的武器和彈藥都造成了漕運淤塞,京師徵發了民夫才解決了漕運罷工的問題。

但是這種戰時的模式很快就無法持久下去了。

一方面是物資原料逐漸緊張,草原那邊也傳來糟糕消息,明廷冊封的順義王黃臺吉汗向東南投降,如今整個草原也已經落入東南手裡,九邊貿易斷絕。

儲備的物資幾乎都耗光了,很多工坊就算是開工也沒有原料了。

另一方面,隨着戰爭開始,京師的貨幣體系更加崩潰,新幣已經徹底崩盤,但是市面上倒賣軍糧和軍用品的事情越來越多。

李如柏想要追查,但是這些年能夠參與倒賣軍用物資的人,又怎麼可能是普通人,要麼是軍中的將領,要麼就是京師中的高官外戚,李如柏幾次追查都不敢繼續深入下去。

不說火藥炮彈這種物資了,就算是軍糧和軍衣也有人倒賣,李成樑看到這個消息也是萬分棘手。

他環顧一圈,這些都是追隨自己的老部下了,他心中也清楚是哪些人在倒賣軍用物資,平日裡他們做些小動作李成樑也就忍了,但是如今到了最關鍵的決戰,他們依然在背後做這些小動作,也讓李成樑涌起了殺意。

但是也僅僅是涌起殺意罷了。

仗還是需要這些人來打的,從輪換鎮將計劃破產開始,李成樑就逐漸失去了對軍隊中層基層的控制力,他必須要依靠麾下這些將領。

用語言敲打了一番,李成樑既沒有下令調查軍中的貪腐案件,也沒有點名批評任何一個人,這件事就這樣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李成樑咳嗽了一聲說道:“梅雨就要過去,我們要準備反攻了。”

此言一出,衆人都面面相覷,大將軍莫不是被梅雨弄糊塗了?反攻?

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466章 爭湖廣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667章 政治仗第055章 算卦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049章 縣衙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635章 軍功章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123章 打擂臺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258章 藥,種子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053章 虎狐犬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431章 蒸汽機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034章 精製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482章 缺官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65章 歸有光第569章 算瘋子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009章 寒菜粥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206章 書生意氣
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466章 爭湖廣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667章 政治仗第055章 算卦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楊苷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049章 縣衙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635章 軍功章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123章 打擂臺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258章 藥,種子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053章 虎狐犬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431章 蒸汽機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034章 精製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482章 缺官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65章 歸有光第569章 算瘋子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009章 寒菜粥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206章 書生意氣